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1,177条结果

  • 精神障碍从婴孩起就开始锻炼对生活的自立能力,学会不怕困难解决困难的精神,要勇敢面对生活中所遇到的种种压力与挫折。家长不要过分溺爱孩子,不要怕孩子受苦。要教会孩子胸怀宽广,热爱生活,爱劳动,爱集体,懂得关心他人团结友爱的优良品德与作风。养成诚实、坚强克制和心情开朗的性格。  三、预防精神障碍一定要禁止近亲婚配,限制具有遗传精神障碍患者结婚与生育。如精神发育迟滞的病因部分是由于遗传,另一部分是围生期和婴幼儿时期的感染、外伤、中毒等因素造成。对孕妇进行羊水穿刺检查,如确诊胎儿有遗传性疾病可及时终止妊娠,做好孕妇的保健工作,避免各种因素的影响。  四、预防精神障碍要对可疑患者进行定期诊视及早期干预。早期发现
    精神科医师彭军 健康号 2020-08-03 11:05:23
  • 精神性疾病在我们生活当中,最近几年来频繁发生,其中最常见的就是抑郁症,千万不要认为精神障碍离我们非常遥远,其实在我们生活当中,很多朋友可能都暗藏精神疾病。精神疾病多与家庭不和睦,以及社会压力较大有直接关联,所以在生活中也建议大家一定要适当疏导。另外也建议家属一定要了解精神障碍有什么症状,以便第一时间得到治疗。  精神障碍有什么症状  说到精神障碍最直接的症状就是沉默寡言,其实与我们常见的胡言乱语是相悖的。此时我们能够发现,患者出现精神障碍以后,会出现相对自闭的症状,在这个自闭的过程当中,他们会出现一些令人摸不着头脑的行为或者习惯,此外患者可能说一些令人摸不着头脑的话。当这些症状完全被释放以后
    精神科医师彭军 健康号 2021-01-30 09:54:45
  • 精神障碍是现在发病率比较高的疾病了,因为现在生活压力实在太大了,有些负面的情绪积压在心理,时间长就容易导致精神障碍。所以平时的时候我们要预防精神障碍的话,一定要学会减压,下面我们就具体的了解一下导致精神障碍的原因有哪些?  1、遗传因素:精神障碍的发病有遗传的因素,即精神障碍家族的人患有精神障碍的几率会比正常人高。精神分裂症、情感性精神障碍,家族中精神障碍的患病率明显高于一般普通人群,而且血缘关系愈近,发病机会愈高,是常见的引起精神分裂症的原因。  2、自身因素:有可能是哪些心理素质较差的,经受不住生活的打击的,这样的人非常容易患有精神障碍。在同样的环境中,承受同样的精神刺激,那些心理素质差
    精神科医师彭军 健康号 2020-08-13 18:19:16
  • 作业,以辅助或促进病情缓解。急性精神障碍患者,病情好转时期应参加工艺品制作、缝纫、书法或绘画等活动,以提高生活兴趣和信心。对慢性病人则宜安排工业工疗,即参加一些带有流水作业性质的集体劳动作业。这样的工疗才接近现实生活,有助于他们的精神康复。工疗的另一个重要目的是有助于患者劳动就业或职业康复。其中包括着管理家务和教育子女。对神经症,也可合理选用镇静药物,但最主要的是心理疗法。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在神经症的治疗、精神病恢复期病人的保健和其他心理疾病的预防中越来越显示其重要作用。  四、手术疗法治疗精神障碍  但手术治疗风险很大,据世界精神疾病医学临床统计数字表明,精神疾病的手术成功率只有3%,并且手
    精神科医师彭军 健康号 2021-03-04 14:23:44
  • 家有精神障碍患者,可以跟团家庭一起出门旅游吗?或者病情控制稳定的精神障碍患者,可以独自出门旅游嘛?本文就来说说精神障碍患者出门旅游的那些事儿,给大家献上一份节日旅游指南。精神障碍患者能出门旅游吗?当然能啊事实上,大部分精神障碍患者都是可以出门旅游的,做好准备就可以。很多人对精神疾病的印象是:病人控制不住自己,会胡言乱语、行为怪异、大吵大闹、甚至冲动伤人。”就是不定时炸弹,谁知道什么时候会爆炸,我可不想带一个炸弹在身边。”这可以说是普通人对精神障碍人群最大的误解,以及不想与他们产生关系的最大原因。实际上,有这样行为的患者只占总精神障碍人群很少的一部分。1、具有攻击行为的患者,其实只占精神障碍
    高治国 副主任医师 2021-08-07 09:33:55
