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 科室: 皮肤科 
  • 别名: 蛛状痣 动脉性蜘蛛痣 spider telangiectasia
  • 症状: 暂无
  • 发病部位: 暂无
  • 多发人群: 急、慢性肝炎或肝硬变
  • 相关疾病: 暂无

概述

蜘蛛痣(spider naevus)也称蜘蛛状毛细血管扩张症(spidertelangiectasia)或动脉性蜘蛛痣(arterial spider naevus)。形态似蜘蛛,痣体旁有放射状排列的毛细血管扩张。

病因

本病的发生与可能与雌激素水平增高有关。其中生理性蜘蛛痣即正常人约占15%,患者多数为妊娠期妇女和肝病患者。妊娠期妇女约有2/3发生该损害。

发病机制

肝病时由于雌激素在肝脏代谢障碍,使体内雌激素水平增高而易引起蜘蛛痣。受损血管是小动脉,血液从蛛体流向周缘而后流入毛细血管网,而不是真性动静脉的吻合。

临床表现

蜘蛛痣大小不一,大者直径可达1.5cm,中央的痣体隆起皮面,玻片压诊可见搏动,肉眼可见痣体周围的毛细血管扩张,呈放射状排列。好发于躯干以上部位,尤以面、颈和手部多见,亦可发生于外伤部位。常呈一侧性,单发,也可多发。多发者不论年龄大小应疑有肝病存在。于唇、鼻黏膜可发生类似损害,但缺乏明显的典型形态。

并发症

目前没有相关内容描述。

实验室检查

目前没有相关内容描述。

其他辅助检查

目前没有相关内容描述。

诊断

根据损害中央有搏动性血管的典型形态,易于诊断。

治疗

1.物理疗法 可应用高频电灼、透热法(diathermy)或二氧化碳激光、YAG-激光或微波治疗仪破坏中央血管,即可治愈。
2.手术治疗 对多次治疗仍复发者,可行局部切除术。

预后

发生于妊娠期的损害多在分娩后6周内自行消退,也可持续存在。儿童的损害多持续存在,少数可自行消退。

预防

目前没有相关内容描述。