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治疗要考虑精神心理因素
2018年07月24日 4769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最近杨先生因为经常感到头晕头痛,一直以为是工作太累了,因为其母亲有高血压、中风史,杨先生非常担心会步母亲后尘,于是来到医院求诊。医生给他测了血压,发现有血压高达160/120mmHg,考虑到杨先生年仅35岁,父母均有高血压家族史,经过尿常规、肾功能、双肾、双侧肾动脉超声等检查也排除了继发性高血压,因此医生诊断为原发性高血压,给了杨先生降压药物治疗。然而近3个月过去,张先生的血压仍然控制不佳,尤其是舒张压徘徊在100-120 mmHg之间,为此杨先生先后在上海好几家3级大医院心血管科、高血压科寻找专家求诊,先后更换了什么钙离子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倍他受体阻断剂、利尿剂等等,现在他每天服用3-4种降压药物,又是中药又是西药、第二代第三代产品,依然感到头痛头晕、精力不济,杨先生对血压控制到正常也失去了信心。一天笔者在心血门诊遇到了杨先生,给他测了血压为155/115mmHg,于是笔者关切地问他,“血压控制的不太好呀,最近吃哪些降压药物?”杨先生叹气到“什么好药贵药都吃过了,我现在的血压比我父母亲都高,吃的药比他们还好,可是就是降不下来,医生你还是照原来医生的方案给我开点药,另外我最睡眠特别不好,有没有副作用小点的安眠药呀?”“那你还有严重失眠了?多久了?”“我失眠都快5年了,最近特别严重,有时候整夜睡不着,到天亮才谜谜糊糊睡会儿。就是怕吃安眠要物有副作用,所以一直不敢吃!”杨先生的回答引起了笔者的注意,于是详细追问了病史,以及患者生活工作状况及性格特征,试图找出患者高血压治疗不好的原因。原来今年35岁的杨先生家庭幸福和睦,事业也一帆风顺,自5年前创办了一家物流公司,事业蒸蒸日上,后开设了多家分公司。杨先生是一位追求完美的人,勤奋、好胜、果断,对人对事情要求严格,今天的事情决不能拖到明天解决,即属于所谓A型性格的人。然而商场如战场,竞争日益激烈,杨先生为了公司发展兢兢业业、日夜操劳,几乎没有休息天,最近因为筹建外地分公司不顺利,感到担心、焦燥、心烦、经常训斥下属,同时也感觉胸闷、心慌、气短、喜叹气、手足出汗、乏力、头晕、头痛,睡眠更不好了。了解上述情况后,笔者给杨先生做了HAD量表测试(一种给综合性医院患者测试焦虑抑郁情绪障碍的心理量表),结果是焦虑得分10分(正常小于7分)。于是笔者指出杨先生现在处于焦虑状态,之所以血压没有控制好与焦虑情绪没有缓解有关,而焦虑可直接导致血压升高。其焦虑产生的原因可能有长期超负荷工作、近期工作不顺利、A型性格特征突出。笔者建议杨先生除了积极按时服用降血压药物外,一定要同时解决焦虑问题。具体地说,一、要注意劳逸结合,工作日程不能排的满满的,一定要留给自己闲暇时间。二、注意性格自我调节,对人对事不能过于追求完美无缺,给自己和别人留点余地。三、每天去健身房慢跑30分钟,通过运动后动脉血压的扩张降低血压,在健身房可以暂时抛开工作、缓解精神压力,运动后疲劳也可以促进睡眠。四、近阶段适当服用安眠药物,阻断失眠-休息不好-血压升高-焦虑-再失眠的恶性循环,同时笔者给杨先生推荐了纯中药制剂,从天然菌类植物中提取有效成分制成的乌灵胶囊,可以改善睡眠,控制焦虑情绪。杨先生愉快地接受了笔者的建议。二周后门诊复诊测血压145/95 mmHg,使得杨先生看到了希望,笔者鼓励杨先生按医嘱继续坚持治疗。现在随访2个多月,杨先生睡眠改善了,胸闷、心慌、气短、乏力、头晕、头痛也好多了,自觉精力也旺盛了,情绪稳定,现在只需要服用一个常规降压药物就可以满意降压了。上海新华医院心血管内科许之民
长期心理压力是原发性高血压的重要发病因素之一
