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请 登录 | 注册

利福平胶丸

的介绍
用于各种结核病的初治与复治,包括结核性脑膜炎的治疗。并能减少结核杆菌耐药性的产生。

相关标签: 利福平 桉柠蒎肠溶软胶囊 桂灵丸 盐酸乙胺丁醇片 大蒜素胶囊 异烟肼片 乙胺吡嗪利福异烟片(Ⅱ) 盐酸氨溴索胶囊 利福喷丁胶囊 丙硫异烟胺肠溶片

专家解读
医生头像

宫雪

医师

适应症:

肺结核、结核性脑炎

疗效:

本品为抗结核一线用药,疗效可靠,但容易耐药。 详情

安全性:

肝毒性为本品的主要不良反应,发生率约1%;少数患者可出现厌食、恶心、呕吐、上腹部不适、腹泻等肠道反应。

使用便捷性:

本品为滴丸,口服方便,便携性好。

禁忌
1.对本品或利福霉素类抗菌药过敏者禁用。
2.严重肝功能不全、胆道阻塞患者禁用。
3.3个月以内孕妇禁用。
4.婴幼儿禁用。
不良反应
1.口服本品后可出现厌食、恶心、呕吐、上腹部不适、腹泻等肠道反应,发生率1.7%-4.0%,但均能耐受。
2.肝毒性为本品的主要不良反应,发生率约1%。在疗程最初数周内,少数患者可出现血清氨基转移酶升高、肝肿大和黄疸,大多为无症状的血清氨基转移酶一过性升高,在疗程中可自行恢复,老年人、酗酒者、营养不良、原有肝病或其他因素造成肝功能异常者较易发生。
3.大剂量间歇疗法后偶可出现“流感样症候群”表现为畏寒、寒战、发热、不适、呼吸困难,头昏、嗜睡及肌肉疼痛等,发生频率与剂量大小及间歇时间有明显关系。偶可发生急性溶血或肾衰竭,目前认为其产生机制属过敏反应。
4.少数病例有大小便、唾液、痰液、泪液等可呈橘红色反应、偶见白细胞减少、凝血酶原时间缩短、头痛、眩晕、视力障碍等
主治功能
本品用于各种结核病的初治与复治,包括结核性脑膜炎的治疗。并能减少结核杆菌耐药性的产生。
用法用量
1.口服本品后可出现厌食、恶心、呕吐、上腹部不适、腹泻等肠道反应,发生率1.7%-4.0%,但均能耐受。
2.肝毒性为本品的主要不良反应,发生率约1%。在疗程最初数周内,少数患者可出现血清氨基转移酶升高、肝肿大和黄疸,大多为无症状的血清氨基转移酶一过性升高,在疗程中可自行恢复,老年人、酗酒者、营养不良、原有肝病或其他因素造成肝功能异常者较易发生。
3.大剂量间歇疗法后偶可出现“流感样症候群”表现为畏寒、寒战、发热、不适、呼吸困难,头昏、嗜睡及肌肉疼痛等,发生频率与剂量大小及间歇时间有明显关系。偶可发生急性溶血或肾衰竭,目前认为其产生机制属过敏反应。
4.少数病例有大小便、唾液、痰液、泪液等可呈橘红色反应、偶见白细胞减少、凝血酶原时间缩短、头痛、眩晕、视力障碍等。
注意事项
1.酒精中毒、肝功能损害者慎用。 
2.对诊断的干扰可引起直接抗球蛋白试验(Coombs试验)阳性;干扰血清叶酸浓度测定和血清维生素B12浓度测定结果;可使磺溴酞钠试验滞留出现假阳性;可干扰利用分光光度计或颜色改变而进行的各项尿液分析试验的结果;可使血液尿素氮、血清碱性磷酸酶、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血清胆红素及血清尿酸浓度测定结果增高。 
3.利福平可致肝功能不全,在原有肝病患者或本品与其他肝毒性药物同服时有伴发黄疸死亡病例的报道、因此原有肝病患者,仅在有明确指征情况下方可慎用、治疗开始前、治疗中严密观察肝功能变化,肝损害一旦出现,立即停药。 
4.高胆红素血症系肝细胞性和胆汁潴留的混合型、轻症患者用药中自行消退、重者需停药观察、血胆红素升高也可能是利福平与胆红素竞争排泄的结果治疗初期2~3个月应严密监测肝功能变化。 
5.单用利福平治疗结核病或其他细菌性感染时病原菌可迅速产生耐药性,因此本品必须与其他药物合用。治疗可能需持续6个月-2年,甚至数年。 
6.利福平可能引起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并导致齿龈出血和感染、伤口愈合延迟等。此时应避免拔牙等手术,并注意口腔卫生、刷牙及剔牙昀需慎重,直至血象恢复正常。用药期间应定期检查周围血象。 
7.利福平应于餐前1小时或餐后2小时服用,清晨空腹一次服用吸收最好,因进食影响本品吸收。 
8.肝功能减退的患者常需减少剂量,每日剂量≤8mg/kg。 
9.肾功能减退者不需减量。在肾小球滤过率减低或无尿患者中利福平的血药浓度无显著改变。 
10.服药后尿、唾液、汗液等排泄物均可显橘红色。间质性肾炎的可能。
免费就医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