  • 我国对精神病(重性精神障碍)没有统一的规范,各地依据卫生部相关文件有自己的要求。北京市目前要求上报的重性精神障碍包括: ①痴呆; ②癫痫所致精神障碍; ③颅脑损伤所致精神障碍; ④慢性酒精中毒所致精神障碍; ⑤精神分裂症; ⑥持久的妄想性障碍; ⑦分裂情感性障碍; ⑧躁狂发作(伴有精神病性症状和冲动行为); ⑨双相情感障碍; ⑩抑郁发作(伴有精神病性症状和自杀行为);复发性抑郁障碍(伴有持续和严重社会功能损害);精神发育迟滞(中度及以上);精神发育迟伴发精神障碍
    马亚伟 主治医师 2022-01-14 22:56:42
  • 精神障碍是指生物、心理、社会因素共同作用下造成大脑的功能失调,以感知觉、思维、情感、意志行为障碍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人在生活中肯定会受到来自生物、心理和社会方面因素的影响,不能很好的适应和应对这些因素的影响就可能引起精神障碍。虽然个人遗传物质的差异,从小生活经历的不同,导致每一个人的精神症状可能都会是千差万别。同一种疾病在不同的人表现是不一样的。虽然我们目前还不知道基因与环境具体是如何相互作用导致精神障碍的,但是我们已经知道精神障碍的发病是基因(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生物因素 1,遗传因素:根据家系调查的结果发现,精神分裂症、双相障碍、孤独症、儿童多动症、焦虑症、抑郁症等
    谌益华 副主任医师 2018-07-29 04:40:29
  • 健康问题。此外这些研究关注点较片面,要么只关注老年人,要么只关注药物使用障碍,由于这些都是成年人中最常见的精神障碍,这些障碍值得进行共同研究。基于以上背景,来自于荷兰格蒂尔堡茨布雷堡的研究者EricW等人对疼痛和常见精神障碍患病率之间的横断面关系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本研究使用数据来源于荷兰精神健康调查和发病率研究-2,一项针对18~64岁的荷兰普通人群的精神病学流行病学队列研究(n=5,303)。在基线前12个月没有精神障碍的人被选为高危组(n=4,974无任何情绪异常;n=4,979无任何焦虑症;n=5,073无任何药物使用障碍)。使用健康调查表评估疼痛的严重程度以及造成的影响作为基线资料,使用
    李艳红 副主任医师 2018-12-05 16:16:30
  • Haslam N. … // J Clin Psychol. -2002, 58(4). -479-85.   预试验调查美国大学生对于68条“精神障碍”概念的认识,其中47条与DSM-Ⅳ相应“精神障碍”的概念相符。未曾接受变态心理学正式教育的大学生评估了“精神障碍”专业定义的特征,并对这些情况是否为“精神障碍”作出判断。这些特征包括社交异常(social deviancy)、有害的功能紊乱以及怪癖等3个纬度——后两个纬度与“精神障碍”的判断独立地紧密相关(R = 0.83)。外行人理解“精神障碍”与DSM-Ⅳ的定义中度相符。(马胜民 摘译  侯也之 校)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精神科
    马胜民 副主任医师 2019-12-12 15:38:01
  • 世界卫生组织并没有对游戏障碍提出了具体的治疗指导,而是认为虽然不是所有玩电子游戏的人都会受这种障碍的影响,但在特定的情况下,电子游戏使用过度,确实会导致不良的影响。这个说法从而引发了一场关于手机上瘾是否也是一种精神障碍的讨论。  现在很多人每天睁眼第一件事是看手机,睡前闭眼的最后一件事也是看手机。手机已经成为了很多人赖以生存的一件重要物品,游戏、娱乐、社交、工作,手机都是一个很好的渠道,导致现在的人,一离开手机,就容易出现不安或者心慌的情况,或者不管上班还是上学,都会频繁的看一下手机。  我们确实已经对手机已经上瘾了。不过目前对于手机上瘾是不是一种精神障碍,只是处于讨论阶段,并没有研究人员
    精神科医师彭军 健康号 2020-11-13 14:05:52
1 2 3 4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