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夏防湿”很重要!夏季养生祛湿攻略快收藏~

2021年06月17日 8074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炎炎夏季,闷热难耐,汗出不畅,食欲不振,神疲乏力,相信不少人在夏季都有类似症状,这会不会是“湿”在作怪?饮食调理有用吗?夏季为何要祛湿养生?


夏季因环境温度高,湿度大,易感湿邪,若再由饮食不节损伤脾胃可出现湿阻。中医学认为天人相应,大自然将丰富的四季变化赋予人类,同样在养生方面也应遵循自然规律。


我国幅员辽阔,随着夏季到来,除了骄阳似火之外,在许多地方还有连绵的阴雨。夏季,特别是长夏期间,祛湿是重要的养生内容。这个季节具有高温、多雨、潮湿的特点,空气中湿度最大,所以说“湿”是长夏的主气,因此《理虚元鉴》特别指出“长夏防湿”。


闷热潮湿,阴雨连绵,或久居卑湿之地,或涉水作业,或汗出沾衣,更容易感受湿邪变生疾病。若因夏季饮食不注意,过度进食生冷或误食发霉变质的食物损伤脾胃会导致湿邪内生。


在中医理论中,脾脏有运化水谷精微和水液的功能,并且协助管理气血的生成和统摄,然而脾脏却最容易被“湿”困住。最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提出,脾喜燥而恶湿。打一个比方来说,脾脏好似一个机器枢纽位于人体中部,如果潮湿生锈,便不能正常工作了。


湿盛症状表现


湿阻最常见全身乏力、肢体困重、胸闷腹满、口淡、胃口不佳、腹泻便溏、小便不利、水肿、舌苔厚腻等表现。由于五脏六腑密切相关,牵一发而动全身,因此脾脏被湿所困还可以引起体内各大系统的病变,临床表现因人而异。


01

舌苔厚腻

正常舌苔应该是薄白的,当舌苔颗粒细腻致密,揩之不去,刮之不脱,舌面上有一层油腻状黏液的苔质时,为腻苔;苔质较厚,望之不能见底,为厚苔。晨起漱口对镜看一下舌苔或许会让您看到身体是否有异常。


02

全身乏力 

湿阻的乏力带有“困重”的特点,就好像被湿毛巾裹住沉重而无力的感觉。中医还有“因于湿,首如裹”之说,意指头部胀满沉重,如有物裹住亦为湿阻的表现之一。


03

纳呆便溏

这指的是容易胸口闷,胃口不好,稍微吃一点就觉得饱胀。湿邪还有“浊”的特点,除了大便稀薄不成形或黏腻不爽之外,其分泌物和排泄物具有秽浊不清的特点。比如小便浑浊不清、妇女白带增多、湿疹等。


04

口苦口腻

有人到了夏季就感到口中腻腻的,带点苦味,即使美味佳肴食之也索然无味,不妨注意自己是不是有“湿”。


05

身体酸重

关节疼痛,甚至屈伸不利,难以转侧,尤在夏季或阴雨天。


日常防湿举措


中医说“千寒易去,一湿难除”。这是因为“湿性缠绵”是其一大特点,即湿邪致病病程较长,缠绵难愈,反复发作,这是由湿邪的性质决定的。湿邪性黏滞,它容易与体内寒、热等其他病因互相结合,变生多种疾病,或结为湿热,或聚为寒湿。由此可知,祛湿可谓“漫漫之路”。


01

少开空调

现在大家生活条件越来越好,许多人到了夏天离不开空调,喜欢把温度调得非常低,然而相对于正常的四季循环来说,过低温度的空调环境是违背时令节气的。可适当调高空调温度,以26℃为宜。


