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请 登录 | 注册

基本信息

  • 科室: 乳腺外科 
  • 别名: 暂无
  • 症状: 暂无
  • 发病部位: 暂无
  • 多发人群: 所有群体
  • 相关疾病: 暂无

概述

乳头炎(papillitis)和乳晕炎(areolitis)是由金黄葡萄球等感染引致的乳头及乳晕皮肤和腺体的化脓性炎症。多发生于妇女的哺乳期,处理不当,可发展成乳房炎,中医称本病为“乳头风”。

病因

金黄葡萄球菌是本病的主要致病菌。哺乳期细菌侵入乳头和乳晕与下列因素有关。
1.乳头表皮皲裂 哺乳期因乳汁过多,流溢皮肤,长期侵蚀引起的乳头糜烂或湿疹,造成乳头皮肤的损伤。
2.乳头内陷或过小 哺乳时造成婴儿猛烈吸吮,咬破乳头等使皮肤破损。
3.乳晕腺开口堵塞,局部皮肤破损 乳晕局部有汗腺、副乳腺和特殊的皮脂腺。乳晕部的皮脂腺又称乳晕腺,或Montgomery腺。每侧有10~15个,呈环体排列在乳头附近,位置较浅在,在乳晕处形成小结节样突起,单独开口于乳晕上。当乳晕处皮肤损伤,细菌进入腺体内,即为乳晕炎。在妊娠期间,乳晕腺体显著增大,导管扩张,皮脂分泌明显增加,这时乳晕导管容易发生堵塞,又因该处皮肤较薄,易损伤和引起继发感染,
4.婴儿口腔感染 哺乳时口腔细菌污染乳头和乳晕局部皮肤,成为本病的原因之一。[收起]
金黄葡萄球菌是本病的主要致病菌。哺乳期细菌侵入乳头和乳晕与下列因素有关。
1.乳头表皮皲裂 哺乳期因乳汁过多,流溢皮肤,长期侵蚀引起的乳头糜烂或湿疹,造成乳头皮肤的损伤。
2.乳头内陷或过小 哺乳时造成婴儿猛烈吸吮,咬破乳头等使皮肤破损。
3.乳晕腺开口堵塞,局部皮肤破损 乳晕局部有汗腺、副乳腺和特殊的皮脂腺。乳晕部的皮脂腺又称乳晕腺,或Montgomery腺。每侧有10~15个,呈环体排列在乳头附近,位置较浅在,在乳晕处形成小结节样突起,单独开口于乳晕上。当乳晕处皮肤损伤,细菌进入腺体内,即为乳晕炎。在妊娠期间,乳晕腺体显著增大,导管扩张,皮脂分泌明...[详细]

发病机制

细菌侵入乳头和乳晕破损的皮肤,在乳管及乳晕腺周围组织中迅速繁殖,产生毒素,引起局部组织变性、坏死,而形成脓肿的中心,表现为局部充血、渗出、硬结。聚集的中性粒细胞对受损的组织细胞和病菌体加以破坏,使其逐渐坏死和溶解,在真皮下形成脓肿。因金黄葡萄球菌的毒素含有凝固酶,故形成脓栓,向外突起。临床可见在红肿硬结的中央有多个黄白色脓头。炎症多限于局部,一般没有全身反应。

临床表现

皲裂时乳头表面有小裂口和溃疡,上皮浸软后也可表现为糜烂状。本病初期,小儿哺乳时乳头部有刀割样痛,继之出血或流黄水及表面结痂;如再吸吮,痂脱复结,裂口逐渐扩大。当病情发展,在乳晕下形成急性或亚急性蜂窝组织炎或乳晕局部的脓肿,破溃后溢出油脂豆渣样物(图1)。

并发症

乳晕脓肿不能及时排出脓液,则继续发展,可引致乳房脓肿。此时病人除有局部红、肿、热、痛的急性感染体征外,可伴有全身中毒症状,如寒战高烧、全身不适等。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检查,周围血白细胞总数可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增加。

