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荫华教授《AJCC第8版乳腺癌预后分期与精准医学前景》 (转载)
2018年08月01日 9727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美国癌症联合会(American Joint Committee on Cancer,AJCC)第8版癌症分期系统将于2018年1月1日在全球启动执行。乳腺癌分期系统立足于基础研究结论和大数据总结,首次建立了解剖学分期与预后分期理念,重申了解剖学原发肿瘤(T)、淋巴结(N)、转移灶(M)定义,并大幅度增加了非解剖学信息对预后进行评价的相关标准。在本期的名家教室中,刘荫华教授就第8版癌症分期系统中乳腺癌分期的更新内容为大家做了解读与介绍,同时,他还就乳腺癌精准医学中的基因检测现状做了病例讨论与分析。欢迎观看完整视频!
同时,小梯也为您摘录了刘荫华教授团队撰写并发表的专家解读内容,供您参考!
专家简介
刘荫华 教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乳腺中心主任,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常委、乳腺外科学组组长。
一、AJCC 第8 版乳腺癌分期系统重点更新
AJCC 第8 版乳腺癌分期系统延续采用T、N、M为依据的解剖学分期原则,坚持解剖学信息是分期系统基础的观点,要求所有病人均应完成解剖学分期。同时,系统首次提出预后分期理念。并要求在美国对病人采用预后分期登记报告,缺少分期所需要的生物标记物报告为无法分期(unstaged)。传统解剖学分期仅适用于无法常规进行生物标志物检测的地区。
新增的预后分期信息包括:肿瘤组织学分级(histologic grade, G),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2,HER2)状态,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 PR)状态等生物标记物(biomarkers)以及Oncotype Dx®多基因检测复发风险评分(MultiGene Panel- Oncotype Dx® Recurrence Score)。
AJCC 第8 版乳腺癌分期系统由解剖学分期与预后分期共同组成。优先推荐选择预后分期对肿瘤进行综合评价。
二、解剖学分期更新
AJCC 第8 版乳腺癌分期系统针对解剖学分期内容更新不多。其中,首次将小叶原位癌(lobular carcinoma in situ,LCIS)归类为良性病变并从分期系统删除;同时,对AJCC 第7 版分期系统中部分解剖学细则进行了修订,包括:最大径1.0~1.5mm 的浸润癌应记录为2.0 mm,避免被归为微小浸润癌(microinvasive carcinomas)导致肿瘤分期低估;针对新辅助治疗前病人前哨淋巴结微转移灶增加了cN1mi 标准,并删除原pN0 目录下pN0(i-)及pN0(mol-)。
三、预后分期相关生物标记物的临床价值
目前,根据组织学分级、ER、PR、HER2状态区分乳腺癌生物学亚型,并制订相应治疗策略的理念已被广泛接受。作为预测乳腺癌预后、指导临床实践最重要的工具,AJCC第8版乳腺癌分期系统以I类证据等级推荐对于ER、PR、HER2状态及组织学分级进行评价(见下表)。
四、预后分期的临床意义
癌症分期的根本意义在于知晓肿瘤预后相关信息,并为临床制订治疗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本次更新提出增加肿瘤生物学信息并结合基因检测理念,尤其是首次确定增加4项生物学信息作为预后分期的评价依据,成为癌症分期历程中重大的革命性事件。刘荫华教授团队以T1N0M0 及任何TN3M0 乳腺癌为例对解剖学分期和预后分期进行对比分析,可以发现预后分期是在传统解剖学分期基础上的完善和补充。所增加的生物学信息使细化分期成为可能。其中,针对T1-2 N0 M0、组织学分级1~3 分、HER2阴性、ER 阳性乳腺癌,如果Oncotype Dx®多基因检测风险评分<11 分,其预后分期仍评价为IA,充分体现生物学标记物对于预后分析的重要地位。并为临床医生选择治疗方案提供了新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