02

少食生冷

进食过于生冷的食物容易使湿邪停滞。中医认为湿性属水,水属于阴,因此湿为阴邪,耗伤人体阳气,尤其是脾阳。本来长夏季节湿邪容易侵袭人体,过食生冷再给“湿”加一把助推的力量同它一起损伤体内的阳气,更加重了承担运化水湿功能的重要脏腑——脾的负担,从而更容易导致人体内部代谢的不平衡,招致湿留体内而致病。因此“防湿”必须从日常饮食做起。


03

补充阳气

养生者必顺应天时,《内经》中说:“春夏养阳”。可能有些人要问了,夏天已经那么热了,还需要补充阳气吗?其实,这句话的意思指的是,春夏时节,万物生机勃发生长茂盛,是阳气充旺生发的表现;夜晚渐短、阳气渐长而阴气渐消,相应万物进入生长阶段。养生也应顺时顺应阳气的生发宣泄,“动则生阳”,夏天也要坚持运动。艾灸、日光浴都是夏天为身体补充阳气的好办法。



健脾祛湿食物


夏季是阳气旺盛生长的季节,饮食摄养宜清淡,忌油腻,多食营养丰富的蔬菜、瓜果之品。同时注意“夏不欲穷凉”,不能过食生冷以防耗伐生发之阳,从而做了“湿”的帮手。


在平常的食物中,有不少具有一定的健脾利湿作用。


山药

山药味甘,性平,归脾、肺、肾经。有益气养阴,补肺脾肾,固精止带的功效。可以用于脾胃虚弱,能够补肺脾肾三脏。脾虚食少,体倦便溏及妇女带下,儿童消化不良、腹泻等皆可运用。


白扁豆

白扁豆味甘,性微温。归脾、胃经。有健脾、化湿、消暑的功效。可以用于脾虚湿盛,运化失常而导致的食少便溏,白带增多等。


大枣

大枣味甘、性温。归脾、胃经。有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缓和药性的功效。可以用于脾虚食少便溏,倦怠乏力。


薏苡仁

薏苡仁俗称作米仁,味甘,性淡、微寒,归脾、胃、肺经。有利水渗湿,健脾,除痹,清热排脓的功效。可以用于小便不利、水肿、脾虚泄泻等。


冬瓜皮

冬瓜皮味甘,性微寒,归肺、小肠经,利水消肿,可以用于水肿、小便不利等人日常代茶饮。


玉米须

玉米须味甘,性平,归膀胱、肝、胆经。有利水消肿,利湿退黄的功效。还可以疏利小便,达到排除壅积的水液和湿气的作用。另外,它还具有一定的降血糖作用。夏季正值玉米上市之时,变废为宝将玉米须一起煎汤煮,代茶饮,十分适合糖尿病患者。


赤小豆

赤小豆味甘酸,性平,入心、脾、肾、小肠经。有利水除湿,通乳,解毒排脓的功效。


绿豆

绿豆味甘,性寒,归心、胃经,有清热、消暑、利水、解毒的功效。能够用于暑热烦渴、感冒发热、吐泻、水肿尿少。


需要注意的是,无论多么好的食物,均不宜一味偏颇地过量食用。如对糖尿病患者来说,大枣含糖量比较高,虽然有健脾养胃、调中补血之效,但是糖尿病患者也不适宜过多食用。另外,有些以“湿热”表现为主的人,如见心烦口渴、小便黄赤等,还是应该以清化湿热为主,红豆薏米并不一定合适。


还有绿豆、冬瓜皮等品,性味比较寒凉,属脾胃有寒的人就不适宜吃(脾胃有寒的人常表现为胃脘部冷痛,大便溏薄,喜爱喝热水并能缓解症状)。


虽然夏季容易出现“湿”重而影响健康,但每个人体质不同,并非每个人都会为“湿”所困。如果体内并无湿阻反而还属于津液亏虚的体质,却“跟风”大量食用利水渗湿的食物和药物,则会加重体内气血津液和阴阳的失衡,导致身体的不适。因此,合理饮食以及合理养生,不跟风不过度,才是正确的养生态度,符合“中道”。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