找到14条结果

  • 化疗是一种全身治疗,化疗药物在杀伤和抑制肿瘤细胞的同时,也会对骨髓的造血功能进行抑制,即骨髓抑制,今天就聊聊化疗后骨髓抑制。什么是骨髓抑制?骨髓抑制是指骨髓中的血细胞前体活性的下降,通俗来讲就是白细胞、血小板、红细胞等血象的下降。骨髓抑制是化疗的主要不良反应,通常发生在化疗 1~3 周。化疗药物的作用原理是杀伤体内增殖旺盛的癌细胞,而骨髓中的造血细胞同样增殖活跃,所以容易受到攻击,从而出现暂时地无法有效造血,导致血细胞的减少。可以说几乎所有化疗药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骨髓抑制。白细胞减少会导致感染、发热,血小板减少会导致出血,严重的并发症可危及生命。因此,及时发现骨髓抑制并及时治疗是化疗期间的
    王建东 主治医师 2021-04-11 01:03:08
  • 观察则较为困惑。利用规律有助于决策。 3. 及早发现骨髓抑制 根据化疗后骨髓抑制的规律,能及早发现这一问题并行相应处理。化疗每 2 天检查一次血常规即可达到这一目的。 骨髓抑制的分度和一般规律 目前化疗后骨髓抑制的分度采用的是世界卫生组织抗癌药物急性及亚急性毒性反应分度标准(如下表)。 以前对红系抑制的关注较少,原因在于贫血的处理相对简单而且见效迅速,输血或输入浓缩红细胞均可。但实际上贫血不仅使患者的组织乏氧导致一般状况差,而且还可能降低放疗或化疗的效果。 对粒系抑制而言,中性粒细胞绝对值比白细胞总数
    高运红 副主任医师 2016-03-24 20:21:08
  • 1.血红蛋白(HGB):男:120~160g/L ,女:110~150g/L(正常参考范围)。化疗后骨髓抑制期HGB低于70g/L或贫血症状明显时可输同型悬浮红细胞支持。2.白细胞(WBC):男、女:4.0~10.0×109/L(正常参考范围)。白细胞除了看数量,还需要关注白细胞分类。正常情况下白细胞分类以中性粒细胞为主,占50-70%左右,成熟淋巴细胞占20-40%,成熟单核细胞低于10%。化疗的患者可能会出现粒细胞缺乏期感染,什么是粒细胞缺乏?中性粒细胞绝对值<0.5×109/L称之为粒细胞缺乏,简称粒缺。化疗粒细胞缺乏期是感染高发期,可给予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促进粒细胞恢复
    王迎 主任医师 2020-08-10 10:36:58
  • 。根据化疗后骨髓抑制的规律,能及早发现这一问题并行相应处理。化疗每两天检查一次血常规即可达到这一目的。哪些药显著抑制骨髓化疗药物针对的是生长活跃的细胞。除恶性肿瘤细胞外,骨髓造血干细胞、消化道粘膜、皮肤及其附属器、子宫内膜和卵巢等器官或组织的细胞更新亦较快,这是化疗药物导致相应不良反应的组织学基础。可以认为,几乎所有化疗药物都具有骨髓抑制作用,差别仅在于程度而已。在常用化疗药物中,烷化剂(环磷酰胺、氮芥等)和鬼臼毒素(VP16)的骨髓抑制作用较强。在铂类药物中,卡铂的肾脏毒性小于顺铂,但其骨髓抑制的作用强于后者。紫杉醇类药物的主要副作用是过敏反应和周围神经炎,骨髓抑制作用尚不及烷化剂,但多烯
    裴静 主任医师 2018-07-26 13:53:13
  • ;十四难》有云:“损其脾者,调其饮食,适其寒温……损其肾者,益其精,此治损之法也。”所以,中医常选择以龟板胶、鳖甲等血肉有情之品大补阴精,女贞子、枸杞子、旱莲草补益肝肾,党参、黄精健脾益气,麦芽糖开胃健脾可助消导,另加陈皮在健脾之时可制膏方之滋腻, 使其能被运化吸收,共奏健脾补肾之效,正符合化疗后骨髓抑制患者的病机。实践已证明在化疗的同时配合口服膏方,具有明显保护骨髓作用,可促进抑制骨髓象的恢复,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且服用方便,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那么除了膏方,还有哪些中医药有助于改善肿瘤患者化疗自身的免疫力呢?黄芪黄芪是重要的补气中药,性甘温,入脾、肺经,善补
    龙江 主任医师 2020-03-05 10:19:02
