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对诊断的干扰:长期或大剂量应用钙剂可致血清磷浓度降低。
2).慢性腹泻或胃肠道吸收功能障碍者慎用(钙的吸收较差,而肠道排钙增多,此时对钙剂的需用量增加)。
3).慢性肾功能不全慎用(肾脏对钙排泄减少,注意高血钙症)。
4).心室颤动者慎用。
5).长期大量用药应定期测血清钙浓度、尿钙排泄量;血清钾、镁、磷浓度;血压及心电图。
6).服用洋地黄类药物期间慎用。
7).治疗低钙血症前,应先控制血清磷的浓度,并定期复查血钙等有关指标;除非遵医嘱,避免同时应用钙、磷和维生素D制剂。血液透析时可用碳酸铝或氢氧化铝凝胶控制血磷浓度,维生素D疗程中磷的吸收增多,铝制剂的用量可以酌增。
8).由于个体差异,维生素D用量应根据临床反应调整。
9).维生素D对诊断的干扰:是维生素D可促使血清磷酸酶浓度降低,血清钙、胆固醇、磷酸盐和镁的浓度可能升高,尿液内钙和磷酸盐的浓度已增高。
10).下列情况慎用维生素D:动脉硬化、心功能不全、高胆固醇血症、高磷血症(可引起钙质转移);对维生素D高度敏感及肾功能不全(肾性佝偻病患者维生素D的需用量减少,婴儿可因此引起的特发性高钙血症);非肾脏病用维生素D治疗时,如患者用维生素D异常敏感,也可产生肾脏毒性。
11).服用含维生素D制剂疗程中应注意检查:血清尿素氮、肌酐和肌酐清除率、血清碱性磷酸酶、血磷、24小时尿钙、尿钙与肌酐的比值、血钙(用治疗量维生素D是时应定期监测,维持血钙浓度2.00~2.50mmol/L)、以及骨X线检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