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6条结果

  • 感谢分享
    李超伦 副主任医师 2017-09-20 21:07:38
  • 口腔白斑病指发生在口腔粘膜的可疑有癌变危险性的白色斑块,不能被擦掉也不能诊断为其它任何疾病。白斑的诊断前提是排除无癌变危险的已知病变,不包括吸烟、局部摩擦等局部因素去除后可以消退的单纯性过角化症。【临床要点】好发于中老年男性。口腔各部位黏膜均可发生,以颊、舌黏膜最多见。临床表现为灰白色或乳白色斑块,与黏膜平齐或略微高起。一般无自觉症状,上皮角化程度严重时可有粗糙、味觉减退、局部发硬等症状。伴有溃烂时可出现自发痛及刺激痛。根据临床表现可分为均质型(平坦、浮石样、斑块状、皱纹纸状)与非均质型(颗粒状、结节状、疣状及溃疡状)两大类。均质状白斑非均质状白斑【病理学特征】主要病理改变是上皮增生。包括
    杨邵东 副主任医师 2018-01-29 17:11:19
  • 白色水肿(leukoedema) :原因不明,可能与遗传、吸烟、咀嚼槟榔等因素有关。【临床要点】一般无症状,多见于颊粘膜,常为双侧发生,临床表现为白色边界不清的斑块,颇似白斑,但较白斑软,有时出现皱褶,牵拉黏膜白色斑块可消失。【病理学特征】上皮增厚,棘细胞层增厚,上皮细胞内水肿,胞核固缩或消失,出现空泡变性,上皮下结缔组织无明显变化。【治疗】良性病变,无恶变潜能。一般不需处理。
    杨邵东 副主任医师 2018-01-18 16:18:51
  • 口腔黑斑(oral melanotic macule):又称为局灶性黑变症(focal melanosis),是由局部黑色素沉积并可能伴有黑色素细胞数目轻度增多而引起的黏膜颜色改变。【临床要点】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成年人比儿童多见。常见于唇、牙龈、腭、颊、舌等黏膜。临床外观呈棕黄色或黑色,圆形或椭圆形的斑块,界限清楚,可稍高出黏膜,直径多在0.7cm以内,常为孤立性损害,也可为多发性病损。大小和颜色稳定,如近期出现变化,需要及时就诊。【病理学特征】组织学特点为复层鳞状上皮基底层和副基底层过度色素沉着,黑色素细胞一般没有明显变化或轻度增加,结缔组织内常有噬色素细胞和轻度炎症细胞浸润。【治疗】确诊
    杨邵东 副主任医师 2018-01-18 10:45:30
  • 口腔黏膜色素痣色素痣(pigmented naevus)又称黑色素细胞痣(melanocytic naevus)、痣细胞痣(nevocellular naevus),为黑色素细胞的良性肿瘤。【临床要点】1.口腔黏膜色素痣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平均35岁,约2/3发生于女性。2.最常累及的部位是牙龈、腭,其次是颊、唇粘膜、牙槽嵴和唇红部。多为单发,少数可累及两个以上的部位。3.病变大多数不超过0.5cm,高起或不高起粘膜表面,颜色可为灰褐色至蓝或黑色,20%表现为无色素性。【病理学特征】色素痣由较小的圆形或多角形细胞(痣细胞)组成,细胞核小、均匀,含中等量嗜酸性胞浆,细胞界限不清晰,呈巢状分布
    杨邵东 副主任医师 2018-01-16 10:23:45
  • 缓慢生长的肿块,偶有疼痛。 病理特点 免疫组化特点:肿瘤细胞常弥漫强表达 CK7、 vimentin、 S100 、 mammaglobin、 SOX10。不表达Her-2, p53, CK20。肌上皮细胞/基底细胞标志物如Smooth muscle actin、 calponin、 p63、p40、CK14)表达于围绕囊性腔隙的非肿瘤性肌上皮细胞。 免疫组化显示瘤巢周边非肿瘤性肌上皮细胞P40核阳性 鉴别诊断:1、原位唾液腺导管癌/唾液腺高级别导管内癌: 与低度恶性筛状囊腺癌/低级别导管内癌/低度恶性唾液腺导管癌形态
    杨邵东 副主任医师 2017-02-10 15:14: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