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有可能是脑卒中的并发症
2018年08月23日 8584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出现抑郁症状就一定是抑郁症吗?未必!让我们一起保护我们的脑血管吧,且行且珍惜!浙江省立同德医院精神卫生科刘兰英
案例:52岁的赵女士,近1年来自诉失眠,入睡困难,多梦,早醒,严重时彻夜不眠,夜间时有盗汗,晨起口干口苦,白天感到疲乏困倦,精神差。问其情绪,诉情绪较低落,日重暮轻,遇到事情容易发脾气,有时坐立不安,心烦,记忆力下降,反应迟钝,感觉自己能力减退,感到自卑,不如从前,也不愿意外出与人接触,对工作和兴趣都提不起劲。问其身体情况,诉胃纳差,不思饮食,时常感到肩背部紧掣疼痛,有时自觉心慌心悸,故自备速效救心丸。来失眠抑郁专家门诊刘兰英主任处就诊,刘主任给予仔细的精神检查后发现赵女士存在严重的抑郁症状,但她并不急着马上给予赵女士开具抗抑郁药,而是给她开了头颅磁共振检查单子,结果发现头颅磁共振提示“两侧多发腔隙性梗死灶”。
在浙江省立同德医院失眠抑郁专家门诊,精神科副主任医师刘兰英主任针对50岁以上患者常规给予头颅磁共振筛查,发现约近四成的患者存在多发腔隙性梗死灶,甚至有新发的脑卒中。
定义:
脑卒中后抑郁(post stroke depression,PSD)是指脑卒中后出现的以持续性的抑郁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心理障碍,并且症状维持2周以上者。
我们知道,脑卒中也成为老年人群致残率和病死率最高的三大疾病之一,脑卒中后常常会伴随着PSD并发症的发生,PSD的主要临床表现包括脑卒中后出现的易疲劳、思维迟缓、情绪低落、悲观绝望,甚至有轻生念头等不正常行为。PSD严重影响着患者脑卒中后的功能康复以及生活质量,也给家庭和社会增加了沉重的负担。目前,其病因和发病机制还未明确,因而治疗手段以及治疗效果都不太理想。严重影响了患者康复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导致患者的肢体功能和言语功能恢复缓慢,影响认知功能的好转、生活质量的提高,并可延长住院时间、增加患者的致死率。
至少有40%~50%的脑卒中病人在卒中后有抑郁的体验,多发生在脑卒中后2个月~1年。由于抑郁反应的发生非常隐蔽,不易被察觉,有些病人由于存在语言障碍,使抑郁症状不能被检出,往往直到意外事件发生后才知道。其实如果我们对抑郁状态的表现早有所认识,多注意病人的情绪和精神状态,这种惨剧完全可以避免。
发病率:
卒中后短期内出现抑郁状态是常见的心理障碍,脑卒中后抑郁症的发病率据文献资料统计为20%~60%,脑卒中后1月内发生抑郁症的占45.4%,其中轻、中度抑郁者占91.8%。
不同年龄发病率也有所不同,有实验统计,卒中后抑郁症发病率为47.24%,青年组发病率为13.33%,中年组发病率为43.18%,老年组发病率为55.88%,老年人较青年人更容易出现卒中后抑郁症。
临床表现:
1.情绪和性格的变化:情绪低落、情绪不稳、经常感到委屈想哭,语言减少、不爱与人交往、多疑。
2.睡眠不好:经常失眠、梦多、入睡困难,或睡眠不深、夜间易醒或早醒。
3.无兴趣:对以前喜欢做的事情不感兴趣,不愿意参加社交活动,经常闭门不出。
4.身体不适:常常伴有胃部不适、食欲下降和体重减轻,有时感心慌、胸闷、气短、头晕头疼、周身窜痛等。
5.能力下降:以前能胜任的工作和家务不能胜任,总感觉疲乏,懒得活动。
6.悲观无价值感:对未来不抱希望,常常感到孤独、绝望,害怕和无助,经常自责,有时有自杀的念头。
刘兰英主任认为,脑卒中出现抑郁主要是由于受脑组织受损的影响,脑内NE、5-HT的浓度及利用率降低,从而导致抑郁症的发生。大脑皮质下、脑干和基底节区等部位的梗死灶均可引起抑郁,其发生与脑梗死的数量有关,即多发性梗死更易引起抑郁,基底节、侧脑室旁和丘脑梗死患者PSD发生率高。
刘主任建议:
1.冬春季节老年人要保护好心脑血管,注意血压、血脂、血糖保持稳定。如果异常一定要及时就医。
2.定期体检。
3.中老年首发抑郁症状,常规检查头颅相关检查,如头颅磁共振
4.生活作息保持规律,勿过度劳累,饮食适度。
作者简介
刘兰英,医务部副主任,副主任医师
一直从事精神疾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对中西医结合治疗抑郁症、失眠症、强迫症、焦虑症、创伤后应激障碍等疾病均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对中医药对抑郁症及其他精神疾病的作用基础有深入的研究。2013年被评为浙江省首届医坛新秀。
门诊时间:
周一下午(中西医结合精神科)
周四上午(失眠抑郁专家门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