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到了?小心忽寒忽热

2021年05月08日 7910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吴欢   上海市抗疫先进个人    上海市科普创新一等奖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高级中医师


     立夏(农历三月二十日),夏季的第一个节气,表示盛夏时节的正式开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立夏,四月节。立字解见春。夏,假也。物至此时皆假大也。”
    立夏前后那天气热得连夏装都穿起来了,天气闷热,头晕脑胀。忽然间又大风四起,雷雨扑来,天又凉了一截,感冒发烧腹痛腹泻。这样的天就像左河水所云:“南国似暑北国春,绿秀江淮万木荫。时病时虫人撒药,忽寒忽热药搪人。”

       立夏以后,江南正式进入雨季,雨量和雨日均明显增多,天气逐渐转热,这个时候是考验人们身体素质好坏的时候了。

      胃火过旺、肝阳上亢、心火炽盛等火气大的人群,会明显有怕热汗多、脾气暴躁、头痛脑胀、口干口臭、大便干结、小便黄赤、夜寐不安等症状。这类患者应当避免进食温热上火的食物,如红枣、生姜、桂圆、羊肉、红参等,避免饮酒吸烟,情绪要学会自我调节自我控制,避免工作压力太大,避免通宵熬夜,饮食宜清淡,避免大鱼大肉油腻之品。通过中药清胃火、平肝阳、降心火可以使之平稳度夏。

         气血不足、心脾两虚、肾气不足等虚证人群,会出现神疲乏力、胸闷气短、动则心慌、腰膝酸软、四肢乏力、头昏困倦、口淡乏味、大便溏薄等症状。这类患者应当避免进食苦寒伤胃、耗伤气血的食物,如蒲公英(上海本地又叫华花郎、黄花狼,网络传言防癌导致许多人长期泡茶服用)、野菊花、金银花、苦瓜等,以及刺身、凉拌菜、冷饮等寒凉食物。避免当风汗出、贪凉吹风、房事不节、劳累过度、悲伤多虑、久坐低头。宜保暖,增加运动,情绪愉悦,早睡早起。通过中药益气养血、养心健脾、补肾填精可使恢复活力。
        而肺卫不固、脾阳不足、寒湿内阻等证人群,容易受到气候冷热阴雨的影响而病生鼻塞流涕、感冒咳嗽、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过敏性鼻炎、呼吸道、消化道急性感染。这类患者应当避免过早减衣、过早吹空调电扇,早晚保暖,尤其乘地铁要注意多穿一件外套,鼻炎患者戴上口罩。避免进食生冷饭菜及瓜果,以防恶心呕吐腹泻。通过中医艾灸、穴位敷贴、拔罐,中药温化寒湿可以起到良好的防治功效。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