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述不良反应与本品有关:
报告最频繁发生的不良反应是高钙血症(治疗4周后约为35%)。
发生率较低的不良反应包括:头痛、恶心、呕吐、便秘、下腹疼痛性痉挛、瘙痒、结膜炎、激动、肢端疼痛、恐惧、尿频、失眠、SGOT和/或SGPT升高、碱性磷酸酶升高、高钙血症、高镁血症、高磷酸盐血症、淋巴细胞增多、血细胞比容升高、中性白细胞增多、血红蛋白升高。 总的说来,本品的不良反应与维生素D过量摄取发生的反应相似。维生素D中毒和高钙血症的早期和晚期征象和症状如下:
a.早期:虚弱、头痛、嗜睡、恶心、心律失常、焦渴、呕吐、口干、便秘、肌肉酸痛、骨痛、金属味觉、厌食、腹痛、上腹部不适。
b.晚期:多尿、烦渴、厌食、体重减轻、夜尿、(钙化性)结膜炎、胰腺炎、畏光、鼻溢、瘙痒、高热、性欲减退、BUN升高、蛋白尿、高胆固醇血症、SGOT及SGPT升高、异位钙沉着、肾钙质沉着、高血压、心律失常、肌骨骼营养不良、感觉障碍、脱水、情感淡漠、尿道感染和罕有的严重精神失常。
临床试验中的药物不良反应
由于临床试验是在极特殊的条件下实施的,因此,在临床试验中观察到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可能无法反映出临床实践中的发生率,且不应将其与另一种药物在临床试验中的发生率进行比较。从临床试验中获取的药物不良反应相关信息,有助于鉴别药物相关的不良事件,并估算其发生率。
本品在20例正接受持续性血液透析治疗慢性肾病的患者上进行研究(见临床试验研究I),这项开放性研究中未设立对照组,每例患者均作为其自身对照。对患者给予本品每周3次,透析后给药,治疗期为4至8周。根据血清总钙量应答结果,对各患者进行剂量调整。
异常的血液学和临床化学结果
报告最频率发生的不良反应是高钙血症(在治疗第4周后约为35%)。
上市后的药物不良反应
已报告有罕见的超敏反应病例(包括过敏反应),偶发注射部位轻度疼痛和局部发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