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34条结果

  • 白线疝指的是经腹壁中线突出的,多数发生在剑突与脐部之间,也称为腹上疝,由于脐部以下腹白线较狭窄而坚韧,发生在脐部以下的白线疝较少。由于腹白线由腹直肌前后鞘纤维网状交错而成,早期缺损通常不大,同时腹壁内侧脂肪组织丰富,因此内容物多为脂肪组织,常无明显症状。后期缺损逐渐变大,大网膜或肠管也可突出,此时可能发生腹部钝痛、烧灼样痛或痉挛性痛及腹胀、恶心等,腹部伸直用力时加重,而平卧放松时缓解。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疝与腹壁外科钟明安白线疝经过仔细体检,加上B超、CT等检查应可明确,需注意和腹壁脂肪瘤鉴别。白线疝若包括逐渐增大,或者出现局部疼痛、腹痛腹胀等症状,就需要手术修补。手术有开放性手术和
    钟明安 副主任医师 2018-07-24 04:43:52
  • ,而是一种叫白线疝的病,也是一种小肠气的一个种类。徐大叔知道小肠气这种病,他舅舅就得过也做了手术,但舅舅那时说小肠气是下三路的病,自己身强体壮,下面也好好的,为什么自己会在胃的位置生小肠气呢? 医生给徐大叔做了耐心的解释,他舅舅得的是小肠气中最最常见的种类——腹股沟疝,而白线疝临床上并不多见。大家都看到过健美运动员肚子上的八块腹肌,两侧腹肌的当中也就是腹部中线的位置并不是肌肉而是一条肌腱样的组织,解剖上称为腹白线。正常情况下腹白线很致密,除了在肚脐的地方变宽外,腹白线上面应该是没有孔洞和缝隙的。但有个别人白线在发育生长过程中在某个位置发生了薄弱或缺损,就会形成白线疝。多数形成后从掉出来的
    汤睿 主任医师 2018-07-17 23:30:58
  • 腹壁疝是发生在腹壁的腹外疝,是腹外疝中除去腹股沟疝、股疝以外的其他腹外疝的统称。腹壁疝占所有腹外疝的15%左右,虽然在数量上少于腹股沟疝,但病情和治疗相对于最常见的腹股沟疝要复杂一些。和所有的腹外疝一样,患者都存在先天或后天的腹壁缺损或薄弱,继之腹腔内的肠管等脏器通过缺损向体表突出。根据发生情况和发生位置,腹壁疝包括多种类型。发生前没有手术因素的,按照发生的解剖位置分类包括脐疝、白线疝、腰疝、半月线疝;因手术切口愈合不良而发生的是切口疝、造口旁疝。其中造口旁疝也可以归类为一种比较特殊的切口疝,缺损在造口旁,肠管等内容物通过缺损突出到造口旁的皮下。
    陈涛 副主任医师 2021-09-02 22:16:53
  • 腹外疝的治疗已由传统的缝合方式过渡到当今的置入人工材料(补片)来加强腹壁的薄弱区或孔隙,达到治愈的目的。然而,腹壁不同的的缺损部位各异,导致各种的手术方式各有不同。有没有用一种手术方式来治疗各种不同的呢?答案是肯定的。采用在腹膜前间隙“内衬”置入人工补片材料就可以治疗各种不同部位的疝气。如切口疝、腹股沟疝、股疝、脐疝、白线疝,半月线疝、腰疝等等。腹膜前“内衬”置片比任何以前的手术简单,不破坏过多的正常结构,恢复快等特点。比腹腔镜下置片要经济、总的创伤和打击比腹腔镜小。我个人认为:在的治疗上腹腔镜并不占优势。脐疝双片Kugel腹膜前“内衬”式无张力疝修补术能保留部分病人的肚脐。因为
    许洪斌 主任医师 2014-12-01 15:41:31
  • 一、疝气到底是啥病? 疝气通常指的是腹外疝,而腹外疝指的是本应结实的腹壁筋膜层任何部位出现薄弱乃至缺损,腹腔内组织就会由此向外突出而形成一个鼓包,因此腹外疝的实质就是腹壁某个部位出现了一个薄弱、缺损、破洞。 二、疝气具体有几种? 疝气通常按缺损位置分类,大致可分为腹股沟疝、股疝、切口疝、脐疝、腰疝、白线疝、造口旁疝、食道裂孔疝等等多种类型,以腹股沟疝最为多见。 另外,按疝气的轻重缓急又分为易复性、难复性、嵌顿性、绞窄性。 三、疝气有哪些危害? 腹外疝表现为腹壁某处站立咳嗽时突出而平卧时可消失的包块,早期可无不适,但若不
    钟明安 副主任医师 2016-10-05 20:51:21
