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括血清碱性磷酸酶、骨钙素、骨源性碱性磷酸酶、I
型前胶原C端肽(P1CP)和N端肽(P1NP)。②骨吸收指标包括晨空腹2小时尿钙/肌酐比值、尿吡啶啉和脱氧吡啶啉、尿I
型胶原交联C-末端肽和N端肽、血清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及I
型胶原交联C-末端肽(CTX),I
型胶原交联N-末端肽(NTX)等。③国际骨质疏松基金会(IOF)推荐首進I
型原胶原N-端前肽和血清I
型胶原交联C-末端肽这两项指标。④低骨密度并高骨转换率提示骨折风险明显増加。⑤骨转换指标可作为敏感的疗效观察指标,一般治疗后3个月即可见明显变化。 (二)诊断和鉴别诊断 骨质疏松性骨折的诊断应结合患者的年龄、性别、绝经史、脆性骨折史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