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与体位性低血压
2016年06月02日 9732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随着心脏的一缩一舒,动脉血管有规律地搏动,通常一个健康人的血压是比较稳定的。成人正常收缩压为100~120mmHg,舒张压60~80mmHg。若在安静状态时收缩压低于80mmHg,舒张压低于50mmHg,则称为低血压。体位性低血压是由于体位的改变,如从平卧位突然转为直立,或长时间站立发生的低血压。通常认为站立后收缩压较平卧位时下降20毫米汞柱或舒张压下降10毫米汞柱,即为体位性低血压。体位性低血压分为突发性和继发性两种。突发性多因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引起直立性小动脉收缩功能失调所致。主要表现是直立时血压偏低,还可伴有站立不稳,视力模糊,头晕目眩,软弱无力,大小便失禁等,严重时会发生晕厥。继发性多见于脊髓疾病、急性传染病或严重感染、内分泌紊乱、慢性营养不良或使用降压药、镇静药之后。
体位性低血压是老年人的常见病,据统计65岁以上老年人体位性低血压者约占15%,其中75 岁 以上的老年人可高达30%~50%。 体位性低血压在老年人中的检出率逐渐增加,但多数老年人症状不明显,因此本病易被忽视,从而严重威胁老年人的健康。尤其是老年人经过较长时间睡眠后,如夜间或清晨突然从卧位起床时,就很容易出现头晕、眼花、站立不稳、甚至晕厥等状况。这种短暂意识障碍可导致病人跌倒,头部损伤或骨折。冠心病患者可因体位性低血压而导致心绞痛或心肌梗死,如抢救不及时,甚至可能引起生命危险。
据统计,在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中约有15%~20%的人都患有体位性低血压。对老年人来说,体位 性低血压的危害性不在于血压本身,而在于低血压所致的一系列危险的伴随症状,如:跌倒、晕厥、心肌梗死、脑血管意外等等。体位性低血压的原因有:
1.餐后血液积于内脏,使循环血量降低,若突然起立可导致体位性低血压发生。
2.热水浴之后,在体位变动时容易出现体位性低血压,特别是在直立位或者由卧位突然起立变为直立位时。
3.久站后易致体位性低血压。
4.某些神经系统疾病、造血系统疾病、营养不良以及糖尿病等疾患容易导致继发性体位性低血压。
5.一些常用药如利尿剂、抗高血压药、硝酸酯类制剂、抗抑郁药、抗帕金森病药物等,均可降低循环血量、增加外周血量或影响交感神经活性而引起药物性体位性低血压。
老年人因神经调节功能差、动脉弹性下降、体质虚弱等原因而较易发生体位性低血压,特别是在一定因素的诱导下,体位性低血压就更容易发生针对引起老年体位性低血压的常见诱因,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采取下列预防措施:
1.少食多餐,不宜吃得过饱。餐后不要马上活动,可适当休息几分钟后再站起行走或干其他事。同时要多饮水,每日至少喝2~3升。
2.热水浴时要事先准备好浴垫或小椅子,洗浴时坐在浴垫或椅子上,洗完后要适当躺一会儿再起立活动。
3.呈站立状态时要每隔几分钟活动一下身体。另外,弯腰后不可突然站起,应扶墙或借助其他物体慢慢起立。
4.睡眠时床头应抬高25~30厘米,起床时尽量减慢变换体位的速度,或分段改变体位,即卧位-坐位-立位,以防因脑供血不足而晕倒。
5.有效运动有助于减少低血压发生,但运动量不宜过大,也不要做体位变动过于剧烈的运动,以步行、慢跑、游泳等项目为宜。运动后应无气喘,心率不超过110次/分钟。
6.慎用可引起头昏、头晕及低血压的药物,用药期间注意观察有无头晕、头痛、视力改变等症状。一旦有这些症状发生,应立即测量血压并坐下或躺下,防止病情加重。
7.合理调整饮食。晚间宜进干食,利尿剂尽量在白天应用,以免夜间起床小便发生意外。
8.积极诊治引起体位性低血压的原发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