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207条结果

  • 肝癌的认识关键词:肝癌 诊断 治疗 预防原发性肝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死亡率高,在恶性肿瘤死亡顺位居第三位。如何降低肝癌发生的机会?1、避免感染乙型肝炎或丙型肝炎。乙型肝炎或丙型肝炎患者应及积极治疗。定期肝胆专科体检(建议每半年体检一次)。2、脂肪肝患者,需要积极控制脂肪肝发展,定期肝胆专科体检(频次同上)。3、血吸虫性肝硬化、酒精性肝硬化患者,需要戒酒,定期体检(频次同上)。3、避免食用黄曲霉素高的食品(如发霉的大米、花生、玉米)4、乐观心态、戒烟、睡眠充足、适当锻炼。如何早期发现肝癌?1、无基础肝脏疾病患者,重视健康体检,如检查发现异常,及时就诊专科医院。2、有基础肝脏疾病,如乙肝
    谭蔚锋 主任医师 2018-10-11 12:29:33
  • 等手术创伤,这种情况下,既要保证有效的治疗,又要尽可能地降低手术创伤,可以考虑在局部麻醉下行胆囊结石取除术。当然,如果患者已属80岁以上的高龄,胆囊结石又没有症状,或不重,则尽量避免手术治疗。第三,老年患者的救治,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医院的综合条件,应尽可能依靠大的综合医院,尤其是肝胆专科治疗中心。最后需要指出的是,老年这个概念是发展的,上世纪70年代之前,我国通常把老年的概念限定在60岁以上,80年代之后,通常的概念是65岁以上,今后,随着国人卫生保健水平的提高,老年的概念可能还会有相应的提高。老年的概念更是相对的,一些高龄患者,年龄虽逾80岁,但他(她)的生理状况可能只相当于70岁的水平
    杨玉龙 主任医师 2019-07-04 08:49:45
  • 九旬胆石病危患者得救了       近日,从陕西省医院获悉,该院胆石病专科日前再次成功打破禁忌,为一名因患结石而一度病危的90岁高龄老人张老汉实施手术取石并获得成功。   九旬老翁检出胆结石   走进陕西省医院肝胆专科,采访到张老汉一家人。此时的张老汉静静躺在病床上挂着水,隐隐还有些腹痛。“父亲今天就要开刀取石,我们一家子都来了这里陪老父亲,希望一切顺顺利利。10点左右父亲就要进手术室了,虽然我们对这里的医生们很有信心,不过老父亲90岁了,一把年纪还要开刀,谁能不担心呢?”张老汉的儿子张先生不无担忧地说。陕西省人民医院肝胆外科宋勇   据张先生介绍,他家住三桥,老父亲年轻时身强体壮,体质
    宋勇 主任医师 2018-08-17 15:23:49
  • 体检发现的无症状幽门螺杆菌感染者类似于我国《第五次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共识报告》根除指征中的“证实有幽门螺杆菌感染”,应建议根除治疗。具体操作中需要注意以下问题:(1)患者是否愿意治疗?(2)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诊断是否正确?幽门螺杆菌血清学检测阳性不一定是现症感染。(3)感染者在根除治疗前是否需要行胃镜检查?我国胃癌发病率高,多数早期胃癌无症状,根除治疗会掩盖病情。胃癌高发区、来自胃癌高发区、有胃癌家族史、有报警症状(消化道出血表现、体重减轻、吞咽困难和持续呕吐等)或年龄>35岁的感染者,根除治疗前建议胃镜检查。(4)是否存在抗衡因素?体检阳性者根除治疗最主要的抗衡因素是伴存疾病和难以承受治疗的药物不良反应,这些抗衡因素是相对的,需要在根除治疗获益和抗衡因素之间权衡后抉择。根除幽门螺杆菌的抗衡因素有哪些? 根除幽门螺杆菌的抗衡因素是相对的,可分成总体和个体。总体用于全面开展筛查和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抗衡因素包括卫生资源优先度安排和社区高再感染率。在印度等国家,感染性疾病中危害最大的是结核病,因此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筛查和治疗就成为他们的“抗衡因素”。幽门螺杆菌根除后仍可发生再感染,报道的“再感染率”为0.3%-15%/年。高的再感染率严重影响幽门螺杆菌感染的防控,从而成为“抗衡因素”。个体的抗衡因素包括患者伴存疾病、难以承受治疗药物不良反应和高龄。伴存严重疾病,对生命的威胁已超过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疾病,或感染者难以承受根除治疗药物不良反应,根除治疗就弊大于利。此外,高龄者的药物不良反应率增加,不良反应耐受性降低,预防胃癌的获益可能会降低,因此需要在根除治疗获益和不利两方面权衡后抉择。
