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概述

虱病(pediculosis)是由虱寄生于人体叮咬皮肤所引起的一种瘙痒性皮肤病。对虱叮咬反应因人而异,反复叮咬后即产生敏感反应,出现瘙痒、皮疹,也有人反复叮咬后不出现反应。首次叮咬不产生反应。治疗原则是杀虫灭卵,头虱及阴虱最好先剃去毛发,常用药物有50%百布酊(中药百布浸于稀酒精或白酒中,24h后滤过备用)、20%苯甲酸苄酯乳剂等。

病因

是由虱寄生于人体叮咬皮肤所引起的一种瘙痒性皮肤病。

发病机制

对虱叮咬反应因人而异,反复叮咬后即产生敏感反应,出现瘙痒、皮疹,也有人反复叮咬后不出现反应。因首次叮咬不产生反应,发病机制目前还不十分清楚,可能与反应原相关。

临床表现

对虱叮咬反应一般因人而异,首次叮咬不产生反应,反复叮咬后即产生敏感反应,出现瘙痒、皮疹,也有人反复叮咬后不出现反应。按形态、习性、寄生部位不同可分3型。
1.头虱 多见于卫生不良的妇女和儿童,以枕后及耳后发际多见,可见虱卵及头虱,虱活动引起被咬部位局限性瘙痒,并出现抓痕,血痂,丘疹,毛囊炎,甚至继发感染出现疖子、脓肿,伴局部淋巴结肿大,严重者有头屑、血痂、浆液,可致头发粘连成团。
2.体虱 体虱及虱卵多见于衣缝及被褥皱褶处,虱叮咬后剧痒,可有红斑、丘疹或风团,也可有多种继发损害,如线状抓痕、血痂、继发感染、长期皮肤苔藓样变、色素沉着,患者休息差,工作效率低。
3.阴虱 形体较小而扁平,当刺吮皮肤时头部刺入皮肤,足附于皮肤或毛干,呈浅黄色或灰色的小斑点,虱卵附着于毛干上。叮咬后剧痒,可出现抓痕、血痂、毛囊炎、继发湿疹样变。偶可侵犯腋毛、眉毛和睫毛。多由于性交传染,夫妻常同患。[收起]
对虱叮咬反应一般因人而异,首次叮咬不产生反应,反复叮咬后即产生敏感反应,出现瘙痒、皮疹,也有人反复叮咬后不出现反应。按形态、习性、寄生部位不同可分3型。
1.头虱 多见于卫生不良的妇女和儿童,以枕后及耳后发际多见,可见虱卵及头虱,虱活动引起被咬部位局限性瘙痒,并出现抓痕,血痂,丘疹,毛囊炎,甚至继发感染出现疖子、脓肿,伴局部淋巴结肿大,严重者有头屑、血痂、浆液,可致头发粘连成团。
2.体虱 体虱及虱卵多见于衣缝及被褥皱褶处,虱叮咬后剧痒,可有红斑、丘疹或风团,也可有多种继发损害,如线状抓痕、血痂、继发感染、长期皮肤苔藓样变、色素沉着,患者休息差,工作效率低。
...[详细]

并发症

目前没有相关内容描述。

实验室检查

目前没有相关内容描述。

其他辅助检查

目前没有相关内容描述。

诊断

凡在头部、阴部或接近衣缝处皮肤有局限性皮肤瘙痒,并出现抓痕、血痂、丘疹、荨麻疹、毛囊炎及色素沉着,应首先考虑到虱病,如寻获虱及虱卵,即可确诊。

治疗

治疗原则是杀虫灭卵,头虱及阴虱最好先剃去毛发,常用药物有50%百布酊(中药百布浸于稀酒精或白酒中,24h后滤过备用)、20%苯甲酸苄酯乳剂等,然后用热皂水洗头,并用梳篦篦去虱及虱卵。或用百布酊洗头发,然后包裹毛发。体虱可将衣服煮沸或熨衣缝以杀虱去卵。苦木酊是苦木的茎木用酒精浸渍制成,其有效成分为四环内酯,治疗头虱可用苦木酊剂洗头发,然后风干,酊剂留在头发上,18h后洗掉,每周1次。
酸能溶解附着发干虱卵的外壳,可用3%醋酸或白醋溶液浸泡头虱患者头发,然后用同样溶液浸湿的毛巾包头1h,再打开毛巾用密齿梳子梳头发,除去虱卵。
皮损损害可用10%硫磺炉甘石洗剂涂擦或对症处理。继发感染可外用0.5%新霉素软膏或红霉素软膏。[收起]
治疗原则是杀虫灭卵,头虱及阴虱最好先剃去毛发,常用药物有50%百布酊(中药百布浸于稀酒精或白酒中,24h后滤过备用)、20%苯甲酸苄酯乳剂等,然后用热皂水洗头,并用梳篦篦去虱及虱卵。或用百布酊洗头发,然后包裹毛发。体虱可将衣服煮沸或熨衣缝以杀虱去卵。苦木酊是苦木的茎木用酒精浸渍制成,其有效成分为四环内酯,治疗头虱可用苦木酊剂洗头发,然后风干,酊剂留在头发上,18h后洗掉,每周1次。
酸能溶解附着发干虱卵的外壳,可用3%醋酸或白醋溶液浸泡头虱患者头发,然后用同样溶液浸湿的毛巾包头1h,再打开毛巾用密齿梳子梳头发,除去虱卵。
皮损损害可用10%硫磺炉甘石洗剂涂擦或对症处理。...[详细]

预后

目前没有相关内容描述。

预防

搞好环境卫生,积极宣传本病的防治常识,头虱宜避免共用头巾帽子或梳篦,发现患者应进行隔离并积极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