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期肾绞痛的止痛,你如何考量?
2019年05月11日 8930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妊娠期间发生尿路结石有一定的危险性,如肾绞痛、感染及梗阻均与早产或流产有关,对母亲和胎儿均有一定的危险。
对于以肾绞痛为主要症状的妊娠期泌尿系结石患者来说,腰/腹部的剧烈疼痛难以忍受,不得不接受相应的解痉镇痛等药物治疗,但是,对于妊娠期泌尿系结石梗阻所致肾绞痛的治疗,期待疗法联合药物治疗受到较多的限制,这是因为大多数治疗肾绞痛的药物在妊娠期是禁忌使用的。保守治疗有效的药物标准是:长期使用有效、少替代、对胎儿危害小、血药有效浓度较低等。妊娠期症状性泌尿系结石保守治疗主要包括解痉镇痛、抗感染、及对症治疗(保胎、降温、止血等)。
解痉镇痛类药物是治疗妊娠期肾绞痛的主要药物,Butler等研究报道,阿片类制剂是治疗妊娠期肾绞痛的第一线镇痛药,认为妊娠期使用吗啡、杜冷丁、以及口服可待因、轻考酮是安全的。
近年来“间苯三酚”,“黄体酮,“曲马多,“杜冷丁等类药物,由于具有解痉止痛、缓解子宫收缩的作用,被妇产科医师广泛应用于妊娠期急腹症的治疗。间苯三酚又称1,3,5一三羟基苯,能直接作用于胃肠道与泌尿生殖道平滑肌,是亲肌性非阿托品、非婴粟碱类纯平滑肌解痉药,与其它平滑肌解痉药相比,其特点是不具有抗胆碱作用,在解除平滑肌痉挛的同时,不会产生一系列抗胆碱样副作用,不会引起低血压、心率增快、心率失常等症状,对心血管功能没有影响。一些研究认为,在妊娠期使用“黄体酮;“曲马多,“杜冷丁等阿片类药物是安全的。
然而,有证据表明,在妊娠期使用某些解痉镇痛类药,可能对母胎发育造成危害。如在妊娠期应用非吊体抗炎药(NSAD),可能导致羊水减少、早产、流产、及导致胎儿心脏畸形的危险;在妊娠早期应用“黄体酮”可明显增加胎儿泌尿生殖器畸形的发生率。Biyani等研究发现,在妊娠早期使用吗啡、杜冷丁等镇痛药,可导致胎儿发育迟缓或早产、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可引起胎儿动脉导管提早关闭、阿斯匹林可增加孕妇产前或产后出血风险、而在妊娠早期对孕妇实行麻醉诱发胎儿畸形的危险率增加0.5%;另有研究报道,在妊娠期应用解痉镇痛药物时间过长或累计用药剂量过大,可能导致胎盘功能老化,增加胎儿早产与剖宫产的机率。
对于疼痛剧烈、一般解痉镇痛药物治疗效果不理想的肾绞痛患者,可考虑采用镇痛泵或硬膜外麻醉,连续硬膜外麻醉(T11-L2)常被推荐使用,其优点是:既可以缓解患者的疼痛,还有促进结石排出的作用。硬膜州沮滞也可以诱导输尿管末端平滑肌紧张促使结石排出,在患者拒绝外科性干预治疗、或受医院条件限制缺乏内镜医师及设备的情况下可考虑使用。
来源:金陵医学高峰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