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老年朋友:现在开始,存钱、更要存肌肉-肌少症及运动处方建议
2019年04月02日 9069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一
什么是肌少症
肌肉减少症,临床上也将其称为“骨骼肌衰老”或“少肌症”,是指因持续骨骼肌量流失、强度和功能下降而引起的综合症。骨骼肌是人体运动系统的动力,肌肉的衰老和萎缩是人体衰老的重要标志,非常容易引起骨折以及关节损伤等问题。患有肌肉减少症的老年人站立困难、步履缓慢、容易跌倒骨折。肌肉减少症还会影响器官功能,可能会引发心脏和肺部衰竭,甚至死亡。
二
肌少症的流行病学
肌肉减少症在中老年中非常常见,研究发现骨骼肌衰老的流行率随年龄增大。
澳大利亚统计局2002-2011年人口推算数据显示,小于70岁的人群中,肌肉减少症的发生率还不到20%,到了70~80岁,发生率就已经达到了30%,而超过80岁,这一情况更是达到了近五成的比例。
大致从40岁起,骨骼肌就开始衰老,数量和质量平均每年减少8%左右,到了70岁以上更是翻倍增长,减少到一定的程度就会影响健康。如果年轻时缺乏锻炼,肌肉储备不足,年老后肌肉会比常运动的人衰老得更快。
三
肌少症的病因
1、营养的摄入不足和吸收障碍
2、活动减少
3、年龄相关的性激素水平改变、细胞凋亡、线粒体功能异常
4、神经退行性疾病,运动神经元丢失
5、内分泌因素:皮质激素、生长因子(GH)、胰岛素生长因子,甲状腺功能异常,胰岛素抵抗
6、其他,如恶病质等
四
临床表现
肌肉减少症的临床表现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1、肌力减退
研究显示,肌肉减少症患者在不同肢体部位、不同负荷状态下,均存在肌力的减退。
2、肌肉质量下降
老化过程中体内无脂肪块的减少几乎全部为肌肉块的减少,而非肌肉块的减少。 肌肉减少的主要原因是I、II型肌纤维数量的减少以及肌细胞体积的缩小,其中以II型肌纤维减少为主
五
肌少症会导致
1、体能降低
2、生活质量下降
3、心肺功能受损
4、新陈代谢效应不良
5、跌倒
6、残疾
7、较高死亡率
8、医疗费用增加
9、治疗和手术(癌症)的预后不佳
六
如何评估
1、肌肉质量评估
肌围度测量
肌骨超声
生物电阻抗分析
双能X线吸收仪
CT、MRI
外周骨定量CT
2、肌肉力量评估
电子握力计
3、日常生活功能评估
简易机体功能评估
日常步速评估
站立-行走计时测试
6米步行试验
爬楼试验
身体活动能力试验
身体机能失能指数
七
如何预防
肌肉减少症更多的是对骨骼和关节造成影响,因此,应加强肌肉锻炼和增加肌肉量:
1、加强营养
在提供充足热量、微量营养素的基础上,要增加蛋白质、氨基酸和维生素D的摄入,可以预防并缓解肌肉减少。
2、保持运动
运动对于肌肉整体机能的保持以及延缓衰老有着显著的作用。老年人规律运动可改善肌力、活动耐力、平衡和躯体功能,防止跌倒,也可延迟发生失能,预防老年痴呆和抑郁,提高生活质量。
据文献报道,每天30分钟的有氧运动或每周2次的抗阻力运动(如靠墙静蹲、坐位抬腿、举哑铃、拉弹力带等)可显著改善患者的功能状态和体能指数。
水浴无论是外周关节炎或是因脊柱关节面关节病变均有利。在缓解关节负重的环境下,可以减轻对外周关节和脊柱之间的摩擦和压力。
八
对老年人训练的建议
治疗形式和设备均应是老年人可应用的,且不应对老年人骨关节造成过分负担的。
1、老年人有氧运动建议
行走、功率车、游泳、或进行上下台阶或楼梯
2、老年人抗阻练习建议
需要大肌群进行训练(如臀肌、股四头肌、腘绳肌、胸大肌、背阔肌、三角肌和腹肌等),膝伸肌和膝屈肌渐进式抗阻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