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132条结果

  • 衍生物(羟甲唑啉、萘甲唑啉)。 药物性鼻炎不只是由局部滴鼻液引起,一些全身用药也可能发生,如利血平、甲基多巴、麦角胺、新斯的明、羟苯乙胺等。 3)鼻炎未愈还是药物性鼻炎? 不论是鼻炎还是药物性鼻炎,都会出现鼻塞症状,怎样判断是否为药物引发的鼻炎呢?一般可根据以下几点进行判断: (1)有长期应用鼻用血管收缩剂或口服血管收缩药物的病史(连续10天以上); (2)滴鼻剂的效果越来越差,鼻塞症状越来越重,滴药剂量、频次不断增多,有时出现头痛、头昏等症状; (3)双侧持续性鼻塞,嗅觉减退,可有鼻内干燥不适和烧灼感; 典型药物性鼻炎鼻黏膜呈紫红色(鼻黏膜可有充血到苍白水肿等不同变化); 下鼻甲肿胀,呈暗红色
    宁铂涛 主任医师 2021-12-17 22:27:40
  • 总有人问药物性鼻炎及治疗方法,重新说一下: 药物性鼻炎指的是长期应用含麻黄素或类似减充血剂喷鼻引起的下鼻甲组织增生、血管增厚造成的对药物依赖的鼻炎。喷药后鼻腔迅速通气,药劲过后鼻塞更重,开始喷一次药顶一天,以后4-5个小时必须喷一次,不喷就鼻塞严重,非常痛苦。 这类药物有滴鼻静、七秒钟、赶快喷、鼻炎舒宁、鼻通、濞医生、鼻炎康喷剂等等。 矫正方法:如果没有明显鼻中隔偏曲、息肉及肿物,没有心脏病,可以用: 1)盐酸塞洛唑林鼻喷剂代替原来的依赖的药物,必要时应用,一般应用以下药物后基本不用这个替代药物 2)爱塞平 (盐酸氮卓斯汀鼻喷剂)1
    王海俊 主治医师 2017-07-04 17:00:06
  • 谢谢医生的分享
    王海俊 主治医师 2018-02-01 15:12:00
  • 谢谢分享
    肖武 主治医师 2018-01-03 21:05:15
  • 1,急性鼻炎。2,过敏性鼻炎。3,血管运动性鼻炎。4,干燥性鼻炎。5,药物性鼻炎。6,慢性鼻炎。
    蔡文全 住院医师 2018-01-30 11:26:18
  • 减充血剂 能使肿胀的鼻黏膜血管收缩,以减轻鼻充血,缓解鼻塞、流涕、打喷嚏等症状,减充血剂连续使用不宜超过7 d。给药方法有鼻腔局部给药和全身口服给药,伪麻黄碱是儿科最常用的口服鼻减充血剂。注意鼻腔长期使用减充血剂有可能导致药物性鼻炎和鼻黏膜充血反弹。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儿童神经康复科罗鑫刚
    罗鑫刚 主治医师 2018-07-13 06:44:18
  • 宝宝自身身体原因1、宝宝鼻腔有一些疾病:一些鼻腔疾病久病不治会引起鼻炎,如鼻中隔偏曲、中鼻甲肥大、鼻息肉、变态反应性鼻炎、鼻腔异物等。2、小儿鼻炎多数是过敏性鼻炎,可能是吸入过敏原和食入式过敏原。3、宝宝自身抵抗力差,如过度疲劳、受凉受湿、营养不良,导致感冒,而感冒经过一周的治疗仍无法治愈,就会拖延成鼻炎。4、宝宝可能因扁桃体炎、腺样体肥大、咽喉炎等疾病引起并发症,导致鼻炎。5、鼻腔用药不当或过量过久,形成药物性鼻炎:这主要是因为家长拿父母药物给宝宝治疗,因此,当发现宝宝患上鼻炎时,家长不要盲目用药给孩子治疗,以免造成药物性鼻炎,建议到耳鼻喉医院诊治,听从医生的建议。宝宝外界环境1、生活环境
    李娜 主治医师 2018-05-19 12:26:28
  • 我经常遇到一些患者,带着来自世界各地的“纯天然”神药来就诊,他们说自己有鼻炎,通过各种渠道得到药物之后,当时一用确实神清气爽,鼻腔立马通畅无比,后来效果越来越差,药效持续时间也越来越短。 我看了下患者的药瓶,都是些外文,或者成分是些植物名称等,并没有很详细的内容,甚至有三无产品。那到底是什么物质使他们鼻腔快速通气了呢?是混在里面的“减充血剂”。鼻部减充血剂是怎么起作用的呢?鼻黏膜血管由容量血管和阻力血管构成,形成静脉窦。当鼻部减充血剂抵达时,可减少血管容量,促进血窦排空,从而缩小鼻甲体积,扩大鼻腔通气空间,缓解鼻塞。第一种减充血剂是从含麻黄碱的植物中提取出来的,自此麻黄碱类药物便以鼻滴剂、油
    李双 主治医师 2020-05-08 21:13:41
  • 1.预防感冒,感冒往往引发鼻炎复发,为此若患外感应及时治疗。2.鼻塞不可强行擤鼻,以免引起鼻腔毛细血管破裂而发生出血亦可防止带菌黏液逆入鼻咽部并发中耳炎。3.刺激性食物少食。4.不用或少用鼻粘膜收缩剂,长期使用容易造成药物性鼻炎。5.冷热交替时要注意防寒保暖。6提高体质,加强锻炼,提高对寒冷以及各种环境的适应能力。多补充水分,保持周围环境一定的湿度,鼻粘膜干燥会降低局部免疫。
    李继红 副主任医师 2018-11-10 21:35:15
  • 一、积极防治伤风感冒,根据季节变化及时增减衣物。二、避免长期应用血管收缩剂,如鼻眼净等,以免引起药物性鼻炎。三、戒烟酒,防御有毒气体及污染,粉尘对鼻、咽部长期刺激。四、不养成抠鼻子不良习惯,鼻塞严重是不可强行擤鼻涕,以免导致鼻窦炎、中耳炎等五、及时治疗鼻、咽部及周围器官疾病,以免感染蔓延和反复发作。六、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身体抵抗力,提倡冷水洗脸,冷水浴,日光浴。
    张春玲 健康号 2018-04-17 12:01:05
1 2 3 4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