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下述情况中应小心使用本品:止血障碍、肝肾功能不全患者,有消化道溃疡史,或有出血倾向的器官损伤史,近期出血性脑卒中,难以控制的严重高血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近期接受神经或眼科手术和蛛网膜下腔/硬膜外麻醉(见【注意事项】)。
与所有抗凝药合用时,可能发生出血(见不良反应)。如果发生出血,应立即查明出血原因并给予适当干预。
在老年患者特别是>80岁的患者,未发现预防剂量的低分子肝素引起出血事件增加,而治疗剂量时则可引起出血并发症。建议密切观察。
肾功能不全患者:
在应用低分子肝素治疗前,需评估肾功能,特别是75岁及以上老年人,主要利用Cockcroft公式以及近期测定的体重确定肌酐清除率(Clcr)评估。
男性患者:Clcr=(140-年龄)×体重/(0.814×血清肌酐),此处年龄单位为“岁”,体重为kg,血清肌酐为μmol/l.对于女性患者,需将此公式结果乘以0.85。当血清肌酐单位为mg/ml时,此数值需乘以8.8。
在肾功能损害的患者,用低分子肝素的暴露量增加导致出血危险性增大,所以在严重肾功能不全患者(肌酐清除率约为30ml/min)需调整用药剂量,推荐剂量:预防:每日一次2000 AxaIU;治疗剂量:每日一次100 AxaIU/kg。
中度及轻度肾功能不全患者,建议治疗时严密监测。
肝功能不全患者:应给予特别注意。
低体重患者(女性<45kg,男性<57kg)应用预防剂量的低分子肝素时的暴露量增加,导致出血危险性增大,应严密监测。
实验室检查
- 血小板监测
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HIT)
治疗期间存在出现严重的,有时为血栓性,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主要报道为普通肝素,低分子量肝素较少见)的风险,此主要为免疫源性,称为II型HIT。
由于存在血小板减少风险,无论因何适应症使用或使用何种剂量,都应进行血小板计数监测。需在给药前或初始治疗后24小时内进行血小板计数,并在治疗期间一周监测两次。
当血小板计数小于100 000/mm3和/或在两次连续计数间血小板下降达30%-50%,则应怀疑为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主要发生在肝素治疗5-21天(约在治疗10天后为发生高峰期)。
如果既往有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病史,则可能会较早发生,也有在治疗21天后发生的少数报道。因此开始治疗前,需详细系统地询问患者相关病史。而且,当再次使用肝素时,复发血小板减少症的风险可能持续几年甚至长期。
在所有病例中,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生是一个紧急情况,需要专家的建议。
血小板计数明显的下降(基线值的30%-50%)是一个警告,即使之前血小板计数达到临界水平。
如果观察到血小板计数的下降,则需对所有病例进行检查:
1)立即证实血小板计数,
2)如果证实血小板数下降,甚至血小板下降有所增加,在没有其他明确原因存在时,应中止肝素治疗。
为了在体外进行血小板聚集率检测以及免疫检查,利用柠檬酸盐试管采集样本。但是,在此情况下,立即采取的措施并不是基于体外血小板聚集率或免疫检查结果,因为只有一些特殊实验室才能常规做这些检查,而且最理想也是在几小时后取得结果。然而,这些检查对于辅助诊断并发症是必需的,因为如果继续肝素治疗,血栓风险会很高。
3) 预防和治疗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相关的血栓并发症。
如果继续抗凝治疗是必须的,则需将肝素替换为其他类别的抗凝药物,如达那肝素钠或水蛭素,但无论治疗还是预防的剂量均需个体化。
肝素替换为口服抗凝药
临床观察和实验室检查将加强口服抗凝药疗效的监测。
由于口服抗凝治疗达到最佳疗效前有段间隔期,因此肝素治疗应继续按固定剂量治疗,目的是在两次连续检查期间,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值保持在预期的治疗范围。
