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1,144条结果

  • 不抱希望,政府总是骗人,伤心💔
    张超凡 住院医师 2017-05-29 10:31:46
  • 多谢分享!👍
    吴霞 副主任医师 2022-09-17 23:28:14
  • 通络排毒微创疗法——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全科医学科经络是人体运行全身气血、联络脏腑形体官窍、沟通上下内外、感应传导信息的通道。经络不通,气血等营养物质不能送达,而代谢废物无法排泄淤久成毒,严重危害健康,人体功能失调而产生各种疾病。《灵枢·经脉》说:“经脉者······能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 我负责的全科医学科为广大患者和亚健康人群开展了独特、良效、安全的通络排毒微创疗法,简介如下:1、作用机理:诊查发现经络淤堵的体表异常反应点,疏通经络排淤泄毒治疗(推拿按摩淤堵部位,七星针
    原理 副主任医师 2018-04-21 05:05:06
  • 也就是腹部深静脉血管炎治疗不好是吗?
    原理 副主任医师 2018-06-18 14:15:19
  • 糖尿病和肺结核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两病关系密切。据统计,糖尿病患者结核病患病率高出普通人群4~8倍。为什么糖尿病和肺结核常常合并存在呢?这是因为糖尿病患者糖、脂肪和蛋白质代谢紊乱,血糖增高为结核杆菌的滋生提供了营养来源,另外患者机体代谢紊乱进一步导致免疫力下降,容易发生结核病。糖尿病患者一旦患了结核病,大约10%-20%的患者无呼吸道症状,80%左右的患者则起病较急、进展快,与单纯肺结核病相比,肺部病变范围广,干酪病灶多,空洞多,排菌量大,治疗相对比较困难。许多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常常为正确治疗感到困惑,不知该如何对待,现就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的治疗原则和措施进行阐述。河北省胸科医院全科医学科
    王秋梅 主任医师 2018-06-15 13:20:11
  • 测量血压会有两个数字,大一点的数字是收缩压,又叫高压,小一点的数字,叫舒张压,也叫低压,正常标准的血压是低于120/80毫米汞柱。论高压和低压的危险性,高压危险性比较大,高压意味着大动脉硬化情况更严重,容易发生心脑血管疾病。血压越高对人体的伤害越大,收缩压的危害要大于舒张压,所以收缩压在血压中是更重要的。临床上有一个叫脉压差的指标,指收缩压减舒张压,正常脉压差在30~40毫米汞柱,脉压差小于20毫米汞柱称为脉压差减小,脉压差大于60毫米汞柱称为脉压差增大。脉压差增大考虑和血管硬化有关,年龄增加,血管弹性逐渐减弱,造成收缩压增大,舒张压增大的幅度更小,脉压差就增大,血管的弹性不好,脉压差就会越大,发生心脑血管风险越高。单纯高压升高,动脉本身发生病变无法逆转。收缩期血压高主要是见于老年人,而舒张压往往是正常。而低压升高大,多见于中青年高血压,动脉弹性正常,是可逆转的。大于55岁以上的人,舒张压会逐渐下降。收缩压 在心脏的收缩期主动脉不断接受,来自心脏的血液所以管壁最大的压力这个压力就是收缩压。一般收缩中期压力是最大,因为心脏射血到后面射血的量少,收缩压会低。 遗传因素、年龄、肥胖、高盐饮食等因素,可以使动脉血管弹性降低,心脏为了正常泵出血液加大收缩力,导致收缩压升高。 过高的血压可损害血管内膜,脂质沉积在血管内,膜导致粥样硬化,硬化的血管加重高血压,会累及到心脑肾等血管发生狭窄,导致冠心病、心肌梗死、脑梗死等。 舒张压 心脏进入舒张期后停止射血,主动脉往外周供血越多,血液对主动脉的压力越小,这个压力就是舒张压。 