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32条结果

  • 颅内蛛网膜囊肿较为常见,相当一部分病例没有任何临床表现,是在体检时意外发现的。蛛网膜囊肿可发生在颅内多种部位,常见的如下图所示:1、透明隔囊肿;2、四叠体池蛛网膜囊肿;3、右颞蛛网膜囊肿;4、鞍上池囊肿;5、小脑上池蛛网膜囊肿;6左桥小脑角蛛网膜囊肿。中国医科大学航空总医院神经外科肖庆较小的蛛网膜囊肿无需特殊治疗,只要定期复查观察囊肿的变化情况;如果囊肿有增大趋势或对周围脑组织构成压迫出现神经系统症状时则需手术治疗。手术可选择囊肿-腹腔分流术,但容易出现分流管梗阻和感染等并发症。也可在内镜下微创手术行囊肿-脑池造瘘,后者损伤小,恢复快。
    肖庆 主任医师 2018-08-16 05:34:05
  • 颅内蛛网膜囊肿是脑脊液包围在蛛网膜所形成的囊腔,属良性病变。蛛网膜囊肿常见于外侧裂、大脑纵裂、大脑表面或底部、小脑等处,亦可见于鞍区、视神经、四叠体区、斜坡、桥小脑角等处。临床上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先天性蛛网膜内囊肿,系胚胎蛛网膜发育异常所致,占大多数;一种是因创伤、炎症等引起蛛网膜广泛粘连的结果,又称为继发性蛛网膜囊肿。中国医科大学航空总医院神经外科陈国强患者的主要表现与颅内其他占位性病变相似,但整个病程进展缓慢,可长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表现为有意识障碍、进行性感觉障碍、各种脑神经的功能障碍等等,部分患者可有轻瘫或癫痫发作,位于视交叉池即鞍区的囊肿可引起视力减退及视野改变,位于颅后窝的囊肿
    陈国强 主任医师 2020-11-12 15:12:07
  • 额颞部蛛网膜囊肿邻近的脑组织有受压表现,可以考虑手术治疗,但囊肿和幻听等精神症状之间的关系不确切,可能是脑神经受压后引起的功能异常,需要进一步检查。保守观察的前提是囊肿没有占位效应,对周围脑组织没有压迫,一旦病灶出现压迫征象,就应该尽早手术干预治疗,防止进一步压迫脑组织导致脑神经损害。中国医科大学航空总医院神经外科陈国强较小的蛛网膜囊肿通常无需特殊治疗,只要定期复查观察囊肿的变化情况;如果囊肿有增大趋势或对周围脑组织构成压迫,出现神经系统症状时,就要考虑手术治疗。手术可选择囊肿-腹腔分流术,但容易出现分流管梗阻、感染、终身带管等并发症。也可在内镜下微创手术行囊肿-脑池造瘘,后者损伤小,恢复快
    陈国强 主任医师 2020-11-12 14:59:46
  • )对于不能和基底池沟通、体积较小、有症状、位于颞极的蛛网膜囊肿可选择经眉弓外侧入路。在额叶和前颅底之间置入神经内镜,沿眶顶和蝶骨小翼到达侧裂,行囊肿-鞍上池、脚间池造瘘术。(二)后颅窝蛛网膜囊肿后颅窝蛛网膜囊肿居颅内蛛网膜囊肿的第二位,占颅内蛛网膜囊肿的10%~20%。根据解剖位置可分为4类:小脑脑桥角区囊肿、中线区域囊肿、小脑半球囊肿、小脑上囊肿。部分幕下囊肿能够延伸到小脑幕切迹上区域。后颅窝囊肿应首选内镜治疗。1、适应证:(1)无症状的后颅窝蛛网膜囊肿无需手术治疗,可定期随访,观察蛛网膜囊肿是否增大。(2)婴幼儿无症状的患者,如囊肿巨大,可积极手术治疗。(3)出现明显的神经系统症状、体征或颅内
    王超 主治医师 2017-08-17 16:57:37
  • 偏移,可考虑手术治疗。手术方式:颅骨钻孔硬膜下积液外引流术,或是,硬膜下积液腹腔分流术。 2. 蛛网膜囊肿 婴幼儿期更为常见,位于硬膜下与软脑膜之间,多见于双侧中颅窝,左侧更为常见,颞叶发育不良,侧裂增宽。其他部位也可发生蛛网膜囊肿,如透明隔、枕大池、额叶表面、顶叶表面。个别囊肿巨大,穿通同侧脑室,形成“脑室穿通畸形囊肿”。蛛网膜囊肿大多不造成患儿神经系统发育不良或后续神经系统症状,但有个别患者会出现头痛、甚至癫痫。囊肿形成机理不明:(1)部分患者,囊肿表面颅骨被压变薄,或伴发癫痫症状,可考虑是因囊肿内部压力增高,挤压颅骨内板致其变薄,或压迫颞叶海马回引发癫痫;(2)另外,手术后数月、数年