    黄寿坤 主治医师 2020-10-20 21:56:25
  • 儿童/青少年均是幽门螺杆菌的易感人群,<1岁的儿童即可感染,发展中国家人群的幽门螺杆菌感染多数发生于儿童/青少年阶段。儿童/青少年的幽门螺杆菌根除指征尚有一定争议。与成人相比,儿童/青少年幽门螺杆菌感染有以下不同:(1)少部分感染者可自发清除;(2)根除后再感染率高;(3)对根除治疗药物依从性和不良反应耐受性低;(4)根除治疗可选择药物种类少;(5)应用抗生素对肠道菌群负面影响风险高;(6)发生严重疾病(胃癌、胃MALT淋巴瘤)的风险低或几乎无。这些与成人不同点提示,儿童/青少年根除幽门螺杆菌似乎不如成人迫切,也就是说根除指征应该比成人严。《欧洲和北美儿童/青少年幽门螺杆菌处理指南》是唯一有关儿童/青少年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的国际指南,2017年发表的修订版将适应对象从儿童扩展至青少年(<18岁)。这一指南推荐的根除指征主要是消化性溃疡,其次为不明原因缺铁性贫血和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不再推荐慢性胃炎、消化不良。儿童/青少年根除指征与成人不同点总结:从预防胃癌的角度看,有必要在儿童/青少年阶段根除幽门螺杆菌。因为这一年龄段的感染者很少发生胃黏膜萎缩/肠化生,根除幽门螺杆菌后如果不发生再感染,预防肠型胃癌可获得更好效果。我国也是胃癌高发国家,但儿童/青少年中幽门螺杆菌感染率高、耐药率高根除困难和根除后再感染率高,受这些因素制约 。因此,目前我们还是应该参考欧洲和北美儿童/青少年幽门螺杆菌处理指南的推荐,从严掌握儿童/青少年根除幽门螺杆菌指征。
    黄寿坤 主治医师 2020-10-16 21:22:58
  • 很多年轻患者总是咨询:我经常早上或者吃饭后不久就要拉肚子,或者吃完东西后不久就要急的跑厕所,是不是肿瘤了?放心,如果有典型的套路“腹痛(腹部不适)-拉-缓解”,那么恭喜你,很可能是肠易激综合征,那菊花开放,腹痛立马缓解的酸爽,只有你懂我懂,彼此经历的人才懂!但是呢,即使有“腹部不适-排便-缓解”典型的症状,伴有以下这些情况:便血、贫血、体重下降、腹部包块、肠癌家族史,首先还是要肠镜检查排除下器质性疾病,才能诊断肠易激综合征!我们怎么搞它呢,首先要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这是保证疗效的关键,再根据病情轻重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案,症状较轻者仅需一般治疗。症状严重,而且病情顽固频繁发作的,应该在对症治疗同时抗抑郁症治疗和心理治疗。1.一般处理:给患者充分解释疾病及病情,消除患者的精神顾虑,并找出可能的诱发因素,调整饮食结构和改正不良生活方式。2.饮食调整:这个疾病发作,跟饮食有挺大的关系,主要还是靠患者自己在生活中发现,尽量避免进食后容易反复发作的食物。比如牛奶及奶制品豆类、洋葱、萝卜、香蕉,还有一些面食类、海鲜、冷饮等等食物。还有对于那些是便秘,或者是排便不畅的患者可以多进食富含纤维的膳食、粗粮!3.药物治疗:主要是对症治疗,减少发作次数及减轻症状。 1).菲比麸(小麦纤维素颗粒),能够吸收水分,增加粪便体积,使粪便松软,对于便秘患者可以使用,特别是便秘、腹泻等交替症状的IBS患者。2).作用于胃肠道平滑肌的钙离子拮抗剂及解痉药物,匹维溴铵、奥替溴铵、曲美布汀。 3).促进胃肠动力药物:多潘立酮、莫沙必利,可用于动力减弱的腹胀、便秘者。4).肠道益生菌,调节肠道菌群,一般疗程较长,部分患者可能是有效果。5).止泻药物,洛哌丁胺,复方地芬诺酯,可短期应用于腹泻严重患者。 6).抗抑郁、抗焦虑及心理干预,严重的IBS患者存在心理精神问题,精神心理因素和躯体症状互为因果,相互导致及加重症状,使得这类患者难以治疗,很多患者或多或少都有精神方面的变化,觉得是不是肿瘤了,动不动就肚子痛,拉稀,结果相当紧张焦虑,越如此,症状越频繁越严重,症状越如此,心理负担更沉重,陷入这样恶性循环,因此心理精神治疗在该病中占有重要地位,这就又回到了第一步,良好的医患关系,充分信任医生,医生充分给患者解释疾病及病情!
