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遗传性肌病及其致病基因被确认
2018年10月12日 7351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一种被命名为北美本土肌病(Native American Myopathy, NAM)的新型遗传性肌病及其致病基因近期被正式确认。北京协和医院神经科戴毅
本病最早于1987年被报道,首报病人和几乎所有病人都是北美土著印第安人(主要为北卡罗来纳州的土著印第安人),因此得名。本病主要临床表现是先天性肌病,患者出生后即有无力、肌张力低、肌病面容、眼睑下垂等,很多病人还同时合并腭裂、脊柱侧弯、关节挛缩、身材矮小,并有恶性高热风险。本病的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2008年通过对所发现患病家系进行Homozygosity Mapping分析,将致病基因定位于12q13.13-14.1,但未最终确认致病基因。以上研究工作都由我所在的UNC完成。
随后几年,另一研究小组对骨骼肌兴奋收缩耦联缺陷进行了深入研究。通过斑马鱼模型的Forward Genetic Screen,发现一种对兴奋收缩耦联有重要作用的蛋白,其编码基因STAC3恰好位于12q13-14。而NAM的恶性高热易感性也提示兴奋收缩耦联缺陷(与RYR1相关)可能性。于是顺理成章,对此前的患者血样进行STAC3基因检测,发现存在人群中罕见的纯合错义突变,且与表型共分离。再将这一突变导入斑马鱼模型中进行验证,进一步证实了突变的致病性。
至此,一种新型遗传性肌病及其致病基因被确认。这是转化医学的一个典型例子,完美诠释了转化医学的意义。基础研究与临床研究相互促进,大大加快了确认新疾病的速度。随着科学的发展,还会有更多目前未知的疾病被揭秘。
联想到我们现在的病人,有一部分在完成已知遗传性神经肌肉病致病基因检测后并未发现致病基因,那么就存在新致病基因的可能。但对于这部分病人,发现和证实致病基因绝非易事。首先需要有一定数量临床表现和遗传背景相似的病人(最好有家系)作为基础,然后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很多时候还需要基础研究的突破,才能最终确认发病原因。正如上文的NAM一样。科学的客观规律是急不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