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成大便失禁的原因很多,主要分为器质性和功能性原因器质性原因包括肛门直肠畸形、直肠脱垂、外伤或炎症导致的括约肌损伤、神经系统发育缺陷(脊髓脊膜膨出、脊髓栓系)或获得性神经系统损伤(格林巴利综合症、脊柱肿瘤结核)这部分疾病首先需要针对原发病进行治疗 而更为常见的病因是功能性疾病,主要包括与便秘相关的储留性大便失禁和非储留性大便失禁与便秘相关的储留性大便失禁是...
1989年,首个获得美国药监局批准的肉毒毒素产品上市,用于治疗成人斜视和眼肌痉挛之后应用范围不断扩大2002年,获得美国药监局批准用于中重度皱眉纹,开始在美容界得到广泛应用1997年,Langer首次将肉毒素注射到肛门括约肌中,以减轻巨结肠患者拖出术后的梗阻症状从那时起,它的使用扩展到患有其他排便障碍的儿童,包括功能性便秘、内肛门括约肌失弛缓症、结肠运动障碍...
肠易激综合征的罗马IV诊断标准:1 腹部疼痛至少每月4次,伴有以下1项或多项: ①与排便有关 ②排便频率改变 ③粪便性状改变2 在有腹痛和便秘的患儿中,便秘缓解后腹痛无减轻(疼痛随便秘减轻而缓解的属于功能性便秘)3 经适度评估,症状不能用其他疾病情况来解释诊断前至少2个月符合以上标准罗马IV基于大便性状将肠易激综合征分为便秘型、腹泻型、混合型、不定型四型罗马...
我们近日就接诊了一位来自延安的4岁女孩,孩子3天前因为“腹痛、呕吐”在当地就诊,行腹部平片、腹部B超、腹部CT等检查,CT回报中上腹部可见扩张肠管,其余未见明显异常,当地医院予以保守治疗,患者有排气排便,腹部不胀,但阵发性腹痛症状无缓解,伴有呕吐,呕吐物含有胆汁我们接诊患儿以后,再次行腹部平片检查,与之前在当地医院拍摄的两张腹部平片相比,中上腹部有“固定的扩...
其中一例患儿,男,14岁,以反复呕吐2年来我院就诊,之前曾在专科医院反复就诊,并行腹部B超、CT、动态脑电图、胃镜等检查,诊断为“慢性浅表性胃炎”,并一直按胃炎予以治疗,但治疗效果不佳,仍反复出现胆汁性呕吐,2年来患儿体重不增另一例患儿,男,12岁,以“反复呕吐4月”来我院就诊,之前曾在多个三甲医院就诊,并行腹部B超、CT、动态脑电图、胃镜等检查,也诊断为“...
急性非特异性或原发性肠系膜淋巴结炎,表现类似阑尾炎或肠套叠因此,有很多早期的阑尾炎或者肠套叠被误诊为“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虽然现在大量使用高质量的影像学研究更好地描述了肠系膜淋巴结炎的特征,但其自然病程还没有明确在大多数肠系膜淋巴结炎的病例中,潜在的病毒感染性终末期回肠炎被认为是病因而且,目前许多医生认为肠系膜淋巴结炎不是一种疾病,而是一种现象,其症状无法解...
直肠脱垂是指排便过程中近端的直肠壁全层或者粘膜层突出到远端肠腔、肛管或者肛门外,引起排便困难直肠粘膜脱垂、直肠脱垂、直肠套叠是同一种疾病的不同病理阶段更多见于女孩直肠脱垂与便秘之间互为因果,至于“先有蛋还是先有鸡”尚不清楚总之,长期便秘,腹压的增加可使盆底肌及结缔组织松弛,固定直肠的作用减弱,可引起直肠脱垂;直肠脱垂造成出口梗阻、排便困难,使便秘进一步加重直...
盆底痉挛综合征属于出口梗阻性便秘,是指在排便过程中不能像正常人那样松弛外括约肌及耻骨直肠肌,而出现反常收缩,导致排便困难,也可称为肛门痉挛盆底肌痉挛综合征的特征性临床表现是排便非常困难,且伴有明显的疼痛,排便不尽,会阴坠胀感直肠指诊可触及盆底肌显著肥大,并可导致肛管狭窄,手指通过疼痛明显,张力很高,这种狭窄感比肛门内括约肌失迟缓更加明显鉴别依赖排粪造影、肛门...
肛门内括约肌失迟缓症是由于排便过程中内括约肌不能松弛导致粪便储留于直肠,直肠顺应性增高,收缩力下降,可出现继发性巨结肠有研究报道,慢性便秘患儿中,1/3的患者存在内括约肌失迟缓我们之前的科普文献中讲到,大便干燥导致排便疼痛,排便疼痛导致产生克制排便的行为,克制排便导致大便储留,大便进一步干燥,这是一个恶性循环如果长期持续下去,将使内括约肌长期处于收缩状态,也...
慢传输型便秘是一种特殊类型的顽固性便秘,也叫结肠无力,主要表现为全部或部分结肠传输功能障碍,结肠传输时间明显延长 慢传输型便秘患者与普通功能性便秘患者临床表现与许多不同之处,普通功能性便秘患儿的大便常常为干硬的粪块,排便疼痛及腹痛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慢传输型患者;而慢传输型患者的粪便常常并不十分干硬,只是粘稠,腹部有时可触及粪块,腹痛较少见,但污粪及便失禁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