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心梗很重要,但要力求精确诊治!
2021年12月01日 7932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心脑血管发病原理其实是相同的,都是动脉硬化形成隆起的脂质斑块,日积月累斑块越来越大,一旦斑块破裂就会造成血流中断,或者虽没破裂但因血管狭窄血流瘀滞,加上血粘度增高容易形成血栓,二者都会造成相应器官如心脏、大脑血供中断,造成急性心梗、中风。心脑血管疾病危害大在于:发病率高,发病人数庞大,后果严重,常常导致死亡和残疾。我们从中国居民死亡疾病构成来看,心脑血管疾病,包括急性心梗、脑梗、脑溢血、外周动脉疾病等,占据了所有死亡比例的46%,超过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是我国慢病防控的主要对象,今天我们就谈谈急性心梗的及早发现。
所谓急性心梗就是心脏冠状动脉血管发生阻塞,导致相应心肌坏死,心脏部分失去泵血能力,严重者发生急性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恶性心律失常,甚至猝死!现在我们对急性心梗是有治疗办法,就是急诊冠脉介入治疗,打通阻塞血管,往往可以挽救生命,但是心肌梗死发作常常毫无征兆、猝不及防,病情变化快,甚至没有抢救机会就不行了,我们听过太多这样的名人、社会中坚人士猝死的新闻,每次都会引起广泛关注,大家都感到害怕,心梗能不能预测预防呢?
打仗毫无准备、仓促应战,当然必然失败,急性心梗来势凶猛,一旦发生,当然只能快速应对。现在全国都在进行胸痛中心建设,医院开设急性心梗救治绿色通道,就是争分夺秒打通患者阻塞血管,挽救生命。但是这种应对仍属于被动的无奈之举,再及时应对,已经造成心肌损害,无可挽回,只能尽力弥补,最好的办法是预防发作,防范于未然,也就是在急性心梗还没有发作之前,就及时察觉,并采取预防措施。那么如何做到及时发现呢?我觉得做到以下二点,发现心梗并不难。
一、寻找心梗发病前的任何征兆,顺藤摸瓜发现问题。应该说大部分心梗患者在发病之前还是有一些蛛丝马迹,比如一活动就胸痛发作,时间3-5分钟以上,位于胸前区、胸骨后,呈现绞痛、钝痛、刀割样疼痛,疼痛剧烈常不能耐受,有频死感,伴随出冷汗、脸色苍白、心悸、呼吸困难、上臂麻木等,出现这些情况就应该高度警惕;也有患者尤其是老人或糖尿病患者,胸痛不敏感,但出现活动后胸闷、气短、出汗、明显活动耐力下降,甚至黑朦、晕厥,或则梦中痛醒,出现上述情况就要高度警惕了,有可能这是心梗发作的前兆,要及时去医院排查。
二、抓住重点人员有的放矢做好预防工作。毕竟心梗发生不是一朝一夕就会发生的,动脉硬化及发展是长期不良生活方式导致的结果,是从量变到质变发展的过程,那些存在导致动脉硬化的风险因素人群,才是我们需要关注的重点人群。凡是有高血压、糖尿病、肥胖、抽烟、高血脂、久坐不活动、肥胖,及冠心病家族史的患者,男性大于55岁,女性大于65岁,都是冠心病高风险人群,无论有无没上述典型症状,或者仅仅有一些活动耐力的下降、胸闷、心慌等一些非特异性现象,都应该找机会,主动去医院做相关的排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