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科普-隐球菌性脑膜炎
2015年03月31日 6923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定义】
隐球菌性脑膜炎是由新型隐球菌引起的。它是一种有鞘的类酵母真菌,分布很广,这种微生物在鸟类栖息地常见,吸入空气传播的病原体。首先引起肺部感染,也可经皮肤粘膜侵入,但少见。约50%的感染者有易患因素,如淋巴瘤、白血病、艾滋病、结节病及长期应用皮质类激素治疗的患者等。
【诊断依据】
一、临床表现
临床变化较多,通常慢性或亚急性起病。
(1)一般表现:发热、头痛、全身不适感,部分出现恶心、呕吐及精神状态改变。 可出现脑膜刺激征。
(2)局灶性神经症状:出现脑神经损害,表现为外展神经和面神经麻痹,也可有言语不利,肢体运动障碍,肢体抽搐,共济失调等症状,在疾病晚期出现。
二、辅助检查
(1)实验室检查:
1)腰椎穿刺:脑脊液压力增高。
2)脑脊液检查:蛋白略高、葡萄糖减少。血细胞数增高,以淋巴细胞为主,多核白细胞也可见到。
3)脑脊液涂片:墨汁涂片可找到隐球菌;
4)脑脊液乳胶隐球菌凝集实验:效价超过1∶8即可诊断;
5)脑脊液、血培养:可查出隐球菌,约3周时间。
(2)影像学检查
1)CT:脑基底池模糊变形,不对称,强化明显。有时可见脑室扩大,硬脑膜下囊肿。
2)MRI:脑基底池T1和T2弛豫时间略缩短,而脑池的信号增强。增强扫描显示基底池明显强化。
【鉴别诊断】
与结核性脑膜炎相似,应反复作脑脊液检查、涂片,检查真菌以相鉴别。
【治疗原则】
一、药物治疗
应用两性霉素B及氟胞嘧啶,两性霉素B 0?3mg/(kg·d)与氟胞嘧啶55mg/(kg·d)配合用药。脑脊液进行监测;每周查找隐球菌或培养找隐球菌以及乳胶凝集实验。
二、手术治疗
采用脑室分流术治疗脑积水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