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 科室: 皮肤科 
  • 别名: 汗缺乏 缺汗症 汗闭
  • 症状: 暂无
  • 发病部位: 暂无
  • 多发人群: 所有群体
  • 相关疾病: 暂无

概述

无汗症(Anhidrosis)是指皮肤表面少汗或完全无汗。亦称汗闭,可分为限局性汗闭或全身汗闭,属中医“癃闭”范围。

病因

无汗症可由于汗腺功能障碍和神经系统损害,以及其他疾患引起的特发性无汗。
1.神经性无汗症(neurophacic anhidrosis) 由激活汗腺的神经通路功能障碍所致。如髓质损害可引起同侧节段性汗闭或损害以下部位暂时性无汗。疾病引起的全身性无汗可能是由于皮层对下丘脑的抑制增强引起。下丘脑肿瘤或第三脑室底部损害亦可导致全身无汗和高热。脑干下端疾病可引起同侧的颜面和颈部无汗症。中暑、高热也可引起一过性无汗症,可能该病抑制下丘脑,使到达汗腺中枢神经冲动缺乏而引起无汗症。麻风、酒精中毒性神经炎、淀粉样变、糖尿病、痛风可发生无汗症,可能由于以上疾病引起支配神经节阻滞而出现节段性无汗。自主神经病、神经节阻滞、Horner综合征和Ⅳ型遗传性感觉神经病以及胆碱能药物应用均可发生无汗症。
2.汗腺功能障碍性无汗症(anhidrosis due to disturbance of sudonriferous glands) 见于先天性外胚叶发育不良,病人汗腺发育不全导致泛发性无汗症。且合并皮脂腺、毛发、指甲各方面的发育不全或残缺。后天性无汗症见于硬皮病、肿瘤、烧伤、皮肤移植、放射性皮炎、淋巴瘤、Sjogren综合征和慢性萎缩性肢端皮炎,甚至可导致小汗腺出汗消失。某些药物引起汗腺破坏也可产生无汗症,如米帕林(阿的平)、阿托品和东莨菪碱等抗胆碱药物,巴比妥酸盐和安定引起汗腺坏死而致无汗症。
粟粒疹和炎症性及角化性皮肤病所致的汗管阻塞,汗液保留在皮肤中,出现无汗症。粟粒疹常见的临床表现为白痱、红痱、脓痱、深在性痱。鱼鳞病、银屑病、天疱疮、汗管角化和异位性皮炎以及脂溢性皮炎均可使汗管内流动的汗液阻塞,出现无汗症。锆盐、铝盐、甲醛、戊二醛和离子透入疗法也可使局部汗孔闭塞。
3.特发性无汗症(idiopathic anhidrosis) 新生儿和早产儿的神经发育不完善,生后数周内无汗;甲状腺功能低下患者、肿瘤、尿毒症、肝硬化、内分泌疾病(如Addison病、糖尿病、尿崩症)以及罕见的遗传病(如Fabry病、Franceschetti-Jatassohn综合征和Helweg-Larssen综合征)均可出现无汗症,辐射热和石膏管型的压迫也可引起暂时性无汗。[收起]
无汗症可由于汗腺功能障碍和神经系统损害,以及其他疾患引起的特发性无汗。
1.神经性无汗症(neurophacic anhidrosis) 由激活汗腺的神经通路功能障碍所致。如髓质损害可引起同侧节段性汗闭或损害以下部位暂时性无汗。疾病引起的全身性无汗可能是由于皮层对下丘脑的抑制增强引起。下丘脑肿瘤或第三脑室底部损害亦可导致全身无汗和高热。脑干下端疾病可引起同侧的颜面和颈部无汗症。中暑、高热也可引起一过性无汗症,可能该病抑制下丘脑,使到达汗腺中枢神经冲动缺乏而引起无汗症。麻风、酒精中毒性神经炎、淀粉样变、糖尿病、痛风可发生无汗症,可能由于以上疾病引起支配神经节阻滞而出现节段性无汗。自...[详细]

发病机制

汗腺的功能障碍,神经系统损害,其他疾患引起汗腺功能障碍,导致人体皮肤表面少汗或完全无汗。

临床表现

1.患者全身皮肤或某一部位终年无明显汗液。全身性无汗的患者常感全身不适,极度疲劳,在运动时最明显。在天热季节中,体温往往升高,心率加快,全身皮肤潮红,甚至出现虚脱、中暑等症状。
2.局限性皮肤干燥、粗糙,或在某些皮肤病皮损上出现,一般症状轻微。
3.发汗实验可确定。

并发症

目前没有相关内容描述。

实验室检查

目前没有相关内容描述。

其他辅助检查

目前没有相关内容描述。

诊断

根据临床表现的特征性即可诊断。

治疗

1.积极治疗引起无汗症的各种疾患。
2.口服或注射毛果芸香碱,可以刺激汗腺的分泌。可内服维生素A和甲状腺粉(片)。
3.对全身性无汗引起体温升高的患者可采取物理降温,局限性无汗症引起的皮肤干燥、粗糙可搽一些无刺激软膏,以润泽保护皮肤。夏天可人工湿润皮肤,帮助调节体温。
4.先天性外胚叶发育不良所引起者,无法治疗。
5.中医治疗 如有大汗、失血、呕吐以及高烧灼津引起少汗或无汗,宜增补精液或清热养阴或益气生津,如增液汤,冬地三黄汤、生脉散之类。
如先天性汗腺功能障碍及其他疾病引起皮肤发汗不畅而引起烦躁,口苦咽干等可用升麻葛根汤解毒发汗。如表现口淡无味、心慌、气短、小便不利、大便不畅,可用健脾化湿,可用苓桂术甘汤、真武汤、胃苓汤等。[收起]
1.积极治疗引起无汗症的各种疾患。
2.口服或注射毛果芸香碱,可以刺激汗腺的分泌。可内服维生素A和甲状腺粉(片)。
3.对全身性无汗引起体温升高的患者可采取物理降温,局限性无汗症引起的皮肤干燥、粗糙可搽一些无刺激软膏,以润泽保护皮肤。夏天可人工湿润皮肤,帮助调节体温。
4.先天性外胚叶发育不良所引起者,无法治疗。
5.中医治疗 如有大汗、失血、呕吐以及高烧灼津引起少汗或无汗,宜增补精液或清热养阴或益气生津,如增液汤,冬地三黄汤、生脉散之类。
如先天性汗腺功能障碍及其他疾病引起皮肤发汗不畅而引起烦躁,口苦咽干等可用升麻葛根汤解毒发汗。...[详细]

预后

目前没有相关内容描述。

预防

目前没有相关内容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