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室:
皮肤科
-
别名:
毛(发)癣菌疹
毛癣菌疹
-
症状:
体癣
-
发病部位:
暂无
-
多发人群:
常接触动物者
-
相关疾病:
暂无
癣菌疹(trichophytid)是皮肤对所感染皮肤癣菌表现的一种继发性变应性炎症反应。原发感染灶多由亲动物性真菌引起,炎症反应强烈,如脓癣,浸渍糜烂型或汗疱型足癣等。许兰毛癣菌也可引起癣菌疹。局部真菌代谢产物具有抗原性,随着血液循环到达皮肤,在全身和局部皮肤引起变态反应。这种继发性皮疹真菌检查阴性,毛癣菌素试验阳性,随着原发真菌感染灶的治愈,皮疹逐渐消失。原皮肤癣菌病活动性病灶周围皮肤或远离病灶部位皮肤突然发生红斑、丘疹或水疱性损害,常伴瘙痒。皮损无特异性,常以某一种形态为主。有原发真菌感染灶,发疹部位真菌阴性,毛癣菌素试验阳性,排除类似疾病即可确诊。系统治疗 有全身症状者可口服抗组胺药。
原发感染灶多由亲动物性真菌引起,炎症反应强烈,如脓癣,浸渍糜烂型或汗疱型足癣等。许兰毛癣菌也可引起癣菌疹。局部真菌代谢产物具有抗原性,随着血液循环到达皮肤,在全身和局部皮肤引起变态反应。这种继发性皮疹真菌检查阴性,毛癣菌素试验阳性,随着原发真菌感染灶的治愈,皮疹逐渐消失。
局部真菌代谢产物具有抗原性,随着血液循环到达皮肤,在全身和局部皮肤引起变态反应。
原皮肤癣菌病活动性病灶周围皮肤或远离病灶部位皮肤突然发生红斑、丘疹或水疱性损害,常伴瘙痒。皮损无特异性,常以某一种形态为主。常见疹型为以水疱为主的损害,常位于手掌、指侧、足部或小腿,为粟粒、绿豆至黄豆大小张力性水疱,壁厚不易破,类似汗疱疹或接触性皮炎,剧烈瘙痒,主要由足癣诱发,若继发细菌感染则伴疼痛。以丘疹为主的损害常位于四肢,少数位于躯干,散在或群集分布,部分患者伴发热,全身不适。此种损害常由头癣引起。另有以红斑为主的损害,类似于丹毒、离心性环形红斑、结节性红斑等,皮损较局限,小腿多见。
组织病理:癣菌疹可有中度棘层增厚及颗粒层增加,真皮上部可见水疱。皮肤小血管及毛细血管充血,有时小静脉可见有血栓,无明显炎症浸润。
根据临床表现,有原发真菌感染灶,发疹部位真菌阴性,毛癣菌素试验阳性,排除类似疾病即可确诊。
1.局部治疗 对症处理。视不同的损害分别选用和缓的湿敷剂如2%~3%醋酸铅溶液、复方硫酸铜溶液(达里波液)、2%硼酸水、马齿苋煎水等湿敷或其他和缓收敛的洗剂、乳剂、泥膏等。中医对湿润糜烂者用祛湿散20g加于甘草油(或植物油)20ml中调敷,或紫草地榆油膏,10%黑豆馏油氧化锌油膏外涂。 2.系统治疗 有全身症状者可口服抗组胺药,重时可加服皮质类固醇激素。也可给予钙剂、维生素C、普鲁卡因封闭。治疗原发真菌感染灶,必要时可内服伊曲康唑、氟康唑、特比萘芬等治疗原发病灶。 3.中医疗法 中医宜清热除湿凉血方,用清热除湿汤加减。局部治疗同上。
对原发病灶应积极进行治疗,但在癣菌疹反应比较剧烈时,则应先用较温和的治疗方法。
对原发病灶应积极进行治疗,但在癣菌疹反应比较剧烈时,则应先用较温和的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