- 抗Xa因子活性的监测
由于很多临床研究显示,根据体重调整低分子肝素剂量,其疗效在实验室并没有特别的监测,用于低分子肝素治疗有效性评价的实验室检查尚未建立。但是,实验室检查,如抗Xa因子活性的监测,也许在某些临床存在用药过量危险时,对于出血风险的管理有一定的作用。
这些情况主要发生在低分子肝素用于治疗时以下患者的给药:在临床实验期间的抗Xa-活性测定的平均值是利用荧光法测定(酰胺分解法)测定的。
-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
一些低分子肝素中度增加aPTT,由于未建立临床相关性,采用该检测进行治疗效果监测是没有意义的。
以下情况需进行治疗监测:
1)肝功能不全
2)胃肠道溃疡史或任何其它器官可能出血的损伤
3)脉络视网膜血管疾病
4)大脑或脊髓手术后
5)腰椎穿刺:主要是考虑可能有脊髓出血风险,因此尽可能延期
6)与影响凝血的药物合用(见【药物相互作用】)
在所有病例中,都应严格遵守医嘱
特殊警告:禁止肌内给药
远离儿童放置
由于生产过程、分子量、抗Xa活性及剂量等不同,不同的低分子肝素不可互相替代使用。
应特别注意并遵守相应产品的使用方法。当有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病史的患者使用本品时,应特别小心。
• 出血风险
必须遵循推荐用药方法(治疗剂量和治疗疗程)。未完全遵循这些建议将有可能导致出血,特别是在具有高风险的患者中(老年人,伴肾功能衰竭患者,等)。
曾有报道以下的严重出血事件:-老年受试者,特别是存在由于年龄相关的肾功能损伤。
-肾功能衰竭患者
-体重低于40kg。
-治疗时间超过了推荐的平均10天疗程。
-没有遵循推荐的用药方法(特别是治疗时期及在治疗时没有根据体重进行剂量调整)
-与增加出血风险的药物合并用药(见【药物相互作用】)
需对老年患者和(或)合并有肾功能衰竭患者以及治疗期延长超过10天的患者进行严密监测。
检测药物蓄积时,需在某些情况下测定抗Xa活性。
• 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风险(HIT):
应用低分子肝素治疗(治疗剂量或预防剂量)患者出现以下血栓并发症时:
-所治疗的血栓加重
-静脉炎
-肺栓塞
-下肢急性缺血
-或心肌梗死或缺血性脑卒中
应怀疑出现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并紧急检查血小板计数
• 蛛网膜下腔/硬膜外麻醉:
与其它抗凝剂相同,在蛛网膜下腔/硬膜外麻醉中,同时使用低分子肝素,有椎管内血肿导致长期或永久性瘫痪的报导。当使用本品剂量低于每日一次4000 AxaIU时,以上事件非常罕见。当术后保留硬膜外导管时,可能增大出现上述症状的危险。须进行神经学监测。外伤或反复穿刺也可增加以上事件的发生。应于使用低分子肝素每日剂量低于4000 IU, 10-12小时后或较高剂量(100 Axa IU/kg 每日两次或150 Axa IU/kg每日一次),24小时后拔除导管。
应于导管拔除2小时后再次给药。应加强警惕并进行神经学监测。如紧急诊断为神经性血肿,治疗应包括脊髓减压。
• 心脏瓣膜修复手术
在此类患者中没有足够的使用低分子肝素预防血栓形成的安全性及有效性研究资料。在此类患者中,不建议使用本品。
•冠脉血管成形术
在不稳定心绞痛,非Q波型心肌梗死以及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冠脉血管成形术期间为了将出血风险降到最低,应严格遵循推荐的依诺肝素注射液给药间隔。在冠脉血管成形术后血管穿刺部位的止血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使用了封堵器,可立即拔除鞘管。如果是人工压迫止血法,则需在最后一次皮下或静脉注射依诺肝素后6小时后拔除鞘管。如果持续进行依诺肝素治疗,则下一次给药应在鞘管拔除6至8小时以后。需观察穿刺部位有无出血和血肿迹象。
须在医师指导下使用本品
未向医师咨询不可擅自停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