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42条结果

  • CSEMS梗阻。4.4术后出血金属覆膜支架本身具有压迫止血的作用,但CSEMS与USEMS之间关于出血的研究显示无差异。一项大型回顾性研究共纳入602例接受内镜下金属覆膜支架植入的患者,并报道了他们的术后出血率为0.5%。4.5术后胰腺炎ERCP术后胰腺炎(PEP)是经ERCP放置胆道金属支架的常见严重不良事件。一项研究显示,插管困难是PEP发生率升高的因素。多项研究表明,USEMS和CSEMS在术后胰腺炎中没有显著差异。当金属覆膜支架横向放置在十二指肠乳头上时,其表面的膜可能遮挡胰管的开口,阻止胰液自由流动,在理论上增加了PEP的风险。在ERCP前后,直肠给予非甾体抗炎药可降低PEP发生的危险。总之
    赵刚 主任医师 2024-08-15 09:48:40
  • 远端胆道恶性梗阻(DMBO)是由肿瘤引起的胆道狭窄,可发生于胆管癌、壶腹癌、胆囊癌和胰腺癌,也可能发生于转移性疾病。与多种症状相关,如梗阻性黄疸、胆管炎、瘙痒、尿色深、大便颜色浅、疲劳和吸收不良。大多数DMBO患者早期诊断困难,往往在诊断时不能手术,而且使用放疗和化疗效果不佳。远端胆道恶性梗阻的姑息性治疗方法有多种,包括内镜下放置支架,经皮经肝胆道引流术,内镜下胆道消融术等。对于已经不能进行手术切除的DMBO患者,姑息性胆道引流在缓解临床症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和增加生存时间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ERCP胆道支架置入和引流是缓解远端胆道恶性梗阻的首选方法,与经皮经肝胆道引流等外部引流相比
    赵刚 主任医师 2024-08-08 10:18:00
  • 胆道感染按发病部位分为胆囊炎及不同部位的胆管炎,根据发病急缓和病程经过又可以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炎症。胆道感染主要是因胆道梗阻、胆汁淤滞造成,其中胆道结石是导致梗阻的最主要原因,反复引起感染又促进了结石的形成,从而更进一步加重了胆道梗阻;而各种急性胆道感染如急性胆囊炎和急性胆管炎临床症状严重,可导致多个脏器功能严重损害甚至衰竭,死亡率较高。1、病因和临床特点胆道感染是胆系结石、胆管肿瘤及其他胆道疾病最常见的并发症,正常情况下胆汁为无菌的体液,细菌侵入和胆道梗阻导致的胆汁淤滞是胆道感染发生的两个重要因素。胆道内的细菌直接或间接来自于肠道,以革兰染色阴性菌为主,阴性菌产生的酶可促进形成不溶性的
    赵刚 主任医师 2017-09-22 15:59:05
  • 治疗的急性胆囊炎或胆道梗阻的患者改行EUS-GBD治疗,其中14位为女性,平均年龄77.5±8.0岁,该项操作在19位患者身上取得成功(90.5%),平均操作的时间为19.5±5.1min,在并发症方面,未见早期不良事件的发生,晚期不良事件仅在3个患者身上发生,其中2个出现远端支架的移位,1个因支架堵塞出现胆囊炎复发,17位患者在成功行EUS-GBD治疗后的平均7天(2-20天)内拔除PTGBD,支架的平均放置时间为139天(8-664天)。2、超声内镜引导下透壁胆嚢引流术的优势:对于不能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的胆道梗阻患者来说,经典的治疗是行经皮肝或胆囊穿刺引流(PTGBD),其缓解梗阻
    赵刚 主任医师 2021-07-10 13:45:17
  • 通过一个病例分析来看看是怎么回事……病例:男性,美籍华人,61岁,胆囊结石病史10年,偶尔腹胀,进食尤其是肉类食物明显,此次回国,突发腹疼、发热,尿色发红,持续高热(39°C~40°C),大汗淋漓,急诊入住国际医院,急诊磁共振检查,胆总管不扩张,胆囊略微增大,因为急性发病,急会诊,考虑是急性胆道梗阻,急诊做ERCP取出2枚黑色3~4毫米的结石。术后病人疼痛缓解,晨起下地活动,尿色变淡,血压正常。病情分析:1.为什么发病那么急?因为胆总管结石是继发胆囊结石脱落到胆总管,病人的胆总管不扩张,对急性的胆道梗阻不能起有效缓冲作用,而且胆囊颈管细长,也不能有效发挥胆囊的压力缓冲作用,所以病人疼痛明显
    杨玉龙 主任医师 2020-03-15 06:30:58
