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细胞计数升高

2022年03月21日 8169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白细胞有粒细胞(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如下图:

   中性粒细胞占比50%-70%,嗜酸性粒细胞占比0.5%-5%,嗜碱性粒细胞占比0%-1%,淋巴细胞占比20%-40%,单核细胞占比3%-8%。

    正常人血白细胞数目可因年龄和机体不同功能状态而有变化:新生儿白细胞数目一般在15*10^9/L左右,婴儿期10*10^9/L左右。新生儿的白细胞主要为中性粒细胞,以后淋巴细胞逐渐增多,可占比高达70%,3-4岁后淋巴细胞逐渐减少,至青春期与成人基本相同。有昼夜波动,下午白细胞稍高于早晨。进食、疼痛、情绪激动和剧烈运动等可使白细胞显著增多。妊娠期女性白细胞波动于12-17*10^9/L,分娩时可达34*10^9/ L。

    各类白细胞均参与机体的防御。白细胞具有变形、游走、趋化、吞噬和分泌等特性。

    中性粒细胞病理性增多见于:急性感染、严重的组织损伤及大量白细胞破坏、急性大出血、急性中毒、白血病、骨髓增生性疾病及恶性肿瘤等。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见于:过敏性疾病、寄生虫病、皮肤病、血液病、某些恶性肿、某些传染病等。

    嗜碱性粒细胞增多见于:过敏性疾病、血液病、恶性肿瘤等。

    淋巴细胞增多见于:感染性疾病如病毒感染、肿瘤性疾病、急性传染病恢复期、移植排斥反应等。儿童、婴儿期淋巴细胞占比高。

    单核细胞增多:婴幼儿及儿童单核细胞可增多,属生理性增多。病理性增多见于:某些感染、某些血液病。

    类白血病反应:机体对某些刺激因素所产生的类似白血病表现的血象反应。周围血中白细胞大多明显增高,并可有数量不等的幼稚细胞。病因去除后,类白血病反应也逐渐消失。引起类白血病反应的病因很多,有感染、恶性肿瘤、急性中毒、外伤、休克、急性溶血或出血、大面积气烧伤、过敏及电离辐射等。

    以上图片来自网络。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