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的健康杀手: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发表于保健医苑...
2020年05月29日 8105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概况 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是一种全身性疾病,可发生于全身各大中动脉,多见于腹部大动脉的下端和下肢的大、中动脉。多发生于50岁以上人群,随着社会整体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口的老龄化,本病发病率有增高趋势。最新一项统计结果显示全美国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共有一千两百万患者。如果不进行治疗,由该病引起的肢体慢性缺血,会导致骨质疏松、肌萎缩、皮肤坏死,严重者肢体坏死,常常需要截肢挽救生命,给患者的生活带来极大的痛苦。有报道称在60岁以上的人群中,由肢体动脉阻塞引起的慢性下肢动脉缺血发生率为17%~20%,截肢率高达5%。北京医院普外科杨华
高危因素 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高危因素有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肥胖、代谢综合症、冠心病和脑卒中等,这些疾病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随着人民生活的改善,发病率逐年上升,这也就为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埋下了危险的种子。另外,长期吸烟、高脂饮食、缺乏体育运动、精神紧张或精神压力等不良生活习惯也是该病的高危因。
表现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症状受病变进展的速度,侧支循环的多少以及个体的耐受力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早期表现为:
(1)间歇性跛行:间歇性跛行就是步行时出现小腿疼痛,病人被迫止步,休息片刻后疼痛缓解,可以继续行走,一段距离后会重复出现小腿疼痛。疼痛程度不一,表现为胀痛、钝痛、痉挛或尖锐的疼痛。从开始行走到出现疼痛的时间叫做跛行时间,走过的路程较跛行距离,如果行走速度是固定的,跛行时间和跛行距离越短,则提示病变程度越严重。
(2)感觉异常:①沉重感,表现为行走不久肢体出现沉重、疲乏,休息片刻可消失。②感觉异常,动脉缺血影响到神经干时,可出现麻木、麻痹、针刺或蚁行等异常感觉。
(3)皮肤温度改变:皮肤的温度与通过肢体的血流量相关,动脉闭塞症患者因为血流量减少,皮肤温度会降低。
(4)色泽改变:正常皮肤温暖,呈淡红色。皮肤呈现苍白或青紫,提示动脉供血不足。静息时皮肤色泽正常,但运动后肢体远侧皮肤呈苍白色,也提示动脉供血不足,这是因为原本已经减少的皮肤供血,血液选择性分流进入运动的肌肉所造成。
但是对于糖尿病患者,由于末梢神经病变导致患者的感觉迟钝,一些患者下肢动脉供血虽然已经严重不足,但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症状却轻微、甚至缺乏。久病的患糖尿病的患者应该加以注意。
晚期患者表现为持续性疼痛,这是因为血管病变严重,在静息状态下血液供应仍不能满足机体的基本需求。但如果神经病变严重时,感觉会减退或丧失。
治疗 只要对本病的危险因素加以控制和处理,均具有积极的预防作用。
⑴ 非手术治疗 主要目的为降低血脂和血压,改善血液的高凝状态,促进侧支循环形成。处理的方法主要有,肥胖者减肥,严格禁烟,适当的活动,严格控制血糖、血脂。
⑵ 手术治疗 目前多进行微创的介入手术,局部麻醉下经皮穿刺到动脉,插入带球囊的导管到动脉狭窄段,以适当的压力使球囊膨胀,挤压扩大病变狭窄的管腔,恢复血流。对于比较大的血管还可以植入支架,以保持血管的通畅。该方法时间短,痛苦小,症状改善明显。对于部分严重患者也可以采用血管旁路移植术。
总之,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虽然是一种良性疾病,但如果不加以重视,会导致恶性的结局,对于中老年人,尤其有高危因素者,应该关注该病,出现上诉早期症状时及早就医,建议老年人每年1~2次定期接受血管专科或血管外科医师门诊,通过询问有针对性的问题以发现肢体动脉硬化的高危人群,该病目前有无创简单的诊断方法,早诊断早治疗可以收到良好效果,不但降低患者的医药开支,同时也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