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会影响你的胃肠吗?如何应对?
2016年07月21日 12083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情绪异常会影响胃肠吗?
回答是肯定的,胃肠道最容易受到情绪的影响。生活中,当你高兴时胃口特别好,不开心时,无胃口甚至恶心或呕吐。57-70%的功能性消化不良病员伴有情绪异常;40-60%的肠易激惹综合症病员伴有情绪异常。胃肠疾病也会影响到情绪,如20-32%的胃十二指肠溃疡病员伴有情绪异常,30-65%的消化道肿瘤病员伴有情绪异常。情绪异常与胃肠疾病的并存相互影响,使胃肠疾病的病情更加错综复杂、诊断困难,治疗棘手。
情绪为什么会影响胃肠?
每个人在生活工作中都会遇到不开心或令人担忧的事情(负性生活事件和慢性应激),多数人能够良好的应对、接受、宽容、理解;少数有个性特征的人不能够正确应对而过度反应,产生情绪和身体的异常症状,为什么会发生异常,目前尚不完全清楚。
主管情绪的大脑边缘系统活动异常产生不同的情绪异常:
(1)抑制情绪:提不起精神,高兴不起来,事事无兴趣,晨间疲乏等抑郁表现。
(2)激惹情绪:遇事容易着急,易怒,心神不定,入睡困难,早醒等焦虑表现。
(3)认识异常:易被暗示,胡思乱想,恐惧害怕,表现出让临床医生难以解释的症状。
情绪异常同时伴随多种躯体功能异常:
(1)抑制中脑止痛中枢,躯体内脏对刺激的痛觉敏感性增强,稍遇寒冷受凉、食物不节、多食等情况时,很容易出现腹部不适、疼痛、心前区痛、背痛等,对外刺激变得非常敏感。
(2)影响下丘脑迷走神经核,通过脑肠神经系统产生胃肠运动、分泌和感觉异常,表现为功能性消化不良、肠易激惹综合症、功能性腹痛、功能性腹胀、胃食管反流病等,同时易合并心脑血管、泌尿、生殖等多器官的不适表现。
(3)影响免疫系统功能,免疫紊乱时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氏等病的发病率会增加;免疫力下降时肠道容易发生病毒和细菌的感染,免疫监视功能不足可能参与了胃肠道肿瘤的形成。
情绪影响胃肠功能的特征是什么?
(1)抑制情绪的同时常伴有腹胀、早饱、食欲下降、嗳气、便秘、口气重等。激惹情绪的同时常伴有腹痛、腹鸣、反酸、嘈杂、烧心腹泻等症状。各人的表现不一,程度不同,常伴有难以想像的症状。
(2)各项医学检查或经3-6个月观察未能发现有胃肠器质病变;确有检查发现胃肠病变如胃溃疡等,所诉症状与病变不符、治疗效果不好。
(3)常伴有疲劳、乏力、发僵、背部酸痛、头痛、头昏、记忆力减退、血压升高、心悸、气短、胸闷、尿频、排尿困难、性功能障碍等非胃肠道的症状。
(4)对“疾病”过度的关注,反复要求解释和答案,不停地寻医问药,到好的医院、找好的医生、做好的检查,要吃好的药,但疗效较差,病情久治不愈。
生活中哪些不开心的事会影响情绪?
常见不开心的事情有下列:受到恐吓;天灾人祸;晋升、提干、分房、就业受阻;乙肝等疾病歧视;退休未能角色转换;人际关系紧张;工作过度疲惫、任务繁重、超负荷动转;亲人、同事和朋友患肿瘤等疾病住院和陪护;家庭、单位和社会发生重大事件;借债、生意亏本等经济损失;失恋、婚变等,这些事情对待和处理不当可能会影响到情绪。
医学中哪些不明白的事会影响情绪?
