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胆囊炎会怎样?怎么知道是胆囊炎?
2016年08月28日 9141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临床表现】
急性胆囊炎的病变程度不同其症状表现也不一样,一般临床上常有不同程度的右上腹疼痛、畏寒发热和恶心呕吐等。通常,发病可能比较缓慢,但多数表现为右上腹的突然疼痛,程度剧烈,基本为持续性而常有阵发性的加剧,约40% ~ 60%的病例可有右肩部或右腰部和右肩胛骨下角的放射痛。如伴有胆石症,则疼痛的程度更为严重,阵发亦更为明显。约半数以上(60%)的患者有恶心,1/3以上的患者有呕吐,特别在疼痛加剧时更为明显;但通常单纯的急性胆囊炎呕吐多不剧烈,有较剧烈呕吐者大多是合并有胆总管结石的表现。大多患者常有低热(80%),一般约在38℃左右;但寒战和高热则不多见,有此现象时多表示已合并有胆总管炎及上行性肝管炎。有持续性高热不退者多表示胆囊炎有较严重的并发症。值得注意的是,高龄患者有时胆囊炎症极为严重而并无明显的体温升高。患者常呈急性病容,当疼痛有阵发性加剧时更有烦躁不安现象。脉率和体温的升高程度并不与病变的严重程度成正比。患者一般不发生黄疸,病程后期约15% ~ 20%病例可有轻度黄疸,多为肝细胞受损害的表现。右上腹胆囊区有明显的腹肌紧张和腹壁压痛和反跳痛。有不少病人可有墨菲征(Murphy sign)阳性。约15% ~ 30%的患者可扪及肿大、紧张而有触痛的胆囊,但其位置、大小和触痛之程度则随病情的变化而时有加重、不变和退转。
慢性胆囊炎患者的发病年龄和性别与急性胆囊炎患者相似。临床表现在不同患者则可有较大差别。患者可以明显地从急性胆囊炎第一次发作后不断出现,也可以发病隐晦、症状轻微,直至诊断确定后才注意有症状存在。它可以有不定期的反复发作,在急性发作时临床症状同急性胆囊炎;不发作时则临床病象模糊不清,类似慢性“胃病”;也可以始终没有急性发作而仅表现为经常的上腹部隐痛不适和消化不良,有时则可以全无症状。症状之所以有差别主要是因胆囊炎症程度不同,或有无胆囊结石,引起的反射性括约肌痉挛的程度亦各异。患者通常有气胀、嗳气以及厌食油腻现象,饱食以后常感上腹部不适,且不像十二指肠溃疡在食后可减轻疼痛。患者常感有右肩胛骨下、右季肋下或右腰等处隐痛,在站立、运动或冷水浴后更加明显。由于经常隐痛不适,患者很少运动,体重常有所减轻。一旦因结石嵌顿而有急性发作时还有轻度黄疸,而如结石进入胆总管,黄疸之发生率可高达60%。故在剧烈的胆绞痛后出现深黄疸者,大多表示胆总管内有结石阻塞。但有时也可能虽有结石存在而无疼痛或黄疸出现。此外,据Maingot记述,慢性胆囊炎患者还可以有两种特殊表现:①风湿性的关节痛,特别在颈、背及其他关节,据说是一种特殊的慢性中毒现象;②心脏症状,如心前区痛、心悸、气促等,有时极似心绞痛。这两种特殊表现在胆囊切除后均可获得好转或痊愈。体检右上腹有轻度触痛外,一般无其他阳性症状。少数患者因胆囊管阻塞而胆囊肿大者,偶尔可在右上腹部扪到圆形肿块。有的还可发现患者略有皮肤和巩膜轻度黄染,提示病变是在胆道系统。
【诊断】
急性胆囊炎患者血白细胞一般增高,但半数患者在10×109/L~15×109/L之间。白细胞的多少,虽不能成比例地反应病变的严重性,但通常大致与病变的程度平行。其计数在20×109以上者,很可能胆囊已有蓄脓或坏死穿孔,但有些穿孔病例其白细胞计数也可正常。急性胆囊炎患者并发胆囊结石或胆管炎时可出现轻度黄疸,此等患者血清胆红素含量增高,并可有转氨酶、碱性磷酸酶等增高。当并发急性胰腺炎时,血清或尿淀粉酶升高。B超可发现胆囊肿大,囊壁增厚水肿可有“双边影”征,有结石者当可见光点或光团。CT、MRI和腹部平片均可见胆囊区胆囊胀大及结石影,对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慢性胆囊炎患者一般诊断并不困难,因多数患者有右上腹部一次或多次的绞痛病史和消化不良症状。但有时症状不典型者,可与慢性阑尾炎、慢性溃疡病、慢性胃炎、结肠癌、慢性胰腺炎及肾盂肾炎等症混淆。正确的诊断有赖于:①胆囊部X线平片摄影;②胆囊造影;③B超或CT、MR等。B超检查是首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