    黄寿坤 主治医师 2020-10-07 19:25:36
  • 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refluxdisease,GERD)是指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反酸、烧心等症状。反流也可引起口腔、咽喉、气道等食管邻近的组织损害,出现食管外表现,如哮喘、慢性咳嗽、特发性肺纤维化、声嘶、咽喉炎和牙蚀症等。本指南涵盖概述,病因和发病机制,诊断、病情评估与转诊,治疗,疾病管理,预后,健康教育等内容,本文仅就诊断、病情评估与转诊部分内容展开阐述。诊断、病情评估与转诊(一)诊断1.临床表现:(1)食管症状:反流和烧心是GERD最常见的典型症状;反流是指胃内容物在无恶心和不用力的情况下涌入咽部或口腔的感觉,含酸味或仅为酸水时称反酸。烧心是指胸骨后或剑突下烧灼感,常由胸骨下段向上延伸。烧心和反流常在餐后1h出现,卧位、弯腰或腹压增高时可加重,部分患者烧心和反流症状可在夜间入睡时发生。胸痛、上腹痛、上腹部烧灼感、嗳气等为GERD的不典型症状;胸痛由反流物刺激食管引起,发生在胸骨后。严重时可为剧烈刺痛,酷似心绞痛,可伴有或不伴有烧心和反流。注意胸痛患者需先排除心肺疾病因素后才能行胃食管反流评估。上腹痛、上腹部烧灼感、嗳气等见于部分患者,可能是由于消化道功能紊乱所致,症状呈间歇性,进食固体或液体食物均可发生。(2)食管外表现:GERD可伴随食管外表现,包括哮喘、慢性咳嗽、特发性肺纤维化、声嘶、咽喉症状和牙蚀症等。对病因不明、久治不愈的上述疾病患者,要注意是否存在GERD,伴有烧心和反流症状有提示作用。临床医师对上述发作性咳、喘、胸闷和气短等呼吸道症状通常作出哮喘的诊断,对症治疗可暂缓症状,但疾病往往持续进展,应引起临床高度重视。(3)体征:GERD患者缺乏比较特异的体征。2.辅助检查:(1)上消化道内镜检查:上消化道内镜检查对评估GERD的严重程度及排除由于其他原因导致反流的疾病具有重要价值。建议有条件的医院对初诊的患者先行内镜检查,以了解是否有食管炎及其严重程度,同时结合病理活检结果排除肿瘤等疾病,对确诊的GERD患者,如出现报警征象,也应及时复查内镜。内镜下GERD分级:正常:指食管黏膜没有破损;A级:指有1个或1个以上食管黏膜破损,长径<5mm;B级:指有1个或1个以上食管黏膜破损,长径>5mm,但没有融合性病变;C级:指黏膜破损有融合,但<75%食管周径;D级:指黏膜破损融合,至少达到75%的食管周径。内镜下正常食管黏膜呈均匀粉红色,当其被化生的柱状上皮替代后呈橘红色,多发生于胃食管连接处的齿状线近侧,可为环形、舌形或岛状,此为Barrett食管。(2)GERD问卷(GerdQ):是诊断及评估GERD最简单有效的工具。问卷设计基于患者就诊前1周内的症状,诊断精确性高,且能评价GERD对患者生命质量的影响,评价患者的治疗效果。见表1。表1胃食管反流病问卷(GerdQ)注:a询问患者就诊前1周内以下相关症状出现的天数;阳性症状指支持GERD诊断的症状;阴性症状指不支持GERD诊断的症状;阳性影响指阳性症状对患者的影响;对于初诊患者,A+B+C≥8分,提示胃食管反流病(GERD)诊断;C≥3分,提示GERD影响生命质量。用于监测GERD治疗效果时,A与C任何一项评分≤1分,提示治疗有效;A与C任何一项评分≥2分,提示治疗方案需调整。(3)质子泵抑制剂(protonpumpinhibitor,PPI)试验:对于合并典型反流症状拟诊GERD或疑有反流相关食管外症状的患者,尤其是上消化道内镜检查阴性时,可采用PPI诊断性治疗。对表现为食管症状的患者,服用标准剂量PPI,如奥美拉唑20mg、2次/d,疗程2~4周,治疗的最后一周如症状完全消失或仅有1次轻度的反流症状,则可诊断为PPI试验阳性。