肥胖、精神紧张、肾素分泌过高引起外周小血管收缩,大动脉在心脏舒张期进行弹性回缩阻力增加,引起舒张压增高。舒张压增高可以导致各器官供血不足,引起心慌、胸闷、头晕。 血压控制目标 不同的人群高压低压控制点不同。 老年人,特别年龄超过75岁的,血管的弹性较差,舒张压不会升高,存在着收缩压升高,这种情况下控制好收缩压比较重要。 舒张压不能够降得太低,降太低影响重要器官供血不足,可以控制在65~70毫米汞柱,舒张压可以适当放宽至到140~150毫米汞柱。可以选择地平类的降压药物,硝苯地平、氨氯地平、非洛地平等,控制不好,还可以联合普利或者是沙坦类的降压药物,利尿类的降压药物,双氢克尿塞等。 年轻人的高血压,低压偏高,比如130/100毫米汞柱,可以多生活干预、保持清淡饮食、加强运动、戒烟限酒,对舒张压会有较好的改善。如果不能改善,就考虑服用降压药服用倍他乐克;普利类的降压药物,比如依那普利、培哚普利;沙坦类的降压药,厄贝沙坦、缬沙坦等。 总结 如果高压低压都不是太高,短期来看肯定高压的危害更大,但是长期来看两个数值升高都是对人体有危害的。高血压患者都尽量要控制血压达标,减少并发症。
    杨爽 副主任医师 2022-07-12 18:07:04
  • 很多人看到瘤就感觉比较可怕,比如动脉瘤、胸腺瘤、垂体瘤,那脂肪瘤是不是这样的呢?脂肪瘤是软组织常见的良性肿瘤,由成熟脂肪细胞构成。发生于身体有脂肪的任何部位,好发于背、肩、颈、乳房、腹部,其次大腿、臀部、上臂也可见。主要在皮下,称为浅表脂肪瘤,有些在胸内、腹膜后称为深部脂肪瘤。脂肪瘤好发于40~60岁的人,好发于皮下,多数没有特殊不适,在皮下可以扪及质地较软的肿块,活动度好,少数脂肪瘤压迫神经血管,出现疼痛症状。 脂肪瘤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脂肪瘤有家族遗传病史,认为与致瘤基因有关,体内存在致瘤基因。正常情况下自留基因处于失活状态,不发病。环境诱因下致瘤基因才激活,机体抵抗力下降,单核吞噬细胞、淋巴细胞等免疫细胞对致瘤因子的监控能力下降,慢性炎症刺激,全身脂肪代谢等诱因下,脂肪瘤致瘤因子增强,形成基因异常突变,使脂肪细胞与周围细胞发生异常增生,导致肪组织沉积,形成脂肪瘤。 脂肪瘤会自己消失吗? 脂肪瘤是脂肪组织的瘤样病变,经常揉不会消失,经常揉会导致脂肪周围组织的疼痛不适,甚至会增大,所以不要经常去揉搓、刺激脂肪瘤 常见诱因: 1.生活压力大。 思想压力大、情绪波动、情绪抑郁、烦躁、日常活动少,引起脂肪组织和淤血交织在一起,形成结缔组织包裹脂肪瘤导致脂肪瘤。 2.不良生活习惯。 夜间睡眠少,熬夜加班,身体过度疲劳,使人体对脂肪分解能力下降,脂肪组织和新生脂肪不能正常排列,导致异常的脂肪组织形成脂肪瘤。 3.不良饮食习惯。 过量饮酒,吃海鲜、动物内脏、辛辣刺激性的食物,摄入高胆固醇、高脂肪类食物,新生脂肪组织过多,过多的脂肪细胞异聚,变硬。 长脂肪瘤怎么处理? 脂肪瘤是良性,长得非常慢,绝大多数不会癌变,小于一厘米的脂肪瘤我们不做处理,不必焦虑,定期复查。 脂肪瘤比较大,超过5厘米或脂肪瘤在随访过程中伴有疼痛、表面红肿、瘙痒、破溃或者深部脂肪瘤压迫周围器官,要及时到医院就诊。 深部脂肪瘤虽属良性,有复发倾向,可能向恶性转化,要手术彻底切除。
    杨爽 副主任医师 2022-07-08 18:37:25
  • 脑血管被堵了就叫脑中风,临床上叫脑血栓形成、短暂性脑出血发作。脑梗死后会导致不同程度的残疾,症状轻的活动障碍、说话言语不清,严重的威胁生命。患脑梗的人也越来越多,如果读懂身体的信号可以减少脑梗的发生。1.嘴巴歪斜突然出现一侧嘴巴歪,露口水,鼓腮的时候漏气,提示可能发生mian神经麻痹,也可能是脑血管堵塞。2.说话言语不清突然说话言语听不清楚,无法正确的表达熟悉的名字,可能发生脑血管堵塞。3.面部感觉异常突然出现一侧脸部感觉减退、麻木,可能是脑血管堵塞。4.喝水呛咳出现喝水呛咳,吞咽东西困难等,可能是脑梗死造成的舌咽神经麻痹。5.意识障碍突然出现神志不清楚,喊不应,昏迷,可能是脑血管堵塞。6.突然出现一侧肢体乏力,行动不灵活,瘫痪,大小便不能控制,提示脑血管堵塞可能。