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超能查出子宫腺肌病吗

2018年03月06日 11529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子宫腺肌病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它也是一种需要我们重视的疾病之一,在有不正常的表现后,我们一定要到正规医院进行检查。
什么是子宫腺肌病
子宫腺肌病是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侵入子宫肌层形成弥漫或局限性的病变,是妇科常见病。子宫腺肌病过去多发生于40岁以上的经产妇,但近些年呈逐渐年轻化趋势,这可能与剖宫产、人工流产等手术的增多相关。
子宫腺肌病的治疗手段较多,临床决策需结合患者的年龄、症状及生育要求进行个体化选择。并且常常结合手术、药物等综合性治疗方案。
子宫腺肌病症状
1、痛经:这是子宫腺肌症最为常见的一个症状,一般患者都会出现继发性的痛经,随着病情的加重疼痛也是越来越明显。痛经的程度与宫内膜侵及肌层深度和宫内膜间质及腺体在肌层中的密度是成正比的。
2、月经量增多:主要的症状表现就是经期时间变长以及月经量增多,子宫肌壁的病变直接影响了子宫纤维的收缩,月经期开放的时候,血窦是不能关闭的。子宫内壁增厚会使宫腔的面积逐渐增大,最后受到雌激素的影响合并增生过长。
3、子宫变大:患上子宫腺肌症的患者,则会出现子宫变大的情况,甚至比怀孕3个月大的时候还要大,并且呈现弥漫性的球形状。然而月经以及月经期前后子宫会增大,之后则会变小。
4、夫妻生活疼痛:情欲下降以及夫妻生活的时候有疼痛感,由于疼痛感十分明显,很多女性就会留下阴影,从此拒绝夫妻生活,最后表现出情欲下降和情冷淡的现象。
子宫腺肌病检查
1、B超检查:近年来普遍应用B超协助诊断子宫腺肌病,其诊断率为52.4%。典型声像图为:①子宫均匀性增大呈球形;②子宫肌层内有多发散在的小囊样低回声反射;③局限性子宫腺肌病或子宫肌瘤可见子宫壁包块与正常肌层界线不清,子宫肌层内可见小囊样低回声反射。此外子宫大小出现周期性变化,月经期或经期前后子宫增大,以后逐渐变小。
2、子宫碘油造影:对本病的诊断有一定的帮助。典型的X线图象是:宫腔扩大,碘油可由宫腔的某一处或多处进入肌层,形成憩室样球状突起。据统计,这种检查方法的阳性率仅有20%左右,因此,无上述表现时不能排除子宫腺肌病的存在。
3、阴道超声检查:敏感性达80%,特异性可达74%,较腹部探头准确性高。
4、MRI:可在术前客观的了解病变的位置及范围,对决定处理方法有较大帮助。
5、血清CA125:部分子宫腺肌病患者血清CA125水平升高,这在监测疗效上有一定价值。
子宫腺肌病诊断
该病的临床诊断主要靠病史及临床表现。凡30—50岁的经产妇,在多年不育后,出现下列三联症:继发性进行性加剧的痛经,经量增多和经期延长;检查时扪到均匀增大而质硬的子宫,应首先考虑子宫腺肌病的可能。于月经前或经期第1—2天再次妇科检查,如发现子宫较前增大,变软,有压痛时,可在临床上诊断本病。由于部分患者无明显症状或症状不典型,子宫无明显增大或外形不规则呈肌瘤样突出,术前常被误诊或漏诊,易与子宫肌瘤相混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