    贺晓生 主任医师 2020-07-16 11:29:52
  • 发生在脑室系统时医学上称其为脑积水;当脑脊液异常聚积发生在蛛网膜下腔时医学上称作蛛网膜囊肿;当脑脊液异常聚积发生在脊髓中央管内时医学上称为脊髓空洞症。因此,脑积水和蛛网膜囊肿、脊髓空洞症一样,都是脑脊液循环障碍的表现形式。发生脑积水后会有什么结果呢?脑积水发生后,机体自身的脑脊液循环调节机制将发挥调节作用,根据其调节功效会有以下三种情形:①脑脊液循环调节机制不能及时有效恢复脑脊液循环平衡,脑积水越来越严重,从而导致脑室继续扩张,脑组织受压变薄,全脑功能受损。此种情况临床上称其为进展性脑积水。进展性脑积水需要尽早治疗以解除脑功能受损。②脑脊液循环通过自身调节机制在新的状态下能够达到平衡,脑室不再
    肖庆 主任医师 2018-08-16 05:35:01
  • ,部分患者于病程晚期出现麻痹而抽搐停止。对于发作数年后不见痊愈的患者,应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以防面肌麻痹的发生。有些面肌痉挛患者施行微血管减压术后,可出现部分听力下降、面瘫及脑脊液漏等并发症,多数经过治疗后一段时间可以恢复。特发性面肌痉挛多见于40岁以上的成人年,可能与动脉硬化、高血压病变有关。如患者是30岁以下青年人,常暗示脑小脑角、内听道、膝状节、中耳乳突或腮腺内存在着神经刺激性病变,如先天性胆脂瘤、血管瘤、听神经瘤和蛛网膜囊肿等。痉挛是该病的一个危险信号。遇有此等情况,应及时进行神经系统全面检查,必要时应进行颅脑CT或MRI检查,绝大可观察等待,以免贻误治疗
    陈国强 主任医师 2020-11-12 14:52:49
  • 。面肌痉挛多见于40岁以上的成人,可能与动脉硬化,高血压病变有关,还需要除外先天性胆脂瘤,血管瘤,听神经瘤和蛛网膜囊肿等,而痉挛是该病的一个危险信号,应及时进行神经系统全面检查,应进行颅脑CT或磁共振检查,以免耽误治疗。
    王景 主治医师 2018-07-18 08:12:21
  • 年后不见痊愈的病人,应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以防面肌麻痹的发生。对面肌痉挛病人施行微血管减压术可有部分出现听力下降、面瘫及脑脊液漏等并发症。面肌痉挛应该如何预防?面肌痉挛多见于40岁以上的成人,可能与动脉硬化、高血压病变有关。如患者是30岁以下青年,常暗示脑小脑角、内听道、膝状节、中耳乳突或腮腺内存在着神经刺激性病变,如先天性胆脂瘤、血管瘤、听神经瘤和蛛网膜囊肿等。痉挛是该病的一个危险信号。遇有此等情况,应及时进行神经系统全面检查,必要时应进行颅脑CT或MRI检查,绝大可观察等待,以免贻误治疗。为了预防微血管减压手术的并发症,首先在手术体位上注意,避免采用坐位或半坐位,以防大量空气进入静脉,造成多
    张华 主任医师 2017-08-01 15:30:50
  • 囊肿超声诊断并不困难,多数在妊娠24-28周前可自行消失。一般认为如囊肿较大(大于10mm)、透明带增厚(透明带厚度〉3mm)、脉络丛囊肿持续存在、合并其他颅内外异常时,胎儿异常的可能性大大增加,特别是胎儿心脏畸形、胎儿18-三体综合征、胎儿神经系统异常[9]。因此,临床需根据早、中孕筛查结果,尤其是18-三体的风险值,进行风险拟然比计算,必要是行胎儿染色体检查、胎儿心超检查加以排除。   (2)蛛网膜囊肿蛛网膜囊肿位于蛛网膜下腔隙内,是脑膜间充满脑脊液的囊性块,约半数以上出现于中颅窝,但与脑室并不相通。蛛网膜囊肿通常预后良好,小部分可出现癫痫、轻度的运动或感觉异常及脑积水。囊肿的大小、部位
    顾荣华 副主任医师 2018-07-13 13:31:46
1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