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病科普研究所 | 胆固醇结晶十问
2020年08月15日 8376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一、 胆固醇结晶是什么?
胆固醇结晶是指各种原因引起胆汁中胆固醇浓度主动或被动、相对或绝对升高,超过了胆汁酸和磷脂溶解能力后,导致胆固醇不能溶解在胆汁中从而析出的结晶状物质。常与胆固醇沉积同时发生。
二、 胆固醇结晶如何形成的?
正常情况下,脂溶性的胆固醇靠着胆汁酸和磷脂的帮助,能够完全溶解在胆汁中,不会有胆固醇结晶析出。但是,胆汁酸和磷脂溶解胆固醇的能力有一定限度,也就是说一定量的胆汁酸和磷脂只能使某一定量的胆固醇溶解。如果胆汁中的胆固醇含量超过了胆汁酸和磷脂溶解胆固醇的能力,胆汁中部分胆固醇就不能溶解在胆汁中,就会析出胆固醇结晶而发生沉淀。析出的胆固醇结晶相互聚结,久而久之便会形成胆固醇结石或息肉。
三、 胆固醇结晶与结石和息肉的关系?
根据临床观察和研究,我提出了一个新的观点:胆固醇结晶、胆固醇沉积、胆固醇结石、胆固醇息肉,胆囊腺肌症等这一类病变都应该归入胆囊胆固醇类病变,这些疾病不是割裂的或者不同的疾病,而是同一个病理机制(胆囊内胆汁胆固醇过饱和)在胆囊不同部位和时期的不同表现形式,这一类疾病的形成与均与代谢有密切关系。早期,在胆囊腔内表现为胆固醇结晶、胆囊粘膜则表现为胆固醇沉积,中期,胆囊腔内则表现为胆固醇结石,粘膜上则表现为胆固醇息肉,继续进展则可表现为典型的胆囊腺肌症。
四、 那些人容易得胆固醇结晶?
胆固醇结晶的发病与饮食、运动、生活方式等因素密切相关。不健康的饮食生活方式及缺乏运动锻炼造成胆固醇代谢异常,过度沉积,胆囊没有及时排尽,就会沉积在胆囊壁上,形成胆固醇结晶。
胆固醇结晶、胆固醇沉积、胆固醇结石、胆固醇息肉,胆囊腺肌症等这些胆固醇类病变的危险因素相同,可以归纳为“6 F”,也就是6 个 “ F ”开头的英文单词,“ F ”越多,患胆固醇类病变的几率就越大,包括:Fat(肥胖),Forty(40岁),Female(女性),Fertility(多次生育),Family(家族史),Fair (经常不吃早饭、空腹)。
五、 怎么知道有没有胆固醇结晶?
胆固醇结晶很少有明显症状,多在超声检查或体检时发现。在B超下表现为粟米样的颗粒,被称为“彗尾征”。大部分胆固醇结晶是多发性的,一般在2-3毫米大小,大部分人会逐渐增大,超过5毫米则称为结石。CT、磁共振等检查对胆固醇结晶诊断意义不大。
六、 胆固醇结晶有什么症状?
绝大部分胆固醇结晶是没有症状的;但也有少部分人可能会有症状,表现为进食之后出现饱胀感;极少部分的人症状比较明显,主要表现为右上腹的闷胀、疼痛,也有胆固醇结晶诱发胰腺炎的报道。中医认为,胆是中精之腑,胆病患者常表现为口苦、情绪急躁。
七、 胆固醇结晶有什么危害?
尽管有胆固醇结晶诱发急性胰腺炎的报道,但总体来看,胆固醇结晶很少有症状,同时从理论上来说,胆固醇结晶是不会癌变的,因此胆固醇结晶本身危害很小。但由于胆固醇结晶是胆囊胆固醇类病变早期表现形式,继续发展则可进展为结石、息肉、癌变等危害更大疾病。因此早期干预和处理非常重要,可延缓甚至逆转其病程,避免胆囊切除。
八、 胆固醇结晶会自己消失吗?
由于胆固醇结晶的发病与不良饮食、运动、生活方式等因素密切相关,因此在日常门诊中确实遇到过一部分患者在改变饮食生活习惯后胆固醇结晶消失的案例,也有些患者从胆固醇结晶继续进展转变为胆固醇结石或胆固醇息肉。
九、 得了胆固醇结晶怎么办?胆固醇结晶有没有药物治疗方法?
由于胆固醇结晶形成是因胆固醇浓度升高超过胆汁酸和磷脂溶解能力所致。因此,其治疗也主要从降低胆汁中胆固醇浓度和增加胆汁中胆汁酸量两方面着手!控制饮食、运动锻炼、调节情绪等,促进胆固醇代谢,有助于胆固醇结晶的缩小甚至治愈。熊去氧胆酸、牛磺酸熊去氧胆酸等西药可主要通过增加胆汁中亲水性胆汁酸含量达到降低胆固醇浓度、溶解胆固醇结晶目的,但是长期服用有一定的副作用。中药及中成药则相对安全。临床常用的利胆药物有柴胡、茵陈、虎杖、郁金、金钱草等,中成药则有胆宁片、胆石利通胶囊等。
在我临床工作和日常门诊中,采用“三驾马车”疗法对胆固醇结晶患者(新发患者和保胆治疗后患者)进行治疗,取得了不错的治疗效果,详情可见搜索我的另一篇科普文章:如何预防胆囊结石、息肉复发?
十、 如何预防胆固醇结晶?
胆固醇结晶的预防跟胆固醇结石的预防方法相差不大。主要是控制饮食,控制胆固醇的摄入量,控制热量、脂类、糖类的摄入,适当地增加运动,三餐定时。定时体检,及早发现,积极治疗,定期随访,健康生活,胆固醇结晶是可以预防、改善、甚至治愈的。
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