  • ),这样一次手术就能同时解决双侧疝气,避免了传统手术方法第一次术后1~2年因对侧疝气再次开刀的痛苦。 儿童疝气只需要在肚子上开1~2个指头大小的孔,术后一天就能下地活动、办理出院。对于成年人疝气也只需要在腹壁上开3个小孔,病人术后2天一般就能出院,平均5天后即可恢复日常活动。加上腹腔镜技术可以一次性修补斜疝、直疝和股疝区,因此腹腔镜与其他开刀方法相比,修补更为彻底,达到了“一次手术享用终身”的腹股沟疝根治手术的目的。对于传统修补术后疝气复发的患者,腹腔镜更是个福音,因为腹腔镜避开了以往手术区域,化解了复发再手术困难的问题。对于腹壁切口疝、白线疝及腰疝等,腹腔镜也同样显示了微创、彻底的优势。
    屈坤鹏 主任医师 2018-09-03 19:04:50
  • 疝气的治疗的时候,我们应该弄清楚疝气的类型。由于不同类型的疝气,其导致的病因并不相同。当然在其治疗上也是有所区别的。只有按病情的进行治疗,才会帮助患者更有效的摆脱疝气的危害,下面我们来看看疝气的类型吧!一般来说,疝气可分为两大类,即水疝和小肠疝。水疝:分为睾丸鞘膜积液和精索鞘膜积液。同时分为交通性与非交通性两种。症状:逐渐增大,按压不可消失,无痛感。小肠疝:分为直疝、斜疝、股疝、脐疝、白线疝、嵌顿、绞窄、切口疝等。一般症状:站立时突出,仰卧后消失,按压即可回入腹腔。但嵌顿、绞窄则有疼痛感且很难推回腹腔。小肠疝若任其发展极易发生粘连和嵌顿,因此应及早接受治疗。疝气类型(按患病部位来分
    陈耘丁 住院医师 2018-08-29 16:05:56
  • 我们通常说的气在医学上称为腹外疝,它是腹腔内脏器(主要是肠管)通过腹壁潜在的管道或缺损向腹壁外突出的表现。  宝宝又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先天性包括脐疝(脐部扩大,局部向外突出)、腹股沟疝、白线疝;后天性包括腹股沟疝和腹壁切口疝。宝宝与成人是有区别的,治疗是完全不同的。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儿科王新良  不管是先天性还是后天性,与成人腹股沟疝比较,宝宝有以下不同:  ⊙先天性是因为鞘状突在发育过程中发生停顿未闭而致,又称鞘状突未闭畸形,后天性则是因为宝宝腹壁发育尚未完善,宝宝哭闹时腹内压骤增,引起腹腔内容物向外突出所致。  ⊙宝宝腹股沟疝虽易嵌顿,但因宝宝腹壁薄弱,若
    王新良 主任医师 2020-09-22 18:52:24
  • 特殊不适,仅偶尔伴局部胀痛和牵涉痛,随着疾病的发展,肿块可逐渐增大,自腹股沟下降至阴囊内或会阴部,导致行走不便和影响日常活动与运动。常见的有腹股沟斜疝、直疝,股疝,脐疝,切口疝,造口疝,白线疝等。腹壁疝多由于咳嗽、喷嚏、用力过度、腹部肥胖、用力排便、妊娠、小儿过度啼哭、老年腹壁强度退行性变等原因引起腹内压增高,迫使腹腔内的游离脏器如:小肠、盲肠、结肠、大网膜、膀胱、卵巢、输卵管等脏器通过人体正常的或不正常的薄弱点或缺损、孔隙进入另一部位。腔隙内压增高及存在先天躯体薄弱环节或自然通道是疝气发生的主要原因。由于脐部发育缺陷脐环未闭合,或脐带脱落后脐带根部组织与脐环粘连愈合不良,在腹内压力增高的
    申英末 主任医师 2019-11-18 17:17:15
  • 为什么国内外越来越强调疾病治疗专科化?专科化就是指该专科每时每刻仅仅治疗专科内的疾病,而非种类繁多的大科疾病。举个我最熟悉的栗子:疝与腹壁专科除了接诊占少数的体表肿瘤,基本就接诊腹壁疝这一类疾病,包括腹股沟疝、股疝、脐疝、切口疝(腹壁切口疝)、造口旁疝、白线疝、半月线疝、腰疝、闭孔疝、盆底疝、会阴疝、食道裂孔疝(食管裂孔疝)等等,都是腹壁疝。大多数医院只分到普外科,诊治范围非常庞杂,普外科除了接诊腹壁疝,还可以接诊从头到脚的各种先天性畸形、各类甲状腺疾病、乳腺疾病、胃、小肠、结肠、直肠疾病、痔疮、静脉曲张、肝脏、胆囊和胆道、胰腺、脾脏疾病、减重手术等等,腹壁疝手术仅仅是普外科手术的很小一部分
    钟明安 副主任医师 2018-07-27 18:37:13
1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