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的靶向治疗

2018年07月21日 7255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靶向治疗其实也属于生物治疗,主要是指药物可以特异性的作用于肿瘤细胞的某些特定位点,而这些位点在正常细胞通常不表达或很少表达。因此,靶向治疗的药物具有高度选择性地杀死肿瘤细胞而不杀伤或仅很少损伤正常细胞的特点。靶向治疗的安全性和耐受性极好,毒副作用很小。近几年,靶向治疗在非小细胞肺癌治疗研究领域进展迅速,很多药物进入临床后取得了很好的治疗效果,并且在某些情况下其疗效及安全性甚至超过了传统化学治疗。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综合科王延风

非小细胞肺癌靶向治疗药物主要包括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EGFR-TKI)、血管生成抑制剂、多靶点抑制剂、信号传导抑制剂等,代表性药物包括有吉非替尼、厄洛替尼、贝伐单抗、西妥昔单抗、索拉非尼、舒尼替尼等,其中贝伐单抗联合化疗已作为中晚期非鳞肺癌的一线治疗方案,而吉非替尼和厄洛替尼早已作为非小细胞肺癌标准的二线治疗方案,甚至对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的患者,可以一线使用EGFR-TKI类药物治疗,有效率可以达到70%,且可以避免化疗的严重毒副反应。

另外,还有一些其他的针对肺癌治疗的分子靶点药物(例如棘皮动物微管相关蛋白4/间变淋巴瘤激酶融合基因(echinoderm 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like 4/anaplastic lymphoma kinase,EMLA-ALK)、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型受体(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type I receptor,IGF-lR)和间质上皮转变因子(mesenchymal-epithelial transition factor,c-MET))等正在研究当中,其中针对EMLA-ALK融合基因治疗的药物XALKORI(Crizotinib)已于2011年8月被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批准上市,对于ALK阳性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患者,该药物治疗有效率可达到50~60%。

总之,肺癌靶向治疗经过近十多年的研究,已取得了许多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成绩,相信随着基础研究、临床试验研究和其它相关研究的不断发展,必将为肺癌患者的治疗带来更多的福音。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