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小长假闷热潮湿,这些疾病最高发!

2020年06月27日 8229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原创作者:吴欢曙光医院传统中医科副主任医师,上海市科普创新个人一等奖,上海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抗疫一线专家
端午小长假闷热潮湿,这些疾病最高发!出游、“宅家”健康提醒来了(周到上海APP)
           端午节“小长假”撞上潮湿闷热的梅雨季,哪些疾病最高发,如何预防才能开开心心过节?

近日,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传统中医科副主任医师吴欢接诊了几位患者,大多有口腔溃疡、大便秘结、上火、烦躁潮热、心烦出汗等症状。经过仔细询问,得知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爱好”——吃生姜。
有位患者听说了“冬吃萝卜夏吃姜”后,连续吃了两三个月的生姜,每天早上吃几片嫩姜片,或是含生姜。结果更年期症状加重,烦躁潮热,开了空调还是觉得热。
吴欢介绍,“每年这个时间,都会有很多这样的患者前来就诊,一询问都是因为过度吃姜引起的。‘冬吃萝卜、夏吃姜’采用的是古文中的‘互文’手法,这里的‘冬夏’泛指一年四季,也就是说一年四季常吃萝卜和姜有益身体。我们本来就经常吃萝卜,烧菜经常放生姜,因此没有必要刻意的去天天吃。”
黄梅天里闷热潮湿,应该如何健康养生?吴欢表示,“其实首先就是清淡饮食,这里的清淡饮食不是指白粥咸菜,而是指辣椒、大蒜、胡椒、生姜等调味品要少放,食用油以及容易导致肥胖、高血脂等的食物也要少吃,多食用瘦肉、蔬菜、蛋奶等食物。”
端午前后这些疾病最高发!潮湿闷热易引发皮肤病每年梅雨季节,都有众多皮肤病患者前往医院就医,出现就诊小高峰。
吴欢介绍,端午节正值梅雨季,天气潮湿闷热,易引发真菌感染,出现手足癣、股癣等。还有大家常说的“湿疹”,医学上并没有湿疹这个疾病,而是过敏性皮炎。
“湿疹”虽然姓“湿”,但其实并不一定是因为“湿”而导致的,端午前后吃过多温热性食物,如红枣、生姜、牛羊肉、烧烤等也会诱发,尤其是本身就有这些基础疾病的。容易出现的皮肤病还有接触性皮炎、日光性皮炎,以及紧张焦虑引起的神经性皮炎等。
吴欢表示,端午前后这段时间,不应过多食用生姜、洋葱、辣椒、牛羊肉等温热性食物,尤其是有相关基础疾病或是新出现皮炎的患者,应立即停止食用。想要预防手足癣、股癣等,应保持皮肤干燥,穿宽松透气的内裤。
长时间做家务、玩手机后头晕乏力
最近一段时间,吴欢还接诊了很多头晕乏力的患者,尤以中老年女性居多,也有一些白领一族。
“经过我们分析,这些人通常长期低头做家务,或是长时间低头玩手机,又有颈椎病、心脑血管病等基础疾病。之所以这段时间高发,主要是因为气温升高血管扩张,再加上黄梅天闷热潮湿,空气中水汽重含氧量低,使得大脑容易缺血、缺氧,出现头晕乏力等症状。”
吴欢建议,平常长时间做家务的人,午饭后应平卧休息一下,保持头低脚高,让血液倒流到大脑,平卧半小时或是睡个午觉。尽量减少低头工作,少看手机、电脑,适当按摩颈部。房间要经常开窗通风,还可使用电风扇、空调除湿功能或是除湿剂等,降低室内湿度保持通风。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出现头晕乏力、恶心呕吐、心慌冷汗、人不能站立等情况,且休息后症状不能缓解,甚至出现口角流涎、舌歪等症状,应及时前往医院就医。
过食生冷出现消化道疾病
消化道疾病也是近段时间最为高发的疾病之一。
吴欢介绍,今年因为疫情学校管理严格,小儿急性胃肠道疾病不多,来医院的大多是成年人,主要是因为过多食用生冷食物引发腹泻、胃痛等。
“黄梅天虽然已经入夏,但其实温度并没有特别高,现在很多水果都是提前上市的,过度食用水果、凉拌菜、冰淇淋等生冷食物,对于本身就脾胃虚弱、阳气不足的人来说,就会出现胃痛、消化不良、腹泻等症状。”吴欢说。
他表示,这类患者可以适当吃些温热性食物,还可做做艾灸、穴位敷贴等。腹泻严重者,可以喝些生姜水,症状缓解后停止服用,以免上火。
出游和“宅家”要注意什么
这个小长假,你是出游还在宅在家休息?
吴欢提醒,疫情期间,出游时要戴好口罩,随身携带消毒液、酒精洗手液等,回到家中时及时洗手、消毒鞋底等。
这段时间室外较热,空调房内过冷,要注意及时添减衣物,以免感冒,腹部要注意保暖。
端午节各式粽子多,有胃病的患者应尽量少食用糯米制成的食物,以免引起消化不良、胃溃疡等,更不能食用生冷的粽子。
端午小长假,还有很多市民选择在家休息。吴欢提醒,父母要控制好孩子的糖分摄入,可以在家中进行适当运动,比如俯卧撑、引体向上、跳绳等,以免出现健康问题。
梅雨季潮湿闷热,孩子宅在家中的时间过长,要特别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多和孩子交流,不要一直询问学业情况,睡觉前和孩子聊聊天,通过和孩子的接触、交流,深入了解孩子的想法。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