对表现为食管外症状的患者,一般疗程至少4周,PPI试验阳性的判断标准目前尚无共识。抗反流药物可能对部分GERD无效,故PPI试验阴性并不能完全排除GERD。(4)食管反流监测:食管反流监测是GERD的有效检查方法,包括食管pH监测、食管阻抗pH监测和无线胶囊监测,对未使用PPI的患者可选择该项检查以明确食管存在酸反流并指导治疗。难治性GERD患者可使用食管阻抗pH检测判断症状持续存在的原因。采用多电极监测食管pH,可全面了解患者食管内反流情况,包括酸性和/或碱性物质反流,特别是对反流水平(即是否存在高位反流、咽喉反流)的评价有帮助,在分析和解读pH监测结果时,要注意反流事件和症状的关联。(5)食管测压:可帮助了解食管体部的动力功能状态、下食管括约肌的压力、一过性下食管括约肌松弛的频率以及上食管括约肌的功能。高分辨食管测压有助于了解胃食管连接部的解剖生理功能,食管动力学检测结果有助于治疗方案的选择,也是评估GERD患者是否适合手术治疗及预测手术疗效和术后并发症的重要指标。但需要注意的是,GERD患者的食管动力异常不具有特异性,不能作为诊断GERD的直接证据。(6)食管钡剂造影:食管钡餐检查可显示有无食管病变及胃食管反流,对诊断有补充作用,有助于鉴别诊断,但敏感性较低,不被推荐为GERD的诊断方法。(二)诊断标准与诊断流程1.诊断标准:(1)有反酸、烧心症状。(2)内镜下发现反流性食管炎的表现。(3)食管过度酸反流的客观证据。若有典型的烧心和反酸症状,可作出GERD的初步诊断,内镜下若发现有反流性食管炎并能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食管病变,本病诊断可成立;若内镜检查阴性,但食管pH监测证实存在食管过度酸反流,则可建立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NERD)的诊断。对拟诊GERD的患者,可考虑先使用PPI经验性治疗,症状多会在1~2周内得到改善,若给予治疗后症状消失,可确立GERD的诊断。对于症状不典型,特别是合并食管外症状的患者,常需结合多种检查手段进行综合分析来作出诊断。GerdQ量表是一种简单、易行、可以实现患者自我评估症状的诊断方法,尤其适合在没有内镜检查条件、没有消化专科医生的基层医疗机构使用。2.诊断流程:GERD的诊断流程见图1。注:GerdQ胃食管反流病问卷;GERD胃食管反流病;PPI质子泵抑制剂▲图1胃食管反流病诊断流程图(三)病情评估确诊的GERD患者,可评估其分型(EE或NERD)、分级(轻或重度)、食管并发症(有无、性质和严重程度)、食管外表现(有无、与GERD症状的相关性)、心理、睡眠障碍(有无及其严重程度)等。必要时,需要进行有关的胃食管反流检查,使患者能得到个体化的合理治疗。(四)鉴别诊断1.对初诊患者,要特别注意对报警征象的采集,报警征象包括吞咽疼痛、吞咽困难、呕吐、消瘦和粪便隐血阳性、贫血、食管癌和胃癌家族史等。2.以胸痛为主要表现者,注意排查心源性和肺源性胸痛;如怀疑心绞痛,应做心电图和运动负荷试验,肺源性胸痛应注意胸部CT的检查。3.对PPI治疗效果不满意时,应考虑到食管动力性疾病,如贲门失弛缓症、弥漫性食管痉挛和胡桃夹食管等,可行24h食管pH检测和食管测压进一步明确,此外还要注意排除嗜酸粒细胞食管炎可能,电子胃镜下取活检有助诊断。(五)并发症1.上消化道出血:食管黏膜糜烂及溃疡可以导致呕血和/或黑便,伴有不同程度的缺铁性贫血。2.食管狭窄:食管炎反复发作致使纤维组织增生,最终导致瘢痕狭窄。3.Barrett食管:是指食管下段的复层鳞状上皮被化生的单层柱状上皮所替代,可伴有或不伴有肠化生,伴有肠上皮化生者属于食管腺癌的癌前病变。(六)转诊建议1.普通转诊:(1)怀疑有并发症(如食管狭窄或Barrett食管)的患者。(2)对经验性治疗反应不佳,如给予PPI治疗8~12周后,并没有得到明显改善的难治性GERD。(3)需考虑内镜检查来帮助诊断,如肿瘤或感染等。(4)需行内镜微创治疗或外科手术治疗。2.紧急转诊:有明显的报警征象发生时,如进行性吞咽困难、吞咽疼痛、体重减轻、贫血、呕血或黑便等。来源:中华医学网