  • 胆道支架植入在临床上已经用于治疗良恶性胆道梗阻,尤其在治疗恶性胆道梗阻方面的作用不可取代。无论支架的种类或支架植入方式,胆道支架植入术对胆道引流减压解除黄疽的疗效十分肯定。胆道支架植入术后胆道感染为支架植入术后早期并发症,其发生率较高,文献报道在1.9%-12%,部分患者因严重胆道感染而病情急剧恶化导致死亡。其中急性胆管炎的病死率高达10%,死因大多是感染性休克以及多脏器衰竭。术后胆道感染已经成为胆道支架植入术后比较棘手的并发症。1、诊断标准胆道感染的金标准为胆汁细菌培养阳性。术后胆道感染是指术后30天内出现白细胞计数增高、发热、胆汁细菌培养阳性及黄疽加重或上腹部疼痛。2、发病机制胆道感染
    赵刚 主任医师 2017-10-14 08:23:30
  • ,称为外科性黄疸。简而言之,外科性黄疸一定是由于梗阻所导致的,多需要外科手术,而梗阻并不一定导致外科性黄疸。下面将临床常见的导致外科性黄疸的疾病做一简介。肝内外胆管结石 胆石症是普外科常见的疾病,原发或继发于肝内外胆管的结石均可引起胆道梗阻,从而导致胆汁不能顺利通过胆管,逆行进入肝脏,引起黄疸。此类疾病是临床上的常见病,一旦明确诊断,多需要手术治疗解除梗阻,祛除病因方可。目前常根据病人的一般情况、结石的大小、数量、所在位置选择不同的术式,主要的术式有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良恶性肿瘤 胆囊癌、胆管癌、胰头癌、壶腹周围癌等恶性肿瘤、胆道的良性肿瘤等均可侵犯胆管
    施宝民 主任医师 2021-08-21 19:55:39
  • 胆源性胰腺炎(acute biliary pancreatitis):胆道疾病诱发的胰腺炎,其中最常见的就是胆石症诱发,因此也有称作“胆石性胰腺炎”的。 胆源性胰腺炎的发病机制,可以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1 胆石由胆总管向十二指肠排出过程中,引起胆胰管闭塞;2 胆泥引起胆管胰管闭塞;3 自然排石后十二指肠乳头的水肿。 胆源性胰腺炎的治疗,可见下图,简单通俗点说,就是先把胆源性胰腺炎从急性胰腺炎的队伍里找出来,评估有没有胆管炎、胆道梗阻等需要紧急处理的胆道并发症,要是有,就尽快处理,要是没有,就再把他们放回到胰腺炎队列里。等到胰腺炎病情稳定以后,再把他们从胰腺炎里拉出来,处理胆囊结石
    孟凡斌 副主任医师 2024-07-07 09:28:01
  • 外科医生当机立断,决定紧急手术解除梗阻,抢救患者生命,在告知患者家属病情并取得同意后,立即行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胆道镜取石术(LCBDE)。术后患者病情转归良好,痊愈后出院。急性重症胆管炎十分凶险,如果不早期手术干预,很可能会危及生命。胆石症患者应警惕进展为重症胆管炎。胆管炎多是在胆道梗阻的基础上发展而来,最常见病因是胆道结石。正所谓“流水不腐,户枢不蠹”,结石导致梗阻,胆汁引流不畅,继发细菌感染。典型临床表现是腹痛、寒战高热和黄疸,称为Charcot三联征,而在此基础上并发休克、神经系统症状则称为Reynold五联征,可诊断为急性重症胆管炎。因此清除胆道结石是防治重症胆管炎的重要环节。胆结石的形成是
    施宝民 主任医师 2021-06-14 11:18:04
  • 腺苷甲硫氨酸(SAMe)等药物。讨论:有文献报道,LC术后非胆管损伤性黄疸的发生率约0.56%。可再分为外科性黄疸和内科性黄疸两种。外科性黄疸主要为术后胆管内结石残留所引起肝外胆汁淤积,内科性黄疸的原因较为复杂,最多见的是肝内胆汁淤积性黄疸,其发生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肝细胞摄取、转运和排泄胆红素障碍,导致血中胆盐、胆红素升高,临床表现与肝外胆汁淤积性黄疸酷似,但其胆道无明显阻塞。判断非胆管损伤性黄疸类型:首先确立胆汁淤积性黄疸的诊断。根据皮肤巩膜黄染、大便颜色,以及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明显增高,ALT、ALP、GGT升高,尿胆红素阳性,尿胆原阴性等,可初步明确存在胆汁淤积性黄疸。其次,区分肝内
    赵刚 主任医师 2019-10-26 09:33:29
1 2 3 4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