  • 的细胞更新亦较快,这是化疗药物导致相应不良反应的组织学基础。可以认为,几乎所有化疗药物都具有骨髓抑制作用,毕竟化疗药物是无选择性的杀灭细胞(包括肿瘤细胞和人体正常的细胞),差别仅在于程度而已。故而,在化疗药物作用的过程中,细胞生命周期短所致生长活跃的细胞——粒细胞,所受到的影响最大。同时,化疗引起骨髓抑制的程度与患者个体骨髓储备能力关系密切。若骨髓储备能力较差,也就是骨髓内血细胞数量较少,或者因外周血细胞减少骨髓需尽快增生合成相应血细胞的能力较弱,那化疗引起的骨髓抑制就较明显。化疗后骨髓抑制的分度:骨髓抑制会带来一系列的不良反应。白细胞下降会降低机体的抵抗力和免疫力,导致继发性的感染。红细胞
    叶欣 主治医师 2020-03-02 16:10:59
  • 最近一个晚期肺腺癌病人来门诊复查,这个病人确诊时病情太晚,无法手术,基因检测提示EGFR 19外显子突变,符合靶向治疗条件,于是给予了培美曲塞联+顺铂联合靶向药埃克替尼治疗。在化疗六周期结束,病人出现血小板下降,连续三个月,不断的输血小板,打促血小板生成素,血小板仍然处于很低的水平,维持在(13-15)*10^9。化疗由于骨髓抑制会引起血小板下降,但绝大多数病人血小板会在化疗结束20天逐渐恢复正常,即便没有达正常水平,一般也会在50*10^9以上,这个病人治疗结束三个月,血小板仍重度低下,就不得不考虑是血液科的问题了。最后该患者至血液科做骨髓穿刺及活检,确诊为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胡洋 副主任医师 2020-12-10 20:45:28
  • 。这时,负责任的主治医师与家属的关心急切度是在一致的,作为医者,他们同样希望病人的感染情况得到控制解决。该如何面对治疗感染问题?挽救生命是主要的明确感染,主治会评估下患者目前的病情情况,如果感染在可以控制的范围内,比如简单的用消炎药感染就能控制,这时要抓住机会!在感染控制进行联合治疗,让病人血象恢复,保障安全的生命状态。如果感染用了基本的药物无法控制,那么需要考虑是否是真菌感染,必要尽快进行培养。注意了!这方面病菌培养可以尽早进行,做两手准备!还有一种情况是在感染没有控制的情况下强行化疗,这很危险,犹如赌博一样,举一个真实的病友病例:急髓病友,姓名就不公布了,这属于隐私问题,简单说下以往的病情
    赵伟波 住院医师 2017-11-13 11:03:57
  • %。相比较而言,癌症患者发生静脉血栓的风险是非癌症患者的6倍之多,发生静脉血栓的癌症患者的死亡率是没有血栓患者死亡率的2.2倍。晚期病人通常在确诊的前三个月形成血栓风险最大。为何癌症病人容易发生血栓?1.肿瘤本身引起的 肿瘤细胞产生各种细胞因子,血液中凝血功能执行成分受到肿瘤细胞分泌的因子刺激而增多,导致凝血功能亢进。临床上,80%以上晚期癌症患者的血液处于高凝状态,也就是说血液的粘稠度高,这为血栓形成提供了条件。2.治疗相关 癌症病人几乎都会留置深静脉导管,包括PICC管和输液港,中央置管会不同程度损伤血管内皮,会增加了血栓形成风险。很多药物也会增加血栓风险,化疗药物会增加血栓形成风险2-6倍
    胡洋 副主任医师 2020-08-03 19:51:17
  • 没有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等基础疾病,心理压力较成人小,化疗反应往往比成人轻。值得一提的是,有些家长总认为孩子化疗反应轻就效果不好,化疗反应重又担心孩子熬不过去,因此总是纠结于这些事情,其实大可不必,化疗反应具有明显的个体差异,与治疗效果没有明显的相关性。第四关:感染关这一关是首次住院期间大部分孩子必然度过的相当重要的关口。普通的孩子在一般的感染,由于自体有一定的免疫力,能够很快恢复。但对于血液病的孩子来说,由于化疗后骨髓抑制,白细胞计数明显下降,免疫力较差,常会发生严重的感染,而且容易并发败血症、感染中毒性休克等等并发症。这就要求家长护理孩子的时候十分精心,尽量固定专人护理,减少探视,饭菜
    曹海霞 主任医师 2019-03-30 13:32:29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