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疗致骨髓抑制的原因及分级

2020年03月02日 9470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正常血液细胞的分类和生理特性:

血细胞分为白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三类,期中白细胞既能抵抗、消灭入侵人体的病菌,又能清除自身衰残、癌变的细胞,是人体的卫士。红细胞携带氧气,给机体供氧,同时排出二氧化碳。血小板参与止血和凝血,如果不小心划伤了,血小板会马上聚集,形成凝血块,达到止血的目地。每个细胞的生命周期是不同。血小板平均生存时间约为5-7天;白细胞平均生存时间约13-20天,其中的粒细胞平均生存时间最短,约为6-8小时;而红细胞平均生存时间为120天。

化疗引起骨髓抑制的机制:

化疗药物针对的是生长活跃的细胞。除恶性肿瘤细胞外,骨髓造血干细胞、消化道粘膜、皮肤及其附属器、子宫内膜和卵巢等器官或组织的细胞更新亦较快,这是化疗药物导致相应不良反应的组织学基础。可以认为,几乎所有化疗药物都具有骨髓抑制作用,毕竟化疗药物是无选择性的杀灭细胞(包括肿瘤细胞和人体正常的细胞),差别仅在于程度而已。

故而,在化疗药物作用的过程中,细胞生命周期短所致生长活跃的细胞——粒细胞,所受到的影响最大。同时,化疗引起骨髓抑制的程度与患者个体骨髓储备能力关系密切。若骨髓储备能力较差,也就是骨髓内血细胞数量较少,或者因外周血细胞减少骨髓需尽快增生合成相应血细胞的能力较弱,那化疗后引起的骨髓抑制就较明显。

化疗后骨髓抑制的分度:

骨髓抑制会带来一系列的不良反应。白细胞下降会降低机体的抵抗力和免疫力,导致继发性的感染。红细胞下降会使引发贫血导致重要的脏器缺血缺氧而引起功能的损伤或脏器的变性损害。血小板下降可导致较小的出血不容易凝住,自发性的出血,严重者可导致自发性脑出血而危害生命。

目前化疗后骨髓抑制的分级采用的是世界卫生组织抗癌药物急性及亚急性毒性反应分度标准。

化疗骨髓抑制的分度

10-14日达到最低点,在低水平维持2~3天后缓慢回升,至第21~28天恢复正常,呈U型。血小板降低比粒细胞降低出现稍晚,也在两周左右下降到最低值,其下降迅速,在谷底停留时间较短即迅速回升,呈V型。红细胞下降出现的时间更晚。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