其他辅助检查

目前没有相关内容描述。

诊断

根据乳头、乳晕局部的临床表现,一般可明确诊断。

治疗

1.抗生素应用 可口服或肌内注射给药。如头孢氨苄0.25g,4次/d,口服;或头孢拉定(头孢环己烯)0.25g,4次/d,口服;或林可霉素(洁霉素)0.25g,3次/d,口服;可用红霉素0.5g,口服,2次/d。
2.中药应用 祖国医学认为本病与“肝气郁结,内热壅滞”有关,应以“疏肝利气,清热解毒”为治疗原则。常用中草药有:
(1)括楼牛蒡汤:熟牛蒡、生山栀、金银花、连翘各9g,全括楼(打碎)、蒲公英各12g,橘皮、橘叶各4.5g,柴胡6g,黄苓9g。水煎服,每天1付。
(2)疮疡饮:山甲珠、皂刺、当归尾、天花粉、陈皮各9g,乳香、没药各6g,金银花、赤芍、蒲公英各30g,水煎服,每天1付。本方具有活血化瘀、清热解毒、消肿软坚作用。
(3)全括楼1个(重100~200g),水煎服,并将药渣趁热敷于患处。
(4)鲜蒲公英60~120g,葱白30~60g,捣烂成糊状,敷于患处,用绷带或三角巾扎紧,每天换药1次。
3.脓肿切开引流 对已形成乳晕下蜂窝组织炎或脓肿者,应行切开引流。为防止乳晕部皮脂腺损伤及形成乳瘘,手术须注意以下几点:①沿乳晕边缘行弧状切口。②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后,以血管钳或手指伸入脓腔,将脓腔间隔逐一撑开,以便于引流。③以血管钳撑开脓腔时,应与乳晕皮肤平行,紧贴乳晕皮肤扩张,切勿过深或与乳腺管垂直进入,避免损伤输乳管。[收起]
1.抗生素应用 可口服或肌内注射给药。如头孢氨苄0.25g,4次/d,口服;或头孢拉定(头孢环己烯)0.25g,4次/d,口服;或林可霉素(洁霉素)0.25g,3次/d,口服;可用红霉素0.5g,口服,2次/d。
2.中药应用 祖国医学认为本病与“肝气郁结,内热壅滞”有关,应以“疏肝利气,清热解毒”为治疗原则。常用中草药有:
(1)括楼牛蒡汤:熟牛蒡、生山栀、金银花、连翘各9g,全括楼(打碎)、蒲公英各12g,橘皮、橘叶各4.5g,柴胡6g,黄苓9g。水煎服,每天1付。
(2)疮疡饮:山甲珠、皂刺、当归尾、天花粉、陈皮各9g,乳香、没药各6g,金银花、赤...[详细]

预后

目前没有相关内容描述。

预防

在妊娠期和哺乳期积极做好乳头和乳晕的护理,可有效地预防乳头炎和乳晕炎的发生。
1.做好妊娠期乳头卫生 怀孕6个月后,应每晚用温水擦洗乳头部,以增强局部皮肤的抵抗力,保持乳头及乳晕的清洁,减少细菌感染的机会。
2.矫正乳头畸形 有乳头内陷者可经常牵拉或按摩乳头使其突出,改善婴儿哺乳的困难。
3.排空剩余乳汁 哺乳过后,应及时将乳房内未用完的剩余乳汁吸尽,以防止外溢浸及乳头皮肤造成糜烂。
4.积极治疗湿疹 发生乳头湿疹时,应及时给予治疗。如用三妙散(生寒水石18g,北苍术、川黄柏各9g,青黛粉3g,共研为极细粉)撒于创面或用甘草油调匀外搽,有解毒解湿作用。
用黄柏、白芷各半,研末,再用香油或蜂蜜调匀后涂于患处;也可以复方安息香酊或碱式碳酸铋搽剂(碱式碳酸铋4g,研末,加植物油5ml)外涂;也可用滑石粉、赤石脂各6g,冰片1.2g,研极细粉,混匀,干撒于疮面。
5.积极处理婴儿口腔炎症 当婴儿口腔有感染时,除及时治疗外,必要时可停止哺乳,而用吸乳器吸出,再行喂养,以减少乳头局部感染的机会。[收起]
在妊娠期和哺乳期积极做好乳头和乳晕的护理,可有效地预防乳头炎和乳晕炎的发生。
1.做好妊娠期乳头卫生 怀孕6个月后,应每晚用温水擦洗乳头部,以增强局部皮肤的抵抗力,保持乳头及乳晕的清洁,减少细菌感染的机会。
2.矫正乳头畸形 有乳头内陷者可经常牵拉或按摩乳头使其突出,改善婴儿哺乳的困难。
3.排空剩余乳汁 哺乳过后,应及时将乳房内未用完的剩余乳汁吸尽,以防止外溢浸及乳头皮肤造成糜烂。
4.积极治疗湿疹 发生乳头湿疹时,应及时给予治疗。如用三妙散(生寒水石18g,北苍术、川黄柏各9g,青黛粉3g,共研为极细粉)撒于创面或用甘草油调匀外搽,有...[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