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抑郁的几个误解

2022年11月09日 807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周末的门诊很忙碌,从早到晚,一整天下来腰酸背痛。

有时候,我就在想,是发病率提高了呢,还是就诊率增加了。想来想去,再加上一些研究的数据发现,好像都有了一些增加。

现在,人们的确越来越开始重视自己的心理健康。就像网上那些抑郁的自测问卷,动辄几百万的使用量。

可与就诊的患者沟通起来,以及与自己在综合医院里的同事沟通发现,人们对抑郁存在很多的误解。

一、认为情绪低落是正常现象

的确,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谁还没有不开心的时候,尤其是那些在综合医院就诊的患者。

一般人在患有某种严重或久治不愈的躯体疾病时,往往会发生一系列的情绪反应,其中主要的就是情绪低落、失望、兴趣减少。对大多数人而言,这种情况往往持续时间较短(一般为1-2周),而且程度较轻。

但是如果患者的情绪低落相当严重,且持续时间较长,我们就不能袖手旁观。情绪低落、抑郁虽然是心理表现,但这种情绪如果持续存在,就会对患者的生理、社会功能产生不利影响。

研究发现,抑郁会使人体免疫功能降低,生理活动减慢,社会、工作和生活能力下降,导致慢性疾病的康复延缓;同时病人反复就医,会造成医疗费用增加,浪费医疗资源。甚至有研究证实,长期伴有抑郁的躯体疾病患者其死亡率高于不伴有抑郁者。

二、综合医院会有医生认为抑郁障碍是一种少见病,与自己的专业无关

虽然目前各国调查得出的抑郁障碍的患病率有所不同,但大家一致认为,抑郁障碍是一种常见病。

我们的研究还发现,在综合医院就诊的患者人群中,抑郁障碍的患病比例似乎更高。

一项调查发现,内科住院的患者中有22%-33%可诊断出患有抑郁障碍及相关心理障碍;20%-45%的癌症患者在不同的病程和疗程中发生重症抑郁或广泛性焦虑障碍;40%的帕金森症及33%的中风患者出现抑郁障碍。约1/3的心肌梗死患者产生短暂的抑郁反应。22%的晚期肾病患者、37%的脊柱损伤患者、14%-18%的糖尿病患者伴有抑郁障碍。

由此可以看出,抑郁障碍绝不是什么少见病,尤其在患躯体病的人群中。

三、认为抑郁障碍是心理疾病,药物治疗无效

抑郁障碍虽然是一种精神心理障碍,其核心症状表现在心理和行为方面,但许多研究表明,抑郁障碍具有一定的生物学基础,其中包括生理功能的异常及脑内神经递质的异常等。

最有力的证据之一是,大多数患者可以通过药物治疗获得满意的效果。

近年来,国内外的专业工作者在抑郁障碍的研究中取得了很多令人瞩目的进展,尤其是一大批新型抗抑郁药物的出现,给抑郁障碍患者带来了福音,也让临床医生获得更为有效的武器。

四、认为躯体疾病伴发抑郁障碍与否对躯体病没什么影响

我们那中风患者来举个例子,其中伴有抑郁障碍患者的死亡率是不伴抑郁障碍患者的3.4倍。

心脏病发作6个月后,患抑郁障碍的病人的死亡率是无抑郁者的5倍。

国外的研究发现,抑郁障碍可从如下几方面对躯体疾病产生不良影响:

1)抑郁障碍常引起慢性内科疾病症状的夸大,使得患者的生理及社会功能受到影响;

2)抑郁障碍常常影响患者自我照顾、自我关心的能力,使得他们不能及时就诊,或不能很好地遵从医嘱。

3)抑郁障碍可以直接影响人体的一些生理指标,造成生理方面的异常,甚至可增加一些疾病的死亡率。

五、认为以躯体不适为主诉者就不会是抑郁障碍

早在20世纪人们就开始注意到,在内科就诊的患者中,有不少人有各种躯体不适主诉,包括性质不明的疼痛、头晕、头疼、食欲减退、失眠、心慌、气短、易疲劳等。

这些人往往反复就诊、反复检查,被诊断为“自主神经紊乱”、“神经官能症”、“神经症”等,对症治疗效果也往往不好。仔细检查常可发现隐藏的抑郁体验,患者的躯体不适主诉是抑郁情绪的表现。

为此,人们将这组疾病命名为“隐匿性抑郁障碍”。对这些患者进行抗抑郁剂的系统治疗,往往会获得良好的效果。

基于此,临床医生对于以多种躯体不适主诉就诊,检查无阳性发现或阳性发现难以解释症状时,应考虑隐匿性抑郁障碍的可能,必要时可转诊或会诊。千万不能以为以躯体症状为主诉的患者就不会是抑郁障碍。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