    黄寿坤 主治医师 2020-09-08 06:28:01
  •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种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疾病,以腹痛、腹胀或腹部不适伴有排便习惯[频率和(或)性状]的改变,腹部的症状多于排便后缓解。国内IBS发病率5-7%(甚至更高),男:女1:1.2-2%,确切病因尚不清楚,包括:肠道动力异常、内脏敏感性增高、肠道炎症或免疫反应改变、心理-社会因素等。临床表现一、腹痛:慢性,部位不确定,左下腹多见或弥漫性。IBS的腹痛经发生在清醒时,无夜间痛。腹痛或腹部不适,常在进餐后发生,排便后减轻或缓解。症状减轻或缓解是IBS的突出特点。二、排便异常:多为腹泻,少数可有便秘或者腹泻和便秘的交替,粪便的性状改变比排便的次数更为重要。三、其他表现:如腹胀、食欲不振、胃烧灼感等等。部分患者还有明显的焦虑或抑郁的表现。罗马标准的诊断 目前诊断IBS缺乏金标准,国际上普遍采用的是罗马Ⅳ标准,即:反复发作的腹痛或腹部不适,最近3个月内每周发作至少1d,伴有以下两项及两项以上:⑴与排便相关;⑵排便频率改变;⑶粪便性状(外观)改变。以下症状未列入诊断标准,但对诊断有支持意义,包括:⑴排便频率异常:每周排便少于3次或每日排便多于3次;⑵粪便性状异常:干球粪或硬粪,或糊状粪/稀水粪;⑶排便费力;⑷排便急迫感、排便不尽、排黏液及腹胀。 中国IBS患者症状依次为腹痛、腹部不适和腹胀。虽然罗马诊断标准并未将腹胀列为IBS的主要症状,但腹胀在国内IBS患者的发生比例较高,故列入诊断标准 国内患者比“疼痛”更容易抱怨“腹胀”和“不适”。以腹部不适或腹胀无痛为主要症状的患者,在现实生活中也应考虑诊断为IBS。 确诊IBS,需要做些什么 亚洲共识推荐的检查包括全血细胞计数、红细胞沉降率、血液化学、C反应蛋白、甲状腺功能检查、潜血的粪便检查、寄生虫和艰难梭菌感染以及结肠镜检查,以排除其他器质性疾病。 2015我国IBS共识指出对有警报征象的患者,要有针对性地选择进一步检查排除器质性疾病。警报征象包括:年龄>40岁、便血、粪便隐血试验阳性、贫血、腹部包块、腹水、发热、体质量减轻、结直肠癌家族史。
    黄寿坤 主治医师 2020-09-02 00:26:07
  • 幽门螺杆菌(下称Hp)是唯一寄生在胃内的细菌,黏附于胃粘膜及细胞间隙。目前认为,它是造成胃相关疾病主要致病因素之一,几乎所有的胃炎、消化性溃疡、胃恶性肿瘤都与它有关,这个能引起胃癌的细菌,1994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将其定为Ⅰ类致癌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消化病专家也呼吁全民都要重视这个讨厌的细菌。 一、如何知道自己是否感染Hp? 目前常用的即简便又无创的就是碳13和碳14呼气试验,不管数值多高,只要高于正常值,就是被感染了。 注意事项: 检查前4周不能吃抗生素、2周内不能吃PPI(如奥美拉唑)、铋剂(果胶铋、枸橼酸铋钾)。 孕妇、14岁以下儿童推荐用碳13。(其他如血清学抗体、粪便抗原、快速尿素酶试验) 二、确诊阳性之后怎么办? 1、到正规医院消化科,找医生开药。 我们国家专家共识推荐使用四联疗法:包括两种抗生素+一种铋剂+一种质子泵抑制剂;疗程10-14天,一天两次口服。 