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医院方淳团队:血管腔内隔绝技术治疗颅内巨大动脉瘤获成功

2021年02月01日 7758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文章转载自:新民晚报 人与健康

专家简介:方淳,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介入科主任,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是国内较早从事脑血管介入治疗的专家,是国内应用腔内隔绝技术治疗颅内巨大动脉瘤最多的团队,是国际上具备颅内血管覆膜支架血管重建技术为数不多的神经介入专家之一。主持完成脑血管疾病血管内介入微创治疗累计超过2千例次,擅长各类血管性病变的血管内介入治疗,尤其擅长颅内动脉瘤,血管畸形等的脑血管病和超早期脑梗死,颅内及颈动脉狭窄的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介入治疗,在脑卒中急救和预防治疗有很深造诣。

近日,同济医院介入科运用国际上最先进的颅内动脉瘤腔内隔绝技术,救治了1名高危颅内巨大动脉瘤患者,并获得成功,自治疗至今,患者病情稳定。患者方某61岁,因为胃纳减退,乏力,血糖控制不佳来院内分泌科就诊。接诊医师考虑垂体功能减退,行头颅MRI提示:垂体窝内巨大占位,考虑动脉瘤,大小约25*18*17mm。

介入科方淳主任团队通过载瘤动脉腔内隔绝技术,阻断流入动脉瘤内的血流,达到治疗动脉瘤的目的。该方法术后占位效应轻,动脉瘤逐渐退缩,对周围正常脑组织无明显压迫,术中出血风险小,术后不易复发,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较传统手段明显降低治疗费用。

方淳主任团队是目前国内应用腔内隔绝技术治疗颅内巨大动脉瘤最多的团队。同济医院介入科针对不同大小的动脉瘤,已经形成弹簧圈填塞、支架/球囊辅助填塞、腔内隔绝等多种阶梯式的技术储备,可以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个性化的治疗。

颅内动脉瘤的常规治疗方法多为介入动脉瘤内弹簧圈栓塞和外科动脉瘤夹闭术。但对于巨大颅内动脉瘤存在以下难点:1.动脉瘤巨大,壁薄,极易破裂出血;2.瘤颈宽,难以夹闭或不能夹闭;3.瘤体有占位效应,不宜于填塞,或填塞后垂体仍然受压,难以改善患者症状。因此颅内动脉瘤是最难治疗的疾病之一,开颅手术死亡率高达25%,一般介入动脉瘤栓塞复发率高达50%,治疗费用极为昂贵。

颅内动脉瘤是颅内动脉血管壁上的薄弱部分,向外异常膨出或扩张而形成的薄壁球状物。在血流的冲击下,会不断增大发生破裂。动脉瘤一旦破裂出血,其中10%-15%的患者来不及就医就直接猝死。首次出血病死率高达35%,若不及时治疗再次出血的死亡率高达60-80%。是严重危及病人生命的脑血管疾患。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