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后耳闷 听力下降怎么办?
2019年04月09日 9104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临床上,将这种情况称之为急性分泌性中耳炎。那么,为什么感冒会导致分泌性中耳炎呢?我们首先要了解一个解剖结构——咽鼓管。人们常说"七窍相通",其实咽鼓管就是连接鼻咽和耳朵一个管道。它有一个重要的功能,就是调节中耳内外气压。一般情况下,这个管道是关闭的,只有在吞咽、打哈欠等情况下开放。乘坐飞机、潜水等由于内外气压不一致而产生耳闷、耳痛就是这个道理。
因此,在感冒的情况下,如果下鼻甲充血肥大压迫咽鼓管的管口或者分泌物堵塞管口,那么即使吞咽、打哈欠也不能使咽鼓管开放,进而也就不能使气体进入中耳腔,维持中耳腔内外气压的平衡。在这种情况下,中耳腔内会产生负压,从而导致一系列的病理生理反应,出现鼓室积液。由于声波在空气中传导明显优于在液体中传导,因此患者会感觉到听力下降。也正是因为中耳有积液,才会出现耳闷、改变头位自觉耳中有水的现象。
此时需要尽早治疗,其中临床上常用的药物治疗包括:改善鼻腔通气(呋麻滴鼻液、鼻用激素)、抗炎预防感染(激素、抗生素)、粘液促排剂(欧龙马、标准桃金娘油、桉柠蒎肠溶软胶囊等)等。一般通过积极的药物治疗部分患者可以治愈。但仍有部分患者治疗效果不佳,需要行鼓膜穿刺、切开,引流出中耳的积液,甚至行鼓膜置管,也就是在切开鼓膜的情况下放置一个通气管,调节中耳内外的压力,以达到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目的。
注意事项:
1.部分急性分泌性中耳炎病人的症状可能不明显,发现时已演变为慢性,尤其小孩,往往仅被描述为看电视声音大,小声呼喊无反应等。
2.分泌性中耳炎除过感冒外可能由鼻窦炎、腺样体肥大(见于小孩)、鼻咽癌(见于成人)等疾病导致。
3.行鼓膜置管后通气管一般需要放置3-6个月,甚至更长时间。期间要保持外耳道清洁、干燥,避免进水,预防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