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2D1A基因突变的淋巴瘤相关噬血细胞综合征一例

2018年06月20日 8545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患者,女,18岁。于40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咽痛伴发热,最高猿怨援远益,伴畏寒、头痛、肌肉关节疼痛、巩膜黄疸,于当地医院抗感染治疗,无明显疗效。结合各项实验室检查,诊断为“噬血细胞综合征(HPS)”,给予甲泼尼龙治疗,患者体温逐渐恢复正常,但肝、脾逐渐肿大,黄疸较前加重,考虑HPS进展,于2011年11月14日转入我院。查体:全身皮肤黏膜及巩膜明显黄染,右手臂散在瘀斑,结膜轻度苍白,听诊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率110次/分,律齐,肝脏肋缘下4cm,脾脏肋缘下4cm。WBC 6.5×109/L,RBC 2.76×1012/L,HGB 85g/L,PLT 164×109/L,ALT 304U/L,AST 176U/L,白蛋白 26.8g/L,总胆红素 340.40μmol/L,直接胆红素 298.50μmol/L,间接胆红素 40.90μmol/L,LDH 383U/L( 正常参考值80-285U/L)。铁蛋白 14375μg/L(正常参考值24-336μg/L),NK细胞活性 18.46%(正常参考值31.54%-41.58),可溶性IL-2受体(sCD25)27361.55ng/L(正常参考值6400.00ng/L)。多次查EBV-DNA、CMV-DNA均低于最低检出限,病原微生物定量检测阴性。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结果提示骨髓增生明显活跃,涂片易见吞噬血细胞现象。根据HLH-2004标准,HPS诊断明确。腹部CT和B超提示腹膜后多个淋巴结肿大,PET-CT检查结果示:肝内多发片状、结节状代谢性增高灶,腹腔、腹膜后及左侧锁骨上多发高代谢淋巴结。行肝脏穿刺活检病理诊断为外周T细胞淋巴瘤。进行PRF1、STX11、UNC13D、SH2D1A、SXTBP2、XIAP基因外显子编码区片段突变筛查,发现SH2D1A基因编码序列发生c.7G>T杂合错义突变(图1a),该突变导致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发生p.A3S突变(丙氨酸突变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血液内科王昭

为丝氨酸)。其父该基因相同位点存在c.7G>T纯合错义突变(图1b),导致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亦发生p.A3S突变,而患者母亲该基因未发现突变(图1c)。给予加大激素剂量的E-CHOP方案治疗,患者肝功能较前明显好转,铁蛋白明显下降,化疗2个疗程后,病情相对平稳。

讨论:X-连锁淋巴增殖综合征(X-linked lymphoproliferative syndrome,XLP)是一种罕见的原发性免疫缺陷病,以反复发作的HPS、低丙种球蛋白血症和(或)淋巴瘤为特点。XLP分为XLP-1和XLP-2型,SH2D1A基因突变属于XLP-1型,占XLP的大部分。SH2D1A基因定位于X染色体q25位点附近。其编码产物为信号淋巴细胞活化分子相关蛋白(SLAM-associated Protein,SAP),与信号淋巴细胞活化分子(signaling lymphocytic activation molecule,SLAM)家族的受体密切相关。SAP能促进Scr相关的蛋白酪氨酸激酶FynT的募集及活化,参与免疫细胞内的信号转导,并且通过与SLAM表面受体结合促进NK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作用。SH2D1A基因突变影响SAP的生成或表达,使SAP不能正常介导T/B细胞间相互作用。这种免疫缺陷是产生XLP相应临床表现的重要原因。

本例患者为极其罕见的SH2D1A基因突变导致的女性XLP患者,通常来讲女性只作为突变基因的携带者,并不发病。对于女性XLP患者,世界上也鲜有报道。Woon等于2008年报道了首例XLP外显型的女性携带者。该作者分析女性携带者患病原因在于X染色体的随机失活。当患者绝大多数野生型SH2D1A等位基因在偶然情况下被完全沉默,而余下的野生型SH2D1A等位基因无法阻止免疫调节的失常时,将导致疾病的发生。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