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氨酰转肽酶(GGT)升高不可忽视
2016年11月10日 20901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葛女士遇到这样一个难题:5年前体检发现谷氨酰转肽酶(GGT)升高,进一步检查仍无法确诊,最后行肝穿刺病理检查,明确诊断为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服用熊去氧胆酸胶囊治疗后恢复正常,因担心药物的副作用,故减量服用,近2年GGT持续异常,问该如何处理。
另外王先生就没有如此幸运了。因其他原因发现肝硬化腹水,进一步查明确引起肝硬化的原因是PBC,详细询问病史后,他说10年前GGT一直升高,没有医生提醒该如何处理,自己也没有重视。
遇到GGT升高该怎么办呢?
一般说来,酒精性肝病、脂肪肝、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各种病毒性肝炎、肝癌、胆囊炎时GGT都可升高,疾病不同,预后不同,有必要积极明确诊断。肝功能中各项指标都有不同的临床意义,一般要结合其他检查综合分析,如B超,肝炎病毒抗体,血脂,自身抗体等,有些患者仍无法确诊,需要进行肝穿刺病理检查。
如果GGT升高和/或碱性磷酸酶(ALP)升高,伴有球蛋白升高,此时一定要引起重视,应进一步检查抗线粒体抗体,明确是否是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该病多见于中年女性,是一种自身免疫性、慢性进行性胆汁淤积性肝病。一旦确诊该病,应进行长期、规范治疗,如果不予以重视,任其发展,或治疗不规范,大多可进展为肝硬化。
以上两个病例具有一定代表性,一是诊断不明:肝功能中的指标异常均有其临床意义,应该至肝病专科就诊,明确是何种原因导致并进行处理,不可放任不理;二是治疗不规范:患者总担心药物的副作用,经常会对医嘱进行某种“修改”,有些药物要依据体重调整剂量,有些药物和进食有关等,所以应遵嘱用药,不可随意更改剂量或服用时间。
中医学认为PBC发病源于肝脾两虚或肝肾阴虚,多伴有湿热,或瘀血,临床治疗多从以下入手:
1.健脾养肝:该病的形成与发展与肝脾直接相关,如乏力、胁痛都是病情体现,治疗当健脾养肝,如党参、太子参、当归、白芍等;
2.清热抗炎:PBC的炎症不同于其他肝炎,病情一旦形成,很难彻底治愈,需长期服药控制病情。总因湿热之邪侵犯肝脏,故常用半枝莲,白花蛇舌草、凤尾草等;
3.利胆退黄:PBC的主要病理改变为小胆管的非化脓性炎症,进一步发展为小胆管的闭塞,这也是PBC难治的原因之一。故不管是否出现黄疸,一旦确诊PBC均应选用利胆退黄药物,可治可防,临证喜用茵陈、金钱草、白鲜皮;
4.活血抗纤:PBC病理改变也不同于其他肝炎,常在肝硬化形成早期就有门脉高压改变,应尽早采用活血化瘀,抗肝纤维化的药物,可有效阻止病情进展,可选用炙鳖甲,土鳖虫,莪术,丹参等。有机将健脾养肝、清热利胆、活血通络结合起来,一可有效缓解病情,还可阻止病情进展,临床应用疗效可靠。
所以,临床不能放过任何蛛丝马迹,有些细节如何强调都是不过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