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鸣、耳闷加头晕——当心是梅尼埃病
2018年10月25日 9063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张阿姨说自己得了一种怪病,这个病一发起来可了不得,躺在床上不敢睁眼,睁开眼就看到屋顶都在转,晕的厉害的时候恶心,呕吐,出虚汗。但是在床上睡一天,第二天就能下地正常活动了,只是偶尔走路还有点轻飘飘,多数情况一周会完全恢复。这个毛病反反复复发作好几年,张阿姨自己都摸清规律了。张阿姨说,最神奇的是,每次要犯“晕”前自己都会有“预感”,耳朵会闷,还伴有耳鸣。头一天出现这些症状,第二天一定会犯头晕。
张阿姨的病有一个很洋气的名字,叫“梅尼埃病”,这个病由法国医生Prosper Ménière在1861年发现。梅尼埃病,最“要命”的症状的就是头晕。病人头晕发作时,轻则走路感觉在踩棉花,或是在漂浮、晕船,重则丧失行动能力,平卧在床也会感觉“屋顶在转”。
为什么耳闷、耳鸣会和头晕扯上关系呢?想搞清楚这个问题,先要从耳朵的结构谈起。内耳是人耳最靠内的结构,又称迷路,放大后如下图右上所示。从组织结构来看,迷路是由骨性迷路和膜性迷路构成,骨迷路就是迷路是骨性“外壳”,膜迷路是骨迷路内部包绕着囊性结构,形状和骨迷路大致相同,膜迷路里充满着内淋巴液,内淋巴液的容量始终处于产生和消化的动态平衡中;从功能上来看,迷路分为耳蜗和前庭,分别掌管我们的听觉感受和平衡感受。梅尼埃病的病因还明确,目前被广泛接受的是膜迷路积水学说。当各种原因导致内淋巴代谢障碍时,膜迷路里就会积蓄内淋巴液,对听觉(耳蜗)和平衡觉(前庭)产生影响,出现耳鸣、耳闷、头晕的症状。
图1. 内耳的组织结构及功能
搞清楚了内耳的结构,我们就明白了,当膜迷路积水严重时,会影响耳蜗功能,出现耳鸣、耳闷;还会影响前庭功能,出现走路不稳,头晕感。临床上如何检查听力和前庭功能呢?听力功能测试,我们可以通过纯音听阈测试和声导抗测试来进行判断,这两个都是临床上常用的检查方法。而前庭功能测试,包括眼震电图、冷热试验、甩头试验和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VEMP)检查,由于医疗条件的限制,很多医院都没有开展这些检查项目,因此医生只能通过病人的主诉来判断是否出现前庭功能障碍,没有客观的检查证据,也无法判断前庭功能障碍的来源。
除了听功能和前庭功能检查外,通过一项特殊听功能检查——“耳蜗电图”可以诊断膜迷路积水。该项检查是完全无创的,需要在受试者耳道深部放入一个小的电极,通过近距离采集声音诱发的耳蜗电生理反应来确诊膜迷路是否存在积水。由于该项检查对操作者、检测环境等有较高的技术要求,很多医院并未开展,也因此很多梅尼埃病患者得不到明确诊断。诊断不明,就无法进行准确干预。上海九院听力中心,为解决梅尼埃病患者的病痛,日常开展听功能、前庭功能及耳蜗电图检查,受耳鸣、头晕折磨的患者可以通过此项检查确诊后,积极进行干预治疗。
梅尼埃病分期可分为缓解期和发作期,梅尼埃病的治疗遵循“阶梯化”治疗原则。对于缓解期的病人来说,没有耳鸣、耳闷和头晕的症状,可以通过改善饮食习惯进行控制;当梅尼埃病处于发作期时,若发作程度较轻,眩晕症状不明显,可以在改善饮食习惯同时加用口服药物进行治疗;若通过以上方式,眩晕症状也无法控制,可以考虑给予使用激素及脱水药物治疗,控制眩晕;若眩晕症状仍不能控制,可以根据听力情况进行鼓室内注射庆大霉素进行治疗;若眩晕症状还不能消除,可以通过手术治疗。总而言之,梅尼埃病治疗方案是有阶段,有策略的,需要综合病人的眩晕发作频率和听力损失程度来制定。
图2. 梅尼埃病的阶梯治疗
梅尼埃病发作时严重影响患者的社会和生活能力,但是它并不是无药可医的。首先要确诊,然后根据梅尼埃病的发病程度进行治疗,根据发作程度逐级升阶梯或降阶梯治疗,控制发病次数,80%以上的梅尼埃病患者可以恢复正常生活,甚至终身不再发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