是最常见也容易让人忽视的就是肢体麻木,脑中风表现为单侧肢体麻木或握东西能力下降。很多人出现肢体麻木的时候,没有及时就诊,其实就错过了黄金期。这个黄金期是短暂性的脑缺血发作,脑血栓的前兆,用药调理一下就好了。如果真的血栓完全把血管堵塞了,脑组织就已经缺血缺氧坏死,不可逆转。出现脑梗如何应对?见上述这些症状,需要立即前往医院治疗,早期溶栓、取栓、介入治疗效果好。不要想着等一等,有可能这些症状会恢复好,越早治疗效果越好,肢体功能恢复越好。如果长时间不能够得到救治,脑区的组织发生坏死,相应的肢体功能就会受到影响,影响生活质量。1.脑梗死发生后,4~6个小时之内立即进行溶栓治疗。2.如果有介入条件的医院,发病4~6个小时之内可以紧急介入治疗取栓。脑梗死的患者治疗后,5年之内有40%的人还会再发脑梗死。所以出院后需要长期服用抗血小板的药物,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他汀类的药物,阿托伐他汀,预防再次发生脑梗死。如何预防脑梗死?注意低盐低脂低糖饮食,平时要注意监测血压、血糖、血脂,把血压血糖血脂控制好,不要吸烟。如果有高血压、高血糖的病人,50岁以上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抗血小板的药物,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调脂类的药物阿托伐他汀等,预防脑梗死心肌梗死。
    杨爽 副主任医师 2022-07-08 18:35:30
  • 我国是一个乙肝大国,根据世界卫生组织《2017年全球乙肝报告》显示,中国现有乙肝病毒感染者超过9000万人。这个数字非常可怕,在中国成年人中,几乎每十个人当中就有一个乙肝表面抗原阳性,虽然国家在乙肝的治疗和宣教做了很多努力,但是很多老百姓对乙肝还是了解的很少。吃了抗病毒药是不是就要吃一辈子?能不能停?很多患者在初次应用抗病毒药物治疗慢性乙肝时,医生都会给他交代说这个药一旦用上了就不要随便停,要长期吃,甚至要吃一辈子。很多人一听可能要吃一辈子就很担心了,是不是这个药会上瘾呀?吃一辈子我经济上能不能承受的了啊?于是很多患者就会有各种想法。今天我从为什么抗病毒药物要长期吃?随意停了以后有什么后果?达到什么程度可以停药?为什么乙肝抗病毒药需要长期口服呢?有没有成瘾性呢?目前所有的口服乙肝抗病毒药物只能抑制乙肝病毒复制,并不能杀死乙肝病毒。乙肝病毒长期复制活跃,会破坏肝细胞引起肝脏的活动性炎症,严重者会引起肝硬化甚至肝癌。目前没有一种药物可以完全把乙肝病毒杀死清除,但抗病毒药物可以抑制乙肝病毒的复制,可以减轻肝脏炎症,使病情保持稳定。所以对于活动性乙肝积极应用抗病毒药物治疗是很有必要的。抗病毒药物不能杀死乙肝病毒,只能抑制它的复制,所以想要长期不让乙肝病毒出来搞破坏就要长期应用抗病毒药物。停了抗病毒药物,乙肝病毒就会再次复制活跃,进一步破坏肝脏细胞。抗乙肝病毒药物需要长期应用。抗乙肝药物本身没有任何成瘾性,长期需要吃是因为病情所需要而导致的。抗病毒药真的要吃一辈子吗?虽然世界卫生组织的建议是终身服药,不可自行停药。但是在2019年版我国《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不仅明确了用药方案。HBeAg阳性慢乙肝患者(大三阳)经口服抗病毒药物治疗,治疗1年若HBV-DNA低于检测下限、转氨酶恢复正常、HBeAg血清学转换后,再巩固治疗至少3年(每隔6个月复查1次)仍保持不变,可考虑停药,延长疗程可减少复发。对于大三阳患者使用口服药,需要在转小三阳后,其他各方面也保持正常的情况下,至少还要3年的时间才能考虑停药,这时停药仍然会有一部分人复发,因此延长治疗时间可以减少复发。HBeAg阴性慢乙肝患者建议HBsAg(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消失且HBV-DNA检测不到后停药随访。