担心幽门螺杆菌一定会传染给家人;担心幽门螺杆菌感染、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乳腺小叶增生、前列腺增生、甲状腺结节会癌变;担心高脂血症罹患冠心病、心肌梗死等;担心高血压就会中风;担心亲人、朋友和同事得了肿瘤自己也会得肿瘤。事实上,每个人都会有身体不适,心态良好的人及时去医院医治,能正确面对和配合诊疗,大多数病员都能很快好转。
哪些性格的人遇事后更容易影响到情绪?
人群中的各人有不同的性格特征,具有下列性格特征的人一旦遇到不开心或不明白和事情时,容易发生情绪异常。常见的特征是性格内向,外向也不少见;事事追求完美;敏感多疑;争强好胜;脾气易急躁;情绪易波动;自我中心感强,过分关注自身;容易自我暗示或被他人暗示;胆小易紧张:心理依赖性强,心理可逆性差;看负面多,看正面少。
当情绪影响到你的胃肠,如何正确应对?
及时就医合理选择检查:一旦出现胃肠不适,特别是持续1-2周以上或反复出现,应主动到医院就诊,医生会根据病情选择适合的检查和治疗;部份病员反复就医,复诊时备好以往所有的检查资料,以减少不必要的重复检查;同时带好以往医生所开的各种药物,减少不必要的药品浪费。一旦胃肠不适查出无器质性病变而与情绪有关,就应该放心而不用再担心,治疗以自我调节情绪为主,胃肠药物对症治疗为辅。相反,部份病员讳疾忌医,不利于病情的好转。
解决生活中不愉快的事:人的一生都不是一帆风顺,生活中处处有不愉快和不明白的事情,把握好自己的情绪,遇难事冷静沉着,努力正确处理不开心的事,当无能力处置时应主动寻求帮助,亲人、朋友、同事、单位、社会也应主动关心、理解和尊重。生活中不应过份追求完美无缺,根据自己的能力设定人生期望的目标,许多不开心的事会自然化解。
弄清医学上不明白的事:现代医学对疾病的诊治已有了很大的进步,人类的寿命已大大延长。但人类对人体的了解只有10%,对疾病的诊治,仍然是“有时治愈,常常帮助,总是安慰”。比如说,幽门螺杆菌感染转化为胃癌是事实,但确是一个小概率的事情,现在被过份夸张了,健康的生活饮食方式、恰当的药物治疗和定期的随访,完全是能够预防和治疗的。临床就诊过程中,医生对可能会有情绪异常的病员解释病情时,应如实不要有任何带有暗示的语言。
认识胃肠易受情绪影响:人的胃肠又有人体“第二大脑”之称,胃肠道是一个对外开放的器官,人体对摄入不同食物、胃肠运动、肠道菌群、粪便排泄、冷暖变化等刺激的反应,会影响到大脑的情绪,反过来情绪又会影响胃肠分泌和运动,产生不同的胃肠不适,胃肠是最容易受到情绪影响的器官之一。对胃肠不适过度关注、敏感固然不好,但反复到医院就诊反而容易发现胃肠的早期病变,有时坏事反而是好事。
培养兴趣让注意力转移:生活过份清闲反而不好,寻找适合自己能力和兴趣,做自己适合的事,或改变工作和生活环境,对调节情绪会有帮助。如绘画写作、玩乐器、游泳散步、做社会自愿者、徒步旅行等,并且一定要持之以恒。积极参加社交活动,多与亲朋好友交往,尽可能改变自己不良的性格。
咨询心理专家药物治疗:每个人都有过受情绪而影响的胃肠不适的经历,及时的咨询医生、恰当的治疗,大多数病员都能从情绪的阴影中走出来,不致于产生心理障碍。对情绪低落、病程较长、反复检查无病因发现、药物对症治疗无明显好转、特别是有临床难以解释的异常症状、对综合医院的专科医生解释不能接受时,应主动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诊治,及时应用心理调节的药物,是非常必要和有效的,绝大多数病员都能恢复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