根据每个人不同的情况,不同地域性药物耐药情况,选择药物,切不可自行买药! 遵循医嘱,否则可能会引起根除失败,切诱导耐药 2、口腔也是HP的另一集聚地,可以通过口腔清洁提高根除率。 3、一人阳性,家里人怎么办? hp感染可以定义为传染性疾病,其主要通过口-口传播,因此也建议做呼气试验检查。 阳性的人,同时一起治疗; 阴性的人,就需要采取一些隔离措施: 不要通过口嚼喂食幼儿; 专人专用,不要交叉使用碗筷和杯子、牙刷等; 用餐时使用公筷或者分餐; 餐具要勤消毒,如微波炉加热、沸水煮 有胃癌家族史的、萎缩性胃炎患者,消化性溃疡、胃底腺息肉病史者,如果阳性,建议定期复查胃镜! 三、治疗后怎么复查?根除失败怎么办? 全部停药后4周,再次复查呼气试验。(切不可今天停,明天吹,结果假阴性) 如果阴性,说明根除成功; 如果阳性,说明此次根除失败; 四联疗法,根除率也只有85%左右(因为耐药和医从性) 不要着急,医生有补救措施,杀过3个疗程的也有人在! 实在不行了,还可以做药敏试验,选择敏感的抗生素。 四、根除后是否容易复发? 全球hp复发率1%-20%/年,我国目前是1-1.75%/年,低于既往的4-5/年! 平时还是需要注意饮食卫生,中国式的共餐传播,容易再感染! 在外聚餐时候,注意使用公筷、公勺。 高危人群每年不仅复查幽门螺杆菌,还需要胃镜检查
    黄寿坤 主治医师 2020-08-23 10:06:02
  • 息肉切除后注意事项1、内镜治疗后应卧床3天,因为肠管仅几毫厘米厚度,电凝电灼切除息肉,卧床有利于粘膜创面修复,防止出血、避免穿孔等并发症的发生。 2、息肉治疗后,要注意劳逸结合,在1个月内宜避免进行剧烈运动,提举重物、长余外出等,以防范息肉创面出血等并发症发生。 3、治疗后大小便问题: 治疗后1-3天如较长时间平卧在上,要注意起床后不要急于下地,要先在床边坐上片刻,无头晕不适再下地,再站立一阵,无头晕反应才去厕所,完厕后慢慢起立,站隐,无头晕再回床休息。以防发生起立性昏厥,跌倒。 4、大便时要注意顺其自然,不要努挣排便。以防擦伤息肉创面,引发出血。 5、一旦出现便血、腹痛、发热等,要立即就诊! 6、治疗后2周左右,宜酌情服用一些抗溃疡、止血、生肌药物。 息肉切除后怎么复查大肠息肉切除后,由于可能留有残基,也可能有漏网之鱼; 再者生活习惯、遗传等因素还存在,适合于它生长的环境还在,所以还有复发的可能,所以应强调定期结肠镜随访并及时处理。 1.对于1~2个小管状腺瘤(直径<10mm)以及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的患者在息肉切除术后2~3年进行初次随访,具体间隔视患者意愿、医生的选择而定; 2.对于3~10个腺瘤,任何一个腺瘤的直径≥10mm、有绒毛结构、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患者如果确定息肉完全切除且整块切除的在息肉切除术后的3-6个月进行随访; 3.在1次检查中发现10个以上腺瘤的患者,随访间隔应在1年以内,并考虑是否有潜在家族息肉病的可能; 4.对于接受分块切除无蒂型息肉的患者应该在随后的3~6个月进行随访,从而验证息肉是否被完全切除; 5.对于疑有遗传性非息肉性结直肠癌的患者加强随访,同时对其由血缘关系的亲属做肠镜检查,排除家族性息肉病(后期大多数癌变)。 6.单个良性息肉摘除术后,刚开始每年需复查一次大肠镜,连续2~3年检查不复发,之后可以改为每3年复查一次大肠镜。多发良性息肉,为保险起见,还是要每年做一次大肠镜检查。
    黄寿坤 主治医师 2020-08-20 07:32:59
1 2 3 4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