这句话表明对于小三阳病人除了乙肝病毒阴转、肝功能正常,还必须乙肝表面抗原阴转后才可以考虑停药,并且之后要定期复查,观察病情有无反复。乙肝引起的肝硬化或者肝癌患者而此类患者一旦吃上抗病毒药物,我们建议是不能停药的,只要经济条件允许,则需要长期治疗。这里说的长期,基本上是指终身用药。医生特别提醒:(1)能停药的概率比较低,所以不用频繁的检查乙肝五项,每隔2~3年查一次就行。(2)干扰素比核苷酸类似物达到长期不需要用药或者治愈的可能性稍高点,所以,年轻乙肝患者、没有肝硬化,如果条件允许可以试着选择。(3)核苷酸类似物首先选择副作用小、效果好、耐药率低的恩替卡韦或者替诺福韦。用药期间定期复查。
    杨爽 副主任医师 2022-07-05 16:58:34
  • 很多糖尿病的患者都在关注空腹血糖,却忽视了餐后血糖,餐后血糖超过11mmol/l,并发症的风险会增大。餐后血糖的定义。从吃第1口饭算起,两小时后的血糖,正常餐后两小时血糖小于7.8mmol/l,糖尿病患者餐后血糖控制在8~10毫摩尔每升,不要超过11毫摩尔每升。餐后血糖高怎么办?1.饮食注意少吃多餐,吃七分饱,可以用粗粮代替细粮,减少升糖指数高的食物,尽量多吃青菜,可以增加饱腹感减少主粮的摄入。2.餐后运动餐后有氧运动,快走、慢跑,轻微出汗的运动强度为宜,餐后30分钟可以开始,有助于降低餐后血糖。通过饮食运动,血糖仍然高的情况下,可以加用药物降糖。1.a葡萄糖甘梅抑制剂,伏格列波糖、阿卡波糖,抑制碳水化合物的吸收,较少糖分的摄入,可以降低餐后血糖,注意第1口饭嚼碎同服。2.格列奈类,包括瑞格列奈、那格列奈,非磺脲类胰岛素促泌剂,刺激胰岛素分泌,降低餐时血糖,在餐前15分钟左右服用。3.短效胰岛素,使用短效胰岛素餐前皮下注射,起效快,可以降低餐后血糖,如果不进食不能够注射胰岛素。餐后血糖高的危害。餐后血糖高也会导致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1.餐后血糖高增加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视网膜内皮功能下降,血管反应性增加。早期表现为视物模糊,后期严重情况下导致视网膜脱离、出血,造成失明。2.餐后高血糖可以增加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促进血管内积氧化应激和损害内皮功能,增加心血管风险,可导致冠心病、心肌梗死、脑梗死。空腹血糖高和餐后血糖高谁的危害更大空腹血糖受饮食、外界刺激等偶然因素比较小,空腹血糖高是激素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抵抗。餐后血糖高是受进食食物的种类、量的多少、胃肠道消化吸收影响比较大。餐后血糖高提示胰岛细胞在受到饮食刺激后,额外分泌的胰岛素不足或胰岛素抵抗。餐后血糖常常随着空腹血糖的升高而水涨船高,当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都升高时,把空腹血糖降下来,餐后血糖会更容易得到控制。当糖化血红蛋白水平<7.3%时,餐后血糖对于平均血糖的影响要大于空腹血糖;当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在7.3%~8.4%之间时,空腹血糖与餐后血糖对于平均血糖的影响是旗鼓相当的;而一旦糖化血红蛋白水平>8.5%时,空腹血糖对于平均血糖的影响则会大于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还不太高的时候,餐后血糖的危害可能更大;而随着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不断升高,空腹血糖的危害会不断增大。
    杨爽 副主任医师 2022-07-02 10:54:28
1 2 3 4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