灸治痛经

2017年06月17日 10625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刘维忠:隔药隔姜灸神阙穴治疗原发性痛经
2017-06-16刘维忠王世彪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培训中心

本文摘自选自《中国中医药报》2017年5月
作者:刘维忠王世彪
编辑:韦娟
  
痛经是妇科临床最常见疾病之一,多见于未婚女青年,而且以原发性为多见,中医专家推荐用隔姜灸神阙治疗,效果显著。

刘维忠主任推荐药方:
敷药材料吴茱萸10克,肉桂5克,小茴香10克,乳香10克,没药10克。以上诸药共研细末装瓶备用。

灸用材料鲜生姜切成3毫米厚的薄片,用牙签扎十余个小孔。艾叶捣成艾绒,制作成中艾柱数个。

操作方法平卧,用碘伏给神阙穴进行消毒。取上敷药5克,填满神阙,上盖鲜生姜片,然后在鲜生姜片上放艾柱,用线香点燃艾柱进行施灸。当肚脐及周围灼热难忍时,可以拿起姜片片刻。一柱燃烧完后再换一柱,连续施灸5~7壮。若姜片变干变薄,可更换姜片。

治疗时间每个月经周期是一个疗程,必须完成3个疗程的治疗。第1个月经周期:月经来潮疼痛时开始治疗,1日1次,连续3天;第2、3个月经周期:于月经前3天开始治疗,1日1次,连续6天;

  甘肃省名中医、甘肃雀第二人民医院中医首席专家王世彪主任医师点评:
妇女凡在经期或行经前后(一周以内),出现周期性小腹疼痛为主症,伴有其他不适,影响生活和工作者称为痛经。以月经初潮后2-3年的青年妇女多见。有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痛经之分。原发性痛经是指生殖器官没有器质性病变的痛经。继发性痛经系指由于盆腔器质性疾病如子宮内膜异位症、盆腔炎或宮颈狭窄等所引起的痛经。痛经发生率33.1%,其中原发性痛经占53.2%,严重影响工者者占13.6%。中医认为痛经有虚、实之分。虚者多费之于气血肝肾之虚,实者多责之于气郁及寒、热、湿邪之侵。病位在冲任、胞宮,变化在气血。与经期及经期前后女性处于特殊生理状态有关。临行之际,多实。经净之时,多虚。临床实验结果表明,痛经患者的全血高切粘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电泳时间异常升高,血沉值降低。与正常月经期妇女的这些指标比较,差异显著。提示痛经患者血液流变性异常,提示患者体内存在“淤血”,说明痛经患者确实存在气血阻滯的病理现象。

本疗法属于针灸的间接灸之隔物(药)灸和隔姜灸,是隔药灸和隔姜灸的结合。敷药材料中,
吴茱萸:辛、苦、热,归肝、脾、胃、肾经,散寒止痛,温中止呕,助阳止泻。
肉桂:辛、甘、热,归脾、肾、心、肝经,补火助阳,散寒止痛,温经通脉。
小茴香:辛、温,归肝、肾、脾、胃经,散寒止痛,理气和中。
乳香:辛、苦、温,归肝、心、脾经,活血行气止痛,消肿生肌。
没药:苦、辛、平,归心、肝、脾经,活血止痛,消肿生肌。
诸药共用有温通经脉、行气活血、散寒止痛的作用。
灸用材料中,生姜为姜属植物姜的新鲜根茎。秋、冬二季采挖,除去须根及泥沙。有嫩生姜与老生姜,隔姜灸应用新鲜的老姜。鲜生姜辛、温。归肺、脾、胃经。功效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姜片的厚薄,宜根据部位和病证而定。一般而言,面部等较为敏感的部位,姜片可厚些;而急性或疼痛性病证,姜片可切得薄一些。艾绒是取晒干净艾叶碾碎成绒,拣去硬茎及叶柄,筛去灰屑。苦、辛、温。归肝、脾、肾经。《本草纲目》:“艾叶生则微苦太辛,熟则微辛太苦,生温熟热,纯阳也。可以取太阳真火,可以回垂绝元阳。服之则走三阴,而逐一切寒湿,转肃杀之气为融和。灸之则透诸经,而治百种病邪,起沉疴之人为康泰,其功亦大矣。老人丹田气弱,脐腹畏冷者,以熟艾入布袋兜其脐腹,妙不可言。寒湿脚气人亦宜以此夹入袜内。”

隔药隔姜灸可使患者感觉温暖舒适,易于接受和坚持治疗,而且对证施药与传统灸法结合,发挥药与灸双重疗效。该疗法可温经散寒、活血祛瘀止痛,发挥内病外治优势,不仅止痛快,而且远期疗效好。

注意事项
防止晕灸这是临床不多见的一种灸的不良反应,与晕针一样都是一种血管抑制性晕厥。它是由于强烈的刺灸等刺激,通过迷走神经反射,引起血管(尤其是周围肌肉的)扩张,外周血管阻力降低,回心血量减少,因而心脏的输出量减低,血压下降,导致暂时性、广泛性的脑血流量减少,而发为晕厥。发生的原因有体质原因、刺激原因、体位原因、环境原因。发作时临床表现轻者头晕,胸闷,恶心欲呕,肢体发软凉,摇晃不稳。重者突然意识丧失,昏仆在地,唇甲青紫,大汗淋漓,面色灰白,双眼上翻,二便失禁。若出现,立即停灸,仰卧,头低脚高位,保暖,给饮温开水或糖水。重者,若出现昏迷者可急按人中。如必要时,配合施行人工呼吸,注射强心剂及针刺水沟、涌泉等。治疗前做好思想工作,消除恐惧心理。

防止烫伤施灸时若患者感觉灼热时,可用镊子上下移动姜片,以减轻灼热感,防止烧伤。施灸的程度以灸至局部皮肤潮红不起泡为度,切勿烧伤。不小心造成烫伤时,轻者,烫伤油,紫草油等;重者,起水泡的可用一次性注射器将水吸出,涂烫伤油,紫草油等,局部用盐酸环丙沙星软膏防治感染。治疗时医生要专心施灸,掌握施灸部位温度,嘱患者不要随意变动体位。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