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18条结果

  • 临床上慢性胃炎是非常常见的疾病,但是有一种胃肠炎是非常少见的,叫做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这是一种很少见的疾病,典型的是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是以胃肠道的嗜酸性粒细胞浸润,胃肠道水肿增厚为特点,该病通常累及胃窦和近端空肠,若一旦累及结肠,则以盲肠和升结肠较为多见,此外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还可累及食管,肝和胆道系统,引起嗜酸性粒细胞食管炎,肝炎和胆囊炎,也可有累及直肠的报道,胃肠道的是嗜酸性粒细胞炎症与胃肠外的嗜酸性粒细胞炎症,合并存在的比例大概为50%。 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主要发生在20到30岁的年轻人。但儿童和老年人也可发病,男性发病率约为女性的二倍。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的病因
    马静 主治医师 2018-07-31 09:28:47
  • 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血常规,放射学和内镜加活检病理检查的结果综合来判断,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有两种标准。 1.Talley提出的诊断标准:患者存在胃肠道的症状,活检病理显示从食管到结肠的胃肠道有一个或多个部位的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或者有放射学或结肠异常伴周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的表现,同时还需要除外寄生虫感染和肠道外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的疾病,比如说结缔组织病,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克罗恩病,淋巴瘤,原发性淀粉样变性等。 2.Leinbach提出的诊断标准:在进食特殊食物后,出现胃肠道的症状和体征,同时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组织学证明胃肠道有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或浸润
    马静 主治医师 2018-07-31 10:28:39
  • 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缺乏特异性的表现,病人多数是因为胃流出道梗阻而急性起病,多数可表现为腹部的疼痛或者不适,恶心,呕吐,焦虑,反复的肠梗阻,腹水等慢性症状,如果累及肝胆系统,可能会出现黄疸,有的患者的症状可持续多年,临床上根据病变的部位以及浸润程度的不同,可有不同的分类方法。 首先我们来看以下按照发病部位的不同,可以分为局限性以及弥漫性,局限性多见于中老年人,病变仅累及胃,大约占全部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的26%,此型又称为嗜酸性粒细胞胃炎,因胃窦部最为常见,主要的临床表现为上腹部的痉挛性疼痛,恶心呕吐等,胃内的肿块可以导致恶变,或胃流出道梗阻。还有一种类型为弥漫性,此型多见于中青年,主要
    马静 主治医师 2018-07-31 09:47:24
  • 今天我们讲了很多,关于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的相关知识,最后我们来看一下这个病该如何治疗? 首先,从饮食上来说,应尽量避免引起胃肠道过敏的食物。比如说一些海产品,鱼虾,蟹,海带,紫菜等食物,但是每个人对什么食物过敏这个事没有定数的。只能是建议大家,如果说吃了某些食物之后,出现一些过敏的不良反应,比如说发热,皮疹,以及上腹部的不适,腹痛,腹泻等等这些症状的话,那么以后就尽量避免吃这种食物。 其次,我们来看一下药物治疗。首选的药物就是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对糖皮质激素的治疗有良好的反应。以泼尼松为例,一般开始剂量为15到40毫克每天,临床症状和体征改善后逐渐减量,这里要提醒大家
    马静 主治医师 2018-07-31 11:01:42
  • 当临床工作中遇到腹部不适症状,如腹痛、腹泻甚至是腹水的患者,如果患者有哮喘、过敏性鼻炎、湿疹或者食物不耐受,或者血常规化验中发现嗜酸性细胞升高,我们要考虑是否有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表现为嗜酸性粒细胞局限性或弥漫性浸润胃肠道并且伴或不伴有外周血中嗜酸性粒细胞的升高,常见的浸润部位是胃和小肠,结肠较少浸润。腹痛是最常见的症状。1937年由 Kaijser首次描述了这个疾病。1970年,Klein将该病分为3型: 1、黏膜病变型:此型较为多见,嗜酸性粒细胞仅累及黏膜层和黏膜下层,患者主要表现为腹泻、呕吐、消化不良,较重者可出现贫血、低白蛋白血症等症状,粪便隐血试验阳性
    刘继喜 主任医师 2020-09-24 07:06:51
  • 柏愚 副主任医师 2018-07-11 10:10:32
  • 食入过敏食物,轻至中度牛奶过敏考虑首选深度水解蛋白配方,若患儿不能耐受深度水解蛋白配方或为重度牛奶蛋白过敏、非IgE介导的食物蛋白肠病等伴生长障碍者首选氨基酸配方。 嗜酸细胞性胃肠炎 胃肠道嗜酸性粒细胞异常浸润为特征。(1)饮食疗法:小于6个月患儿母乳继续喂养,目前回避相关过敏食物,大于6个月患儿过敏食物回避,添加氨基酸、短肽类要素饮食营养治疗。(2)药物治疗:泼尼松0.5~1.0 mg/(kg·d),应用2周,起效后逐渐减量,维持2~4周;或孟鲁司特钠、色甘酸二钠或酮替芬治疗。 IBD IBD 包括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患儿大部分存在营养缺陷,采用全肠内营养(TEN)支持治疗,要素膳
    张聪 主任医师 2018-08-03 09:32:15
  • 近年来,随着胶囊内镜和小肠镜的广泛应用,加上内镜医生在进行常规结肠镜检查时,进入回肠末端观察的意识不断加强,回肠末端小溃疡的检出率逐年提高。引起小肠溃疡的病因是很多的,包括感染、药物(非甾体类抗炎药、口服补钾药等)、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白塞病)、血管性疾病(缺血性肠病等)、放射性肠炎、嗜酸细胞性胃肠炎、过敏性紫癜(腹型)、隐源多灶溃疡性狭窄肠炎等。病因不明的孤立回肠末端溃疡是指仅发生在回肠末段和(或)回盲瓣的非特异性浅表小溃疡,小肠其余部位及上消化道无受累,也称为单纯性小肠小溃疡。        笔者随访的回肠末端溃疡中,青中年居多,大多是常规结肠镜检查时发现,部分症状表现类似
    刘继喜 主任医师 2020-07-20 21:51:01
  • 不常见病因,从胃泌素瘤到罕见的感染或炎症性疾病。炎症性疾病包括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并且可见于嗜酸性粒细胞无明显增多的情况;也包括与难治胃溃疡和自身免疫性胰腺炎有关的硬化性、IgG4阳性的炎症性疾病。随着内镜黏膜下剥离和内镜下黏膜切除越来越多地用于治疗早期胃癌,医源性溃疡随之产生,并且难以处理。、
    青海涛 副主任医师 2017-01-10 15:00:20
  •           1.小儿病毒感染性疾病(病毒性肠炎、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峡炎、疱疹性龈口炎、流感、麻疹、水痘、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登革热等)       2.咳喘       3.消化:腹泻、便秘、黄疸、嗜酸细胞性胃肠炎、复发性肠套叠、肝炎等       4.口腔粘膜病(唇炎、口腔溃疡、扁平苔藓等)       5.风湿免疫:过敏性紫癜、川崎病、白塞氏病等       6.五官科疾病:鼻炎、鼻窦炎、腺样体肥大、反复扁桃体炎、美尼尔氏病等       7.皮肤科疾病:湿疹、荨麻疹、多形红斑、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等       8.内分泌疾病:甲亢、生长发育迟缓、性早熟等       9.疑难杂症
    杨东新 副主任医师 2020-04-15 14:24:13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