高血压分为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后者往往是某些疾病到一定阶段引起高血压,即高血压是起病变的后果之一,如慢性肾炎、肾动脉狭窄、嗜铬细胞瘤、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多发性大动脉炎等,可以通过化验小便、血,查肾脏、肾动脉B超、腹部CT等来鉴别,当然95%以上都是原发性高血压。、即一种高血压病,一般都是在中老年发病,其确且发病机理尚在研究中。目前认为高血压除了遗传因素之外,主要与高热量、高脂肪、高盐饮食,肥胖、缺乏锻炼、糖尿病、吸烟等有关,现在高血压发病率明显增加,且有发病年龄提前趋势,年轻患者比他们父辈具有更高的血压,这与人们现代生活方式与父辈相比发生很大改变有极大关系。上述这些因素大家都比较了解,但是人们往往忽视了心理因素在血压升高中的重要作用。其实在原发性高血压中,长期精神心理压力也是发病因素之一,据分析有社会心理因素导致或者参与高血压发病要占所有高血压患者的70%以上,而高血压也早就被一致公认为一种心身疾病,即主要有心理因素推动或参与的躯体疾病。现代神经心理学研究认为,心理因素导致高血压的机理是:长期的精神压力会导致人体大脑皮层兴奋抑制功能失调-人体调节血压的血管运动调节中枢失去平衡-外周肾上腺素活性增加、外周小动脉血管收缩-外周阻力增大-导致血压升高。在这些社会心理因素中,主要包括不良社会生活事件(丧失亲人、失恋、离婚、下岗、受到不公正待遇等),人际关系矛盾、家庭纠纷、经济压力、长期精神紧张、个性心理特征。象杨先生这样的都市白领中,血压持续升高与其长期超负荷工作与个性特征导致的心理情绪障碍有着直接关系。
低诊断率、低治疗率---绝大部分心理障碍没有及时发现与治疗
现在我们社会正处于转型期,社会竞争加剧、人际关系紧张、工作节奏增快、贫富差距加大等等诸多现象,使得我们社会群体普遍心理压力加大,而长时间的心理压力势必造成部分社会成员产生情绪心理障碍,焦虑、抑郁即是目前普遍存在的两种情绪障碍,尤其是在综合性医院就诊的患者中,这两种情绪障碍发生率更高。据不久前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发表的一项大型调查研究指《中国城市非精神科病人抑郁、焦虑及抑郁合并焦虑症状患病率研究》指出,在综合医院神经科、心血管科、消化科门诊病人中有20%-25%的病人出现抑郁/焦虑症状,而焦虑诊断率仅1.3~5.3%,抑郁诊断率仅3.7~15.3,焦虑治疗治疗率仅2.2~7.7%, 抑郁治疗率仅2.4~15.4%。低诊断率、低治疗率原因很多,如全社会心理健康知识缺乏,患者和家属对心理障碍诊断有病耻感,心理障碍常与躯体疾病混淆或共病,最关键还是我们目前只重病不重人的医疗模式,没有真正落实生物-心理-社会现代医疗模式来解决临床医疗问题。来综合性医院各科就诊的心理障碍患者常常因为这样那样的身体不适主诉,其实这是许多心理障碍患者心理压力以躯体不适形式表现出来,即所谓的躯体化症状,如头晕、头痛、胸闷、心悸、气促、胸背痛、躯体疼痛、口干、咽部异物感、出汗、肢体麻木、肠胃功能紊乱等等,这些症状种类繁多,可以涉及多个系统、且经常转换,经各项系统检查多为正常,或与患者主诉症状程度不相符 ,这常常使得临床医生们无从入手。大部分临床医生根据经验与自己分科的角度来看待病人,心血管医生关心的是胸痛、胸闷是否是得了冠心病,消化科医生关心的是腹涨、恶心是否是胃食道病变,这当然没有错,但是他们忽视了从整体来看待患者的这些诸多症状,更没有深入了解患者心理及社会因素是否有无异常情况,没有意识到其实患者种种跨系统的不适症状时心理情绪障碍在身体上的一种表现形式。于是许多心理障碍患者,尤其是同时合并有各种明确躯体疾病的心理情绪障碍的患者,没有被发现隐藏在躯体疾病之后的种种心理问题。许多患者因病久治不愈而更加焦虑抑郁,产生更多不适,并使得病情长期化、慢性化,复杂化,简单的疾病是乎成为了多年难治的疑难杂症,进入一种恶性循环。
躯体疾病治疗和心理治疗并重才是唯一的正确的选择
躯体疾病的患者和并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这是我们临床医生今后开始不得不面对的问题,这需要我们无论从诊断和治疗,一定要从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出发,注意了解患者的心理社会因素在其发病中可能起的作用,多一份倾听、多一份耐心,也会使得我们在诊治患者中多一份收获。而对于广大患者来说,消除顾虑,坦然面对自己的心理问题,积极配合临床医生治疗,或者找心理专科医生咨询,也是在治病之路上少走弯路的良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