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请 登录 | 注册

注射用帕米膦酸二钠

的介绍
本品用于肿瘤引起的高钙血症;乳腺癌溶骨性骨转移和多发性骨髓瘤骨质溶解。

相关标签: 多发性骨髓瘤 环磷酰胺 卡培他滨 甲氨蝶呤 氟尿嘧啶 曾海 胸腺五肽 呋塞米 阿那曲唑 槐耳颗粒

专家解读
医生头像

曾海

主任医师

适应症:

乳腺癌、多发性骨髓瘤

疗效:

用于肿瘤引起的高钙血症,乳腺癌溶骨性骨转移和多发性骨髓瘤骨质溶解疗效一般 详情

安全性:

不良反应较多

使用便捷性:

稀释并缓慢滴注

禁忌
本品禁用于:已知对本品、其它二膦酸盐或本品任何组份过敏者;孕妇;哺乳期妇女
不良反应
本品的不良反应多为轻度和一过性的。 最常见不良反应是无症状性低钙血症和发热(体温升高1-2℃),通常发生在滴注后最初48小时内。发热一般不需处理而自行消退。 频度的定义:非常常见;≥1/10;常见:≥1/100到<1/10;不常见:≥1/1000到<1/100;少见:≥1/10000到<1/1000;非常少见:<1/10000。
全身症状 非常常见:发热和类流感症状(接近9%),有时合并全身不适、寒战、疲劳及面部发红。 常见:注射部位的反应:疼痛、红肿、硬结、静脉炎、血栓性静脉炎。
肌肉骨骼系统 常见:暂时性骨痛、关节痛、肌痛、全身痛。 不常见:肌痉挛。
胃肠道 常见;恶心、呕吐、厌食、腹痛、腹泻、便秘、胃炎。 不常见:消化不良。
中枢神经系统 常见:有症状的低钙血症(周围神经感觉异常、抽搐)、头痛、失眠、嗜睡。 不常见;癫痫发作、易激惹、头晕、昏睡。 非常少见:意识障碍、幻觉。
血液系统 常见:贫血、血小板减少症、淋巴细胞减少。 非常少见:白细胞减少。
免疫系统 不常见;变态反应包括过敏反应,支气管痉挛/呼吸困难,血管神经性水肿。 非常少见:过敏性休克。
心血管系统 常见:高血压。 不常见:低血压。 非常少见:左心室衰竭(呼吸困难、肺水肿),摄入液量过多所致充血性心力衰竭(水肿)。
肾脏系统 不常见:急性肾功能衰竭。 少见: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症包括塌陷变异、肾病综合征。 非常少见:原有肾脏疾病进一步加重、血尿。
皮肤 常见:皮疹。 不常见:瘙痒。
传染病和感染 非常少见:单纯疱疹和带状疱疹复发。
生化改变 非常常见:低钙血症、低磷血症。 常见:低钾血症、低镁血症、血清肌酐升高。 不常见:肝功能检查异常、血清尿素升高。 非常少见:高钾血症、高钠血症。
特殊感觉系统: 常见:结膜炎。 不常见:葡萄膜炎(虹膜炎、虹膜睫状体炎)。 非常少见:巩膜炎、巩膜外层炎、黄视症。 上述一些不良反应可能与原发病有关。 心房颤动:在一项比较唑来膦酸(4mg)与帕米膦酸二钠(90mg)的有效性的临床试验中,发现帕米膦酸二钠组的不良事件:心房颤动的发生率(12/556,2.2%)高于唑来膦酸组(3/563,0.5%)。在少数其他双磷酸盐类药物的试验中也报告有心房颤动发生率较高的例子。在这些独立的研究中,双磷酸盐类药物(包括帕米膦酸二钠)引起心房颤动发生率升高的机理尚不清楚。
上市后: 本品上市后的使用过程中报告有以下不良反应。由于这些报告来自人数不确定的人群,且属于混杂因子,因此不可能可靠地评价这些事件的发生率或者建立与药物暴露量的因果关系。 接受包括双膦酸盐在内治疗的癌症患者曾有报道出现下颌骨坏死,但很多这类患者亦同时接受化疗和皮质激素治疗。此类病例大部分伴有牙科操作,如拔牙术。很多病例既往亦有包括骨髓炎在内的局部感染症状。 下颌骨坏死伴有多重危险因素,如癌症、接受化疗或皮质激素,合并症(如贫血,凝血功能障碍,感染,既往牙科疾病),在接受双膦酸盐治疗前应考虑进行牙科检查。 资料表明更多的下颌骨坏死发生率与肿瘤类型有关(晚期乳腺癌,多发性骨髓瘤)。 接受治疗的患者应尽可能避免损伤性牙科操作。对于正在接受双膦酸盐治疗且已出现下颌骨坏死的患者,牙科手术可加重病情。对于需要接受牙科操作的患者,目前尚无资料支持停止双膦酸盐治疗可降低下颌骨坏死的风险。临床医生应根据患者个体利益风险评估进行处理。 在服用二膦酸盐期间,出现严重的偶发性的骨及关节和/或肌肉痛已有报道,然而这种报道是罕见的,这类药物包括阿可达,从服用药物开始,症状出现的时间从1天到几个月不等,多数病人停药后,症状得到缓解,当再次服用该药或其他的二膦酸盐药物时症状会再次出现。 有非常罕见的眼眶炎报道。
主治功能
肿瘤引起的高钙血症 -乳腺癌溶骨性骨转移和多发性骨髓瘤骨质溶解 根据影像学标准,帕米膦酸二钠可延缓骨溶解性病变的发展,对相关合并症(如骨折,死亡率)没有影响。
用法用量
遵医嘱。
注意事项
遵医嘱。
免费就医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