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252条结果

  • 大动脉炎是一种影响大中弹性动脉性疾病,主要累及主动脉及其分支、冠状动脉和肺动脉,其病因不明,多见于年轻女性,典型的病理特征为性细胞浸润动脉全层,在动脉中层和外层可见急性渗出性炎症和慢性肉芽肿性炎症,内层可见增生和新血管形成。
    郜建新 副主任医师 2021-12-29 09:35:22
  • 【概述】 大动脉炎(Takayasu arteritis,TA)是指主动脉及其主要分支的慢性进行性、非特异性性疾病。病变多见于主动脉弓及其分支,其次为降主动脉、腹主动脉和肾动脉。主动脉的二级分支,如肺动脉、冠状动脉也可受累。受累的血管可为全层动脉炎。早期血管壁为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偶见多形核中性粒细胞及多核巨细胞。由于血管内膜增厚,导致管腔狭窄或闭塞,少数患者因炎症破坏动脉壁中层,弹力纤维及平滑肌纤维坏死,而致动脉扩张、假性动脉瘤或夹层动脉瘤。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管外科宋燕 本病多发于年轻女性,30岁前发病约占90
    宋燕 主任医师 2020-11-24 11:22:27
  • 大动脉炎的治疗及预后      河北省胸科医院心血管外科孟自力 大动脉炎的治疗 本病约20%是自限性的,在发现时疾病已稳定。对发病早期有上呼吸道、肺部或其他脏器感染因素存在,应有效地控制感染,对防止病情的发展可能有一定的意义。高度怀疑有结核菌感染者,应同时抗结核治疗。常用的药物有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其治疗方法与其他系统性血管炎治疗相同。 1、糖皮质激素激素对本病活动仍是主要的治疗药物,及时用药可有效改善症状,缓解病情。一般口服泼尼松每日1mg/kg,早晨顿服或分次服用,维持3~4周后逐渐减量,每10-15天减总量的5%-10%,通常以血沉和C-反应蛋白下降趋于正常为减量的指标,剂量减至
    孟自力 主任医师 2018-07-16 17:15:46
  • 已收藏,学习到了很多,谢谢你的分享
    孙世燕 住院医师 2018-05-22 13:44:59
  • 外膜,内膜纤维性增厚是中膜与外膜炎变的继发性反应,在肺动脉周围分支几乎均可见闭塞性病变,与支气管动脉形成侧支吻合。双侧弹性与肌性动脉受累后可提示有肺动脉高压。  (2)组织学改变:Nasu将大动脉炎病理分为3型,即肉芽肿型、弥漫性变型、纤维化型。其中以纤维化型为主,并有逐渐增多趋势。即使在纤维化型中,靠近陈旧病变处可见新的活动性病变。在尸检中很难判定本病的初始变,根据研究有3种不同的变表现,即急性渗出、慢性非特异性变和肉芽肿,使受累区逐渐扩大。动脉中层常见散在灶性破坏,其间可有炎症肉芽组织和凝固性坏死,外膜中滋养血管的中层和外膜有明显增厚,引起其管腔狭窄或闭塞;动脉各层均有以淋巴细胞和
    郑晓丹 副主任医师 2018-07-29 14:56:19
  • 关于动脉炎的发病机制,至今尚不明确,很可能是因为感染、中毒、药物等因素影响身体,导致自身免疫功能紊乱,进而使动脉壁产生抗原性,但是人体免疫活性细胞对此并不能识别,与患者自身抗原接触之后产生抗动脉抗体,加上动脉壁发生抗原抗体反应,形成了免疫复合物,沉积于大动脉壁而发生自身免疫性炎症性病理改变。  首先,动脉炎的发病和多种致病细菌、病毒、克次体、寄生虫导致的感染有关。根据有关报道,80%的动脉炎患者发病初期会有感染的症状,感染可引起主动脉及其分支动脉或(和)肺动脉的变态反应性炎症,其中以结核杆菌、链球菌最多见。本病患者可同时存在肺内或肺外结核,特别是动脉周围及动脉旁有结核病灶者;81%本病患者
    郑晓丹 副主任医师 2018-07-28 17:08:15
  • 多发性大动脉炎(Takayasu arteritis,TA)是指主要累及大动脉管壁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可造成血管腔狭窄甚至阻塞。本病主要累及主动脉及其主要分支,因此可能使头部、上肢、下肢和内脏器官的血液供应受到影响,发病原因不明。由于本病可造成上肢或下肢动脉脉搏减弱或消失,故又被称为“无脉症”。营口市中心医院血管外科王建国本病多发于30岁以下的年轻女性,我国及日本、韩国等东亚国家发病率较高。根据病变部位可分为四种类型:(1)头臂动脉型:颈动脉和椎动脉狭窄和闭塞,可引起脑部不同程度的缺血,出现头昏、眩晕、头痛,记忆力减退,单侧或双侧视物有黑点,视力减退,视野缩小甚至失明,咀嚼肌无力和咀嚼疼痛
    王建国 主治医师 2018-07-14 03:45:08
  • 1、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  DSA是应用计算机减影技术,探测注射造影剂前后所得影像差别,消除与血管图像无关的影像单独显示血管图像,目前已运用于各种血管造影。本病DSA显像不如常规动脉造影清晰且无立体感,但DSA不需动脉插管,造影剂用量少,对肾功能损害小,适用于门诊选和术后随访。  2、核磁共振显像(MIR)  这一技术使机体组织显像发展到解剖学、组织生物化学和物理学特性变化相结合的高度,使许多早期病变的检测成为可能。多发性大动脉炎引起血管狭窄或阻塞,相应脏器缺血所致的代谢障碍,可通过MRI诊断。由于本病为动脉全层的非化脓性炎症及纤维化,MRI可观察到动脉壁异常增厚,受累的胸腹主动脉狭窄
    张凌凤 主治医师 2018-07-30 23:47:17
  • 1、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  DSA是应用计算机减影技术,探测注射造影剂前后所得影像差别,消除与血管图像无关的影像单独显示血管图像,目前已运用于各种血管造影。本病DSA显像不如常规动脉造影清晰且无立体感,但DSA不需动脉插管,造影剂用量少,对肾功能损害小,适用于门诊选和术后随访。  2、核磁共振显像(MIR)  这一技术使机体组织显像发展到解剖学、组织生物化学和物理学特性变化相结合的高度,使许多早期病变的检测成为可能。多发性大动脉炎引起血管狭窄或阻塞,相应脏器缺血所致的代谢障碍,可通过MRI诊断。由于本病为动脉全层的非化脓性炎症及纤维化,MRI可观察到动脉壁异常增厚,受累的胸腹主动脉狭窄
    郑晓丹 副主任医师 2018-07-29 22:58:45
  • 很快,经过复查,血压已降到正常水平,肾功能接近正常,萎缩的肾脏也逐渐变大了,两侧搭桥的血管非常通畅。术后不久,孩子康复出院了。大动脉炎是什么“怪病”大动脉炎,它是怎样的一种疾病呢?这种病发病率如何,怎么会引起高血压,造成肾功能损害的?它难治吗?其实,大动脉炎并非少见,只是人们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致使许多患有此病的病人历尽千辛万苦,踏上了漫漫的求医之路。上面这一位病人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是许许多多病人求医之路真实经历的一个缩影。下面给读者介绍一下这方面的基本知识,希望患有大动脉炎的病人能够得到及时诊治。大动脉炎是一种原因未明、发生在主动脉和(或)其主要分支的慢性非特异炎症性动脉疾病。大动脉炎
    崔佳森 主任医师 2018-07-